把握好不确定性中的结构性机遇
2017-03-25李佩珈
李佩珈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企业盈利改善、民间投资回升、工业生产稳定、物价温和上行。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更加复杂多变,经济增长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多。从金融的角度看,非金融企业信贷增长乏力、房地产价格高企、流动性风险上升、汇率贬值压力犹存是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商业银行发展有“危”更有“机”。
全球及中国经济增长不确定性上升,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加大
2017年,全球及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将明显上升,银行业经营风险加大。从全球看,主要面临六大风险:一是以英国脱欧、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为代表,“逆全球化”趋势值得警惕;二是英国脱欧程序具有不确定性,欧洲其他国家大选错综复杂,可能引发更多国家“脱欧”,美国新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可能带来更大的政策不确定性,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上升;三是货币政策分化加剧,各国政策协调更为艰难;四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将加剧,不仅外汇市场波动加大,大宗商品、股票和债券市场也会出现震荡局面;五是美联储加息背景下,全球流动性面临逆转;六是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恐怖主义阴影挥之不去。
从国内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快推进,企业盈利改善、民间投资回升和物价温和上行,2017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平稳增长,但也面临五大不确定性,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仍难言乐观。一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二是基础设施投资能否保持高增长存在不确定性;三是房地产调控“新政”之后房地产投资回升势头能否持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四是受“去产能”、实体经济效益不佳等影响,制造业和民间投资能否顺利回升有不确定性;五是金融风险上升,汇率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风险犹存。
信贷增长存在结构性机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高位回落
2017年,受实体经济去产能、MPA考核实施等影响,货币信贷进一步扩张的可能性较小。与此同时,受房地产市场降温、基建投资继续快速增长、新兴产业加快形成等影响,信贷增长不乏亮点。
第一,非金融企业贷款需求回升。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已出现工业生产和投资形势好于预期的势头,这一增长势头将延续至2017年,带动相关融资需求回升。
第二,消费稳定较快增长带来相关贷款需求增加。2016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十三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凸显。旅游、医疗、教育、养老、娱乐、网购将成为消费新亮点。
第三,基建投资融资需求仍然较大,PPP成为投资新亮点。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2017年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力,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的信贷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作为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创新的重要方式,PPP项目将加速落地。
第四,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放缓。受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将在2017年逐步降温,主要表现为销售放缓和个人按揭贷款增长高位回落。预计2017年我国M2增长11.5%、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12.8%左右。根据银行规模与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的历史相关性,预计2017年上市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增速分别保持11%和10.5%左右。
美联储加息背景下,银行体系流动性偏紧
2017年,预计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较2016年偏紧,SHIBOR等各期限利率较2016年将会稳中有升。
第一,美联储处于加息周期,将对全球流动性产生紧缩效应。多种现象表明,2017年美联储仍有加息两次左右的可能,美国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会带来全球流动性的收紧,进而对我国货币市场流动性形成冲击。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出现了外汇占款降幅扩大、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下降、SHIBOR各期限利率上涨、债券市场波动加大的新局面。例如,12月15日,受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等影响,10年期国债收益率飚升至3.33%的年内高值,10年期国债期货触及跌停板,也是国债期货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跌停。
第二,我国货币政策推动温和降杠杆。为应对房地产价格上升过快、债市高杠杆等问题,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可能性不大,资金供给边际性减少。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2017年货币政策的工作思路,货币政策将更加“稳健”(主要体现在更加强调“稳健中性、调节好货币闸门、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和流动性基本稳定”,这不同于2015年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降低融资成本、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的表述)。这意味着过去两年通过“降准降息”以促进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和降低融资成本的做法将基本结束。
第三,物价上升压力加大,增加了利率上行压力。受翘尾因素升高、上游工业品价格向下游传导等因素影响,2017年物价上行压力加大,进而导致资金利率易升难降。
综合化经营增加新动力,非息收入增长有空间
2017年是中国加快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金融改革也将稳步推进,这为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和非利息收入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一是“三去”背景下,行业并购重组加快。前11个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3662起,涉及交易金额约为2.6万亿元,这为商业银行加大并购贷款、投行服务等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是债券市场开放再上新台阶。2016年人民银行取消了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配额限制,进一步放宽了对QFII的要求,自此債券市场已基本实现对所有境外投资主体的全面开放。与此同时,2016年“熊猫债”增长迅速,地方债发行明显加快,这为银行加快债券业务承销、加大债券配置和交易等相关业务提供了机遇。
三是股权投资进入新时代。2016年4月,银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明确了用市场化手段实现银行债转股权的指导意见。这为银行盘活资产、拓展股权业务、增加经营活力提供新条件。
四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程度继续提高。12月5日,“深港通”启动,这是我国资本账户开放又一个里程碑事件。
国际化业务纵深发展,有“危”亦有“机”
2017年,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不确定性上升,银行国际化发展面临更复杂的环境,再加上本土业务经营压力不减,银行国际化步伐将由此前的规模扩张进入纵深发展新阶段。
第一,全球经贸活动低迷,不利于国际信贷业务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受全球需求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影响,出现了国际贸易增长低于全球经济增速的新现象,这给商业银行的跨境贷款等业务带来不利影响。根据WTO统计,2009~2015年全球贸易年均增长3%,低于过去30年的平均水平,也持续低于全球GDP增速。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进一步放缓至1.7%,为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2017年,受全球需求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特朗普新政实施等影响,预计全球贸易仍难以摆脱低迷增长态势。
第二,金融波动加剧和地缘冲突加剧,银行经营国别风险加大。分区域看,受美联储加息政策影响,在美金融机构面临净息差收窄、交易收入波动加大等挑战。欧洲、日本银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负利率政策将压低银行业整体收益率曲线,对银行业经营产生负面冲击。短期看,“脱欧”将使银行的外汇业务(如以欧元计价的批发银行业务、跨境贷款和人民币外汇交易业务等)受到较大影响。新兴市场银行业则应高度关注金融脆弱性较高的国家,例如巴西、俄罗斯、土耳其等。
第三,2017年对外投资将略有降温,给相关业务带来不利影响。2016年前10个月,我国对外投资高速增长,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1459.6亿美元,同比增长53.3%,超2015年全年的对外投资总量。在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的同时,资本外流隐忧显现。12月6日,发改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负责人表示,监管部门正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影城、体育俱乐部等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投快出”等类型。2017年,对外投资真实性会受到严格监管。从长期看,作为对外开放新体制构建的重要环节,支持国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共同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方向不会变化,商业银行国际化业务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不良贷款率上升势头放缓,但难言“见顶”
2016年,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双升”势头已有所放缓,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开始稳定甚至有所下降。2017年,随着经济企稳信号的进一步增加,债转股等不良资产重组手段的加快推进,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势头继续放缓,但是不良贷款增长仍难言“见顶”。
第一,工业企业去产能持续。2016年我国工业企业去产能取得了较好成效。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钢铁已提前完成4500万吨全年去产能目标任务。但考虑到全球需求趋势性下降,我国低端产能長期供给过剩,实体经济去产能仍然任重道远。预计2017年去产能行业或将进一步拓展至水泥、平板玻璃和船舶等行业。
第二,区域经济形势分化,不良暴露区域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截至2016年11月末,上海、浙江等东部地区不良贷款环比二季度“双降”,甘肃等西部地区的不良贷款则呈现“双升”态势。黑龙江、吉林、河南等省份不良率仍高达3%以上。考虑到东部地区经济开始企稳,而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主要集中于部分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2017年,东部地区不良贷款或将继续企稳,部分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的不良贷款还有上升压力。
第三, 企业偿债压力依然较大。2016年前10个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6%,改变了2015年利润负增长的局面,但相比过去十年年均17%的增速明显下降。2016年上半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3%,比2015年明显下降(2015年为6.7%)。2017年,企业盈利状况仍难言根本改善,偿债压力加大仍是多数产能过剩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监管环境趋严,商业银行“合规”压力上升
2017年,银行业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环境。
一是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MPA监管框架。监管新规将使商业银行计提更多的资本,贷款规模扩张面临更多约束,对银行手续费收入、理财相关业务等非利息收入产生不利冲击。
二是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更加严格。人民币贬值预期与资本外流相互强化,将对我国金融稳定构成较大威胁,2017年监管当局将进一步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商业银行境外结汇、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等业务面临更多限制,对海内外联动业务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是资本补充压力加大仍是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难题。受信贷规模扩张速度不减、不良资产上升较快等影响,商业银行仍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四是随着银行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海外监管合规压力也与日俱增。美欧国家的监管部门动辄开出数以十亿美元计的巨额罚单。
总的来说,在内外部经济不确定性上升、中国经济难言根本改善的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环境仍不容乐观。但是,受益于中国经济的见底企稳,2017年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环境相比2016年会略有改善,存在着PPP项目发力、新兴行业加快形成、债券市场开放提速等结构性机遇,需要把握好不确定性中的结构性机遇。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