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平区岳阳道小学: 构建“融慧”课程体系
2017-03-25
天津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在深入贯彻落实“互联网+”教育的国家战略中,结合本校教学实际,从学习空间、课程体系、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化、学校组织等五个方面着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开创学校结构性变革新局面。
实施“学案导学”
教育教学改革最终的指向是学生各种核心知识与能力要素的形成,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学校运用交互式平台,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搭建交互式学习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据校长褚新红介绍,课前,教师都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研究相适宜的信息化辅助手段。通过“微课+预学案”的形式引领学生展开先行学习。学生在预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微课内容,并产生所疑所问,教师再根据本班学生的预学情况调整教案,进行有针对性地二次备课。课上,预学案轉换成为导学案,在数字化环境下,借助一对一平板、交互式白板等技术,引领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学习分享,促进教学目标最终达成。课后,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案,并创新作业形式,为学生量身打造课后固学案,利用移动终端将不同的固学案推送给不同水平的学生,实现因材施教,并根据评价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将教学效果最大化提升。
为确保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有效,学校围绕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改进的策略,以开展 “聚焦课堂教学,人人做课活动”为载体,各科骨干教师率先在全校范围上“学案导学”示范课,引领学校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翻转”。
在信息技术的助推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三备”和学生的“三案”在每一课中相因相生,形成一个闭合的动态循环,使教师的教更加高效,实现了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也使学生在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中,提升学、思、做、创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独立思考、动手实践、探究质疑的核心素养在学生中生成。
褚新红校长以数学学科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加减法”一课为例做了详细阐释:教学时老师将传统教学中的两课时教学内容以翻转课堂形式合并在一起,即对不讲就可以学会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识,让学生借助导学案和微课自己探索算法。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导学案,是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又丰富了课前预学的资源,并增加“知识链接”、“微课助学单”、“课前自测”等配套性自主学习资源,同时,特别设计了“温馨提示”窗口,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研究。教师则可通过导学案中“挑战自我”板块进行前测,了解学情,使老师与学生在课前就产生了第一次思维火花的碰撞。在最后,导学案抛出异分母的题目让学生自主尝试探索。为课堂上的探究做好准备。学案导学助力翻转课堂,将课堂实实在在地延伸到课外。导学案作为学生的“另一位老师”,无声却有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路线图”,引领学习方向。这样也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充分发挥,合作探究也更为深刻开展。
“物联网种植”课别开生面
利用信息化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变不可能为可能,是教育信息化的终极追求。
多媒体、超文本、交互界面、虚拟仿真技术、云计算等,使得教学资源形态得以扩展。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可以随时上网,随时把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调出,用于学生学习,同时也能够把自己的、可公开的各类学习资源挂到网上,让全世界分享。对于教学组织形态、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根据需要进行数字化改造,学生打破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由学习的接受者逐渐变为学习活动的发起者,必将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岳阳道小学的“物联网种植”生态教学课程,让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们体会到了别样的田园生活。借助手机APP对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及时远程智能监控,再不受时间、空间、人员密集度等因素的限制,在监控摄像中随时拍照、截屏、存档,帮助学生建立了不同植物完整的植物生长笔记,便于学生的对比、发现与研究。借助传感器反馈的空气、土壤的数据分析,学生轻松触动屏幕,在家就可实现浇水、补肥、补光、通风等工序,课堂上当发现植物生长出现状况时,借助视频监控与专家进行对接指导。 “物联网种植课程的开设,明显提高了学生对项目研究的关注度和责任心,伴随着一位位小小现代农业达人的诞生,家长老师们也共同加入到参与认识、观察、监护植物成长的队伍之中,学生成了讲师不再是不可能。当收获自己种下的硕果时,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说明了一切。正是无限创新的课程实现了互联网和学生发展内在需求的完美对接。”褚新红校长总结道。
完善“融慧”课程体系
据了解,在“互联网+”时代,岳阳道小学把历经37年实践的“三结合教育”精髓与当今“互联网+教育”及未来时代变革中的一切优秀教育理念和先进技术手段相融合,拓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外延与内涵,创造性地提出“融慧”的办学核心理念,意在“融天下之大慧、育未来之栋才”。
未来学样将进一步完善“融慧”课程体系。学校基于奠基未来的区域教育理念,高度强调未来世界人才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从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等未来所必须的关键力出发,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进一步整合、开发、创造,构建形成了具有岳小文化特色的“融慧”课程体系。这套课程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课程构成:学科延展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自选课程超市。学校的自选课程超市涵盖文学素养、思维训练、传统文化、体育健康、艺术审美、未来创客六大领域56门课程,通过与腾讯智慧校园合作,实现了全校2200名学生100%网上预约自主选课、走班上课,其中三年级田径课15秒就被抢订满员,这也是对教师授课质量的一次开放式评价。“精彩丰富的课程不断点燃学生兴趣的火种,建造起学校教育的多维时空,让师生发展精彩不断。”
打破空间壁垒
此外,褚新红校长把“利用信息技术打破空间壁垒,利用微课推倒教室围墙”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从白板技术的使用、到PAD教学的研发、到现在二至六年级全面开启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从纸质材料到全面电子备课、电子档案,从线下教育到线上学习,从普通课堂到翻转课堂……岳阳道的老师们在信息化创新发展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教师具备了数字化学习软件资源和课程的设计能力。学校优秀的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在国家资源平台、天津市资源平台近三年共上传优质课例和微课925课、微信公众号推送微课百余节。
“现在岳小的学生都成了信息小达人,他们自己做微课、当小老师、与同学互动,在镜头面前展现着十足的自信与快乐。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评比中,我校五节一对一教学课例和白板课例取得一等奖。我校自主研发课程《唐诗宋词研究社》、《好玩的数学》入选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资源开发项目。有了这些优秀资源,即使是雾霾停课,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实现在线学习,教室的概念被弱化。所以,进一步丰富优质数字资源是我们下一步的重要规划。”褚新红校长欣慰地说。
考虑到喜欢用手机玩儿和学习是孩子的天性,针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应用,岳阳道小学将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开发资源学习平台和APP,进行泛在学习应用实践,实现学生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学习、分享和创造。开发乐恩平台、速算总动员、为你诵读、英语趣配音等特色软件,使随时随处的数字化学习为学生开启个性化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在平台上为自己挑选喜爱的自选课程,设置属于自己的私人专属课表,使信息化的融入让学习成为一种幸福。
在谈到技术与教学融合发展遇到的瓶颈时,褚新红校长表示:“目前教师们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开发或找到合适的应用软件。教师知道怎么用,想用什么,但软件研发人员不具备实践经验,沟通起来比较困难,我们教师在教学前都是先看有什么软件可以用,挑选余地很小,自己研发又不专业,二者之间矛盾比较大。有时好不容易找到好用的软件,又不在政府采购名单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