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绣手艺人刘秀花 飞针走线 库缎刺绣

2017-03-25冰野

北广人物 2017年5期
关键词:手艺刺绣

京绣手艺人刘秀花 飞针走线 库缎刺绣

京绣又叫宫绣,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曾领衔“四大名绣”。不过,随着时代更迭,京绣这门手艺曾一度没落。如今,最能完整复原这门手艺的传承人——65岁的刘秀花,一位性格豪爽的老太太,在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的刘李店村。京绣是宫廷技艺,为何京绣传承人会在房山的小山村里?北京电台《非遗时光》曾为此做了精彩的报道。

刘秀花,祖籍河北。44年前,从涿州嫁到了刘李店村的宁家。她的公公宁国玺,12岁开始跟着从清朝造办处绣花局出来的老师傅学艺,因为手艺精湛,绣活充满了“精气神儿”,人送雅号“蝴蝶宁”,享誉京城。真想不到,这个针线粗糙的小玩意儿,让宁老爷子决定把手艺传给儿媳妇。刘秀花说:“我结婚后才知道老公爹绣的是京绣。京绣原本是传男不传女,我公爹却把这门手艺传给我,是看到了我真的热爱这个,也有一定的天赋。他跟我说,你学这个吧,燕京八绝,皇宫里传出来的,绝对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他说,你别看我们国家现在这样,京绣总有一天会兴隆起来的。他还曾找我们村领导,想建一个刺绣厂,想把爱好京绣的年轻人都教会了,但没建起来,后来他就让我学这个,我也下决心要学会这个手艺。”通过连续几年的刻苦学习,刘秀花熟练地掌握了京绣艺术的精髓,融会贯通了金、绒两门技法。

现在我们说的四大名绣是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不过,在清朝时,京绣却是四大名绣之首。那么,京绣和其他种类的刺绣究竟有什么不同?刘秀花介绍:最大的不同,得从用途说起。京绣最常见的是用于皇帝侯爵、达官显贵的服饰,同样绣衣服,还分为两种手艺,绒绣和金绣。金绣是专门为皇上服务的手艺,要的是奢华高贵、光彩夺目的效果,用的材料是南京金线厂的师傅们手工捻出来的金线。而绒绣用的是蚕丝线,绣的也多是大气、沉稳的纹饰,如花、鹤、鸟等官服的补子。您要是看过清宫剧,里面的文武百官穿的官服上有一块绣着飞鸟走禽的图案,这一块方形织物就是京绣中绒绣的代表作品。

2005年,北京市妇联开展“百名巧娘”评选活动,在社区、街道、乡村大规模的逐级征选中,刘秀花被挖掘了出来。经过媒体报道,很多人知道了刘秀花,知道了京绣。几年前,刘秀花利用自家小院,开设了北京云龙京绣艺术中心,开始免费招收学徒传授技艺。最火的那阵,前后有近千人慕名而来,但真正学成并坚持下来的现在只有20多人。刘秀花收徒弟的规矩很特别,不设门槛,不收学费。她说:“收了学费麻烦,比如一个学生你让他交10块钱,学了10天就走了,这10块钱你还得给人家,你不能白要人家钱吧,这多麻烦,我就想把我的手艺传下去,谁愿意学谁去学,入学的越多越好,传下去以后,你越发展得好我越高兴。我不是说跟你做买卖我收多少钱,我不是这性格。”

2009年,京绣入选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京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秀花也成功申报成为市级的非遗传承人。刘秀花说,不管国家认不认可她是京绣传承人,她都有责任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这是她公公也是恩师的宁老爷子毕生的心愿。

刘秀花说:“我跟我老公爹学的时候,他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的人学会,他不愿意把这手艺带走,现在上坟的时候我就给他念叨,您的心愿我给你达到了,您放心吧。”宁国玺传给刘秀花的不仅是手艺,还有对传统技艺的敬重和执着,而刘秀花正在以最朴素的方式,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曾经服务于皇家的京绣,走出高高在上的宫廷,打破重重规矩,降落到民间,不但没有失传,反而扎根发芽。也许,在民间这片沃土上,京绣这项国粹才能重获新生,开出更美的花。

冰野/文

猜你喜欢

手艺刺绣
手艺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老手艺
最贵的不是手艺
清新唯美的刺绣
刺绣西瓜钥匙包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直苴彝族的刺绣与服饰
《寻找手艺》让“手艺”文化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