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阈下河北省农民增收问题
2017-03-24王宝林朱光耀
王宝林,朱光耀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阈下河北省农民增收问题
王宝林,朱光耀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促进我国农民增收是党和国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面临的最重要和最艰巨的任务,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河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更是一个农民大省,因而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调查与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河北省农村农民收入总量逐步增加但增速缓慢,可通过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增长、加快涉农体制制度创新步伐等,切实促进农民增收,从而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河北省;农民收入;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人们辛勤劳动、劳作不休,盼望着能够过上小康的生活。自始至终,小康生活一直都是人民大众追求的理想生活。以十六大和十七大确定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为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新要求[1],“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也被提了出来。[1]从实际情况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所以,农民收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在全省人口比重中农民人口占比较大,并且农民生活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差距较为明显。而2012 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农村考察时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河北省农民收入的症结和增收途径不仅紧迫和必要,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河北省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要实现农民增收,面临着诸如农产品水平低或结构性过剩、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力几乎为零、农业贸易条件恶化、农产品流通不畅等多方面的客观难题。这既体现了在新时期后“三农”内部、外部环境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集中表明了城乡二元结构等深层次矛盾较长时间积累。因此,如何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是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1 河北省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考察,一般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出发。农民收入增长的数量主要包括整体数量变化与来源结构的变化,农民收入增长的质量主要指收入差异的情况。
1.1河北省农民收入的数量分析
1949年—1978年,农民收入基本在低水平上徘徊,从1954年的62.66元到1978年114.06元,年均名义增长率仅为2.53%。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在我国农村推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为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带来新的契机。在体制创新、科技进步、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00元增长到11 000元,增长了八十多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均实际增长率达8.67%,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
在1978年—2015年间,河北省农村家庭经营性收入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工资性收入占比重稳步上升。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家庭经营纯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对农民增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后农民收入增长的增量主要依靠工资性收入,存量主要倚仗第一产业的收入,其它的类似转移性、财产性收入也呈现稳中有升,但变化浮动不大(5%~10%左右)。
1.2河北省农民收入增长质量分析
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每个农民都获得了同样的发展,而是存在发展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大小表明了质量高低。我们在关注农民收入绝对量变化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农民收入增长的质量高低。从全国来看,河北省作为一个东部沿海省份,农民收入低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从2005年的1 238.65元扩大到2011年的七千多元,表明河北省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从河北省内部来看,绝对量上各县(市)的农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拉大,呈现出内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从城乡差别来看,河北省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量仍在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农民收入的内部层次构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伴随着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河北省高收入农民的占比快速上升,但赤贫农民(收入低于100元)的数量不降反增,并且较为不稳定,给河北省农村扶贫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河北省高收入农民与赤贫农民的大量涌现使得农村扶贫工作难以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帮扶,为精准扶贫带来巨大困难。
2 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在工业化加速发展、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今天,中央还在“农”字上下这么大的功夫,说明“三农”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事与愿违的状况呢?归根结底是因为农村一些重要体制的改革还没有到位,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难题还没有破解,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制度比人更重要。“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如果不坚决改革现行制度中的弊端,过去出现的一些严重问题今后就有可能重新出现。”[3]因此,要解决好现阶段我省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就应该从多个视角、全方位地剖析制约农民增收的各种因素。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2.1农业产业结构
虽然河北省的农业产业结构经过一些调整之后得到改善,但仍然不够合理,这是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政府并没有落实好改变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以及加强对林、牧、渔业的发展。河北省长期占据第一产业主导地位的依然是农业生产,约50%,接着是畜牧业,约占三、四成左右。这两个产业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所占比重在近几年变化不大;相比而言,林业、渔业虽然发展很快,但所占比重就要小很多。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调整步伐相对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仍然比较滞后。
2.2农村剩余劳动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用地急剧减少,积累了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河北作为一个东部省份,据统计,2013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超过1500万人。受限于全省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产业的发展较其他发达省份差距明显,造成当地城市居民的就业压力已经很大,再加上河北省城市规模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限,难以容纳从农村释放出来的全部剩佘劳动力,使得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总体转移程度较低。一方面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用地的不断缩减以及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的普及,农业在吸纳劳动力的数量上遂年减少,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的负担。而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将直接影响到河北农民总收入和人均纯收入的增长。
2.3制度因素
在建国初期,我国在投资制度、赋税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政策都是向城市和工业倾斜,这些政策在发展和壮大公有制经济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这些制度逐渐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成为阻碍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阻力,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投资制度。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高速发展工业而忽视农业的经济战略和投资制度,无论在制度上、政策上,还是在资源上、资金上都向城市倾斜。近年来,逐渐增加了对三农的投入比例,但是投入比例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依然很小。
2)赋税制度。农民负担问题对于中国农村来说,既是一个焦点问题,又是一个难点问题。2002年以来,国家开始在全国推行税费改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负担也大幅度减轻。但是在“后税费时代”,也出现了一些与税费改革相违背的现象,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农村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集资、摊派仍有所抬头。
3)土地制度。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是建立在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上的一种土地的分配、经营和管理制度,是农村经济转轨时期的一种体制的安排。在农村改革开放初期,为提高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提供了制度保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这种制度所体现出来的缺失也逐步显露出来,并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消极因素。
4)金融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形成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辅助,以民间借贷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功能不清、利益冲突、机构单一的局面。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的金融体系已在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从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构成来看,作为主体部分的农村信用社虽然网点分布较广,但资金来源渠道狭窄。
3 河北省农民增收的建议与对策
2004年—2013年,我国连续10年出台解决“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表明了党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新形势,河北省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3.1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转变是实现河北省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之一,即依据市场需求,从实际出发,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实施优质农产品战略。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的区位优势和地形地貌多样的地理环境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层次,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2)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创新及应用推广。河北省应以主导产业为重点,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只有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摆脱资源的约束,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技术保障。3)积极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要实现河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增强农业竞争力,应当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水平。4)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素质较低、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使得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农民增收,制约了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5)促进农村土地流转。通过不断探索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增强土地的流动性和可转让性,达到农用地在农业内部、农民之间的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保障农民收入稳步增加。6)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2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增长
非农就业的增长对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即提高农民收入就必须增大非农业就业人数与农业就业人数之比。由此可见,农民增收,就必须实现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增加非农就业。1)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农村工业化的推进,有利于有效带动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加速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2)加速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的功能第一凸显在促进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上,第二则体现在以发展非农产业使得农民实现有效增收,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裂的二元结构体制。3)大力发展劳务品牌。一个知名的劳务品牌,能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获得更大的转移空间。通过劳务品牌的带动作用,提高劳务输出质量,从而把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口优势。4)积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5)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首要资源。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才能使他们掌握现代化的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增加非农业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3.3加快涉农制度创新步伐
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城乡分割制度、农村金融制度等改革创新,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夯实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核心,主要包括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流转制度,对其改革也主要为绕这三方面展开。2)深化城乡分割制度改革。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最重要的是要彻底打破现有城乡分割的制度藩篱,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体系。3)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建设良好的农村金融制度与金融环境,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
4 结语
当前河北省农民收入在总量增长缓慢,同时实际质量也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落后低效的制度所造成的发展困境。要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及质量有效提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破除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制度藩篱,进行制度创新,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习近平2012年到河北农村考察(图).[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711/c1001-22169086.html.
[3] 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IncreasingFarmers’IncomeinHebeiProvinceinEraofBuildingWell-offSociety
WANG Bao-lin, ZHU Guang-yao
(College of Maxism,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To promote China’s farmers’ income and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arduous task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It is also the top issue of “three rural issues”. As a big agricultural province, Hebei is a big province of farmers. Therefore, the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increase of farmers’ income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Judg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total income of rural farmers in Hebei province gradually increased, but the growth is slow. This problem can be optimized by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griculture, promoting farmers’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growth and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agricultural system innovation, so as to increase the farmers’ income as well as to ensure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a well-off society strategic goal.
Hebei province; farmers’ income; income increase;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F3
A
1008-9446(2017)05-0090-05
2016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视域下河北省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C201610080041
2017-04-01
王宝林(1976-),女,河南南阳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府与政治,E-mail:1160051131@qq.com/1822219013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