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荷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观察
2017-03-24江苏省扬州市绿色食品办公室
成 强/江苏省扬州市绿色食品办公室
宝应荷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观察
成 强/江苏省扬州市绿色食品办公室
宝应县是著名的“中国荷藕之乡”,荷藕产业融合发展基础好,2017年入选创建首批全国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16年,宝应首次出现了卖藕难问题,藕农收入急剧下降,不少藕农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边缘。宝应由此充分认识到,如何把握方向、因势利导、补足短板,实现荷藕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中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
一、宝应荷藕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融合发展的基础已经建立。一是一产产业规模大。2016年,宝应县境内荷藕种植面积达12.1万亩,加上本地农民到周边县市承包种植,荷藕种植总规模达30万亩,年产量45万吨,产值10亿元。二是产业集聚度高。宝应所辖14个乡镇中,荷藕种植万亩以上的乡镇达8个,千亩以上的村37个。其中,射阳湖镇荷藕种植面积达2万亩,专业村7个。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到2016年底,全县共发展荷藕家庭农场20户,成立荷藕专业合作社15个,入社农户1800多户。射阳湖镇风车头荷藕营销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660人,种植荷藕3万亩,商品藕交易量47000吨,带动周边8个村农户1811户,被评为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陈玉新评为江苏省十佳农民经纪人。
融合发展的雏形已经形成。一是适度规模经营得到充分发展。近三年,宝应县域内藕池流转价格800-1600元/年·亩,流转总面积达8.8万亩,种植面积100亩以上专业大户562家,规模种植比重达70%以上。二是流通体系发达顺畅。建成苏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獐狮荡荷仙荷藕批发市场、水泗荷藕批发市场、柳堡小尹荷藕批发市场等四大荷藕批发市场,占地1000多亩,共有300多个流通服务组织,经纪人队伍发展到2500多人,年交易量17万多吨。鲜藕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全国大型农贸市场鲜藕销价都以宝应藕价为基准价,极大地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三是生态旅游建设起步早。已建成射阳湖和望直港两个荷藕生态旅游观光园。射阳湖荷园建于2001年,规划面积1万亩,建成区4000亩,是宝应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的集生产、休闲、旅游、养生、商贸于一体的农业功能园区,年接待能力10万人次,近三年园区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园区先后被授予国家A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江苏省湿地公园、江苏水利风景区、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也是众多电影的主要拍摄场地。
融合发展的成效已经显现。一是政策引导的成效不断显现。宝应县农业“十一五”规划就提出了发展10万亩荷藕规模种植的目标。近年来,通过荷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兴办荷藕交易市场,发展荷藕加工,打造射阳湖荷藕文化小镇,有力地促进了荷藕产业融合发展。二是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不断增强。宝应现有荷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12家、县级10家。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20.3亿元,实现利税1.9亿元,创汇8000多万美元,带动农户近8000户。其中,享有自营出口权的企业有23家,年加工出口藕制品5万多吨,自营出口创汇4900万美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藕制品占日本市场80%以上份额。全县荷藕规模加工产值20亿元,荷藕规模加工总产值与种植业总产值比重达5:1。三是区域公共品牌价值不断提升。1998年宝应创成“中国荷藕之乡”,2004年“宝应荷藕”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先后被命名为“第一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江苏省荷藕标准化示范区” “国家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示范县” “宝应县东荡荷藕出口示范区” “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建立出口备案基地5.19万亩,认证荷藕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2万亩,荷藕绿色食品产量7.25万吨。浙江大学《2015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宝应荷藕”名列75位,进入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品牌价值达19.71亿元。
二、宝应荷藕产业融合发展的难点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较慢。合作社总体规模不大,运作程序还不规范,带动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大部分合作社只是开展生产性、季节性服务,未涉足加工和流通等附加值更高、效益更好的领域。家庭农场、服务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种养技术、市场营销、电商等专业知识,先进的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差。
加工营销总体水平不高。宝应荷藕加工企业已达60多家,但多数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带动能力弱。加工产品以初加工为主,出口主要有保鲜藕、盐渍藕、水煮藕、冷冻藕等系列,内销主要有水煮藕、藕粉、糯米甜藕、捶藕、藕夹、藕圆等系列,藕汁、藕酒、荷叶茶等精深加工产品才刚刚起步,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同时,品牌的培育力度不够,出口产品大多依靠贴牌。市场营销方式落后,电子商务、连锁代理、产销直挂等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
产业链整合度较低。由于产业门槛低,组织化水平不高,出现无序扩张、恶性竞争现象,近三年宝应及本地人到周边荷藕种植面积猛增10万亩,鲜藕收购价格也从2400元/吨,下降到1000元/吨。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加工企业与农户虽有订单,但是价格随行就市,缺少保护农民利益的约束机制,一旦价格大幅度波动,毁约风险很高。虽然荷藕行业协会每年协调出台收购和销售指导价,往往难以落实到位。荷藕产地批发市场设施落后,管理水平不高,初加工环保设施设备、冷链运输等不配套,网络销售尚未起步,现代市场流通业态建设相对滞后,也不利于本地荷藕参与市场竞争。
三、推进宝应荷藕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
大力培育经营主体,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及各类农业服务主体兴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宝应湖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集聚、辐射功能,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到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基地、联农户,带动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荷藕加工流通,开展荷藕直销等,延伸荷藕产业链,打造供应链,形成全价值链。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增强产业融合驱动能力。大力推广荷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纯复壮大紫红、美人红等主栽品种,积极开展大棚荷藕设施栽培技术研究。组织攻关荷藕长途运输冷链技术、深加工技术等,不断拓展市场,提高产业附加值。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农民、合作社等创建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电子商务与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充分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创新、加速发展。
积极探索融合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延伸荷藕产业链,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向生产性服务、加工流通和休闲农业延伸;积极支持前延后伸建设荷藕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发展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体系。积极打造产业融合先导区,大力培育荷藕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专业特色镇、特色村,不断放大射阳湖旅游、荷仙食品、华贵食品、正润生态等融合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鼓励和支持荷藕加工企业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分配机制、风险保障机制,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强化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创办或入股农民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兴办龙头企业,采取“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深度融合,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融合公共服务。结合宝应 “十三五”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科学安排各类生产性设施布局,坚持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整合相关部门涉农资金,加强农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水电路、信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提供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公共营销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