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华北驼绒藜新品种的开发利用

2017-03-24布仁朝古拉

草原与草业 2017年4期
关键词:乌兰察布荒漠华北

布仁朝古拉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

1 种植华北驼绒藜的意义

内蒙古草原是我国五大牧区重要的草原地区之一,地处内陆和边疆地区,自然条件严酷,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社会和经济条件复杂,该地区自然成为气候变化响应的脆弱带。过去的50年中,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口增长和草地长期过载,草地退化、沙化形势愈发严峻,IPCC报告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生产力呈持续下降趋势,在温度上升2~4℃和降水减少的情况下,草地生产力将会降低40%~90%。因此,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内蒙古地区十分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保障生态安全,2000年以来中央政府陆续实施了“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多个生态建设重大工程,2010年以来又实施了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虽然一些草原牧区的植被恢复较为明显,但“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的整体态势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当前,扭转内蒙古地域生态恶化趋势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种草,建设人工草地,不仅解决了饲草料不足的问题,也可以大大缓解天然草地的放牧压力,使其得以恢复,发挥其原本应有的生态功能。我国人工草地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几年来,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草产业正在大规模兴起,由于对不同区域苜蓿种植的品种、栽培技术缺乏系统、全面的前期试验研究资料,一些地区盲目引种,在不宜区域大面积种植推广,给苜蓿生产带来负面影响。事实证明,在不同降水条件的地方,选择适合该区域的牧草品种(或乡土草种)和种植方式并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人工草地的优势。当务之急是尽快对旱生牧草国内品种、引进种和野生种质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价,结合地域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品种并推广种植。

荒漠草原是草原中最旱生的类型,年降水量一般只有150-200mm,建群种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常混生大量旱生小半灌木,生产力较低,平均亩产干草约35-45Kg。根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多年的旱生牧草品种区试,在降雨量200mm左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饲用灌木、半灌木是一条成效显著的路子,而驼绒藜有其独特的生态优势,是非常适合种植的半灌木植物种。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重点对驼绒藜植物从植物分类学、引种选育和栽培建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92年和2010年分别登记了野生栽培新品种“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和“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系统地提出了华北驼绒藜小面积育苗大面积移栽、“四行一带”灌草结合建植技术,在干草原、荒漠草原地区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与社会效益。

2 华北驼绒藜的生态生物学特性

华北驼绒藜(CeratoidesarborescensTsienet.

C.G.Ma),也称优若藜,属藜科驼绒藜属半灌木。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是一种耐旱、耐寒、耐瘠薄的多年生半灌木。它喜砂,多生于砂质坡地或山地沟谷两侧砾石坡地及坨甸地带的砂质坡地。适宜在≥10℃年积温2200~3000℃,年降水200~400mm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主要分布于干草原,有时也进入草甸草原及荒漠草原。它的生长期长达180~200d,于4月初便开始萌动,生长新的枝叶,8月上旬现蕾,8月中、下旬开花,9月末或10月初种子成熟。植株高1~2m,枝叶繁茂,生物量较大;根系发达,耐沙埋,是建立人工草场和防风固沙林的优良品种。

“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是采集分布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的野生华北驼绒藜种子,“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是采集分布于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四子王旗荒漠草原的野生华北驼绒藜种子,这些种子经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10多年的引种驯化、栽培选育而成为华北驼绒藜新品种。在驯化选育的过程中,对驼绒藜属内的植物及其他牧草在干旱地区的建植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这两个品种具有出苗率高、成苗率高、产量高且稳定、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等特点,育苗建植有比较显著的经济效益。研究还表明两个品种抗旱、耐寒、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在生态治理和改良盐荒地方面表现优异。“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适宜于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草原中度、轻度退化、农牧交错带撂荒地以及矿区植被恢复的建植。

3 华北驼绒藜建植技术

华北驼绒藜在干旱区直播很难成功,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在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大面积建植驼绒藜人工草地推广利用中,主要采取“小面积育苗大面积移栽技术”和“四行一带灌草结合建植技术”。

育苗地选择土壤肥沃、交通方便、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播种方法一般采用撒播,播量每亩1.5kg,行距30cm,播种深度2~4cm,浅覆土,覆土1cm。播种时间为春季4月~5月,播种早、管理好的条件下当年株高可达20~40cm,秋季可以出圃移栽。起苗后可在土壤化冻前进行假植,根据多年移栽经验,秋季移栽成活率90%以上。采用灌木移栽机进行机械移栽。

移栽时沟深度20cm,株行距为50cm×120cm,移栽后须及时灌水,提高成活率。也可采用带状覆膜直播种植技术,覆膜、播种、起垄、浇水等环节一次完成。每带4行,行距60cm,株距50cm,带间距6m。采用特制穴播器播种华北驼绒藜,人工播种,播种量为5~10粒/穴,播种后膜上垄间水车拉水浇灌,用水量约15t/hm2,带间可以撒播优良豆科牧草,播种、耙磨、镇压一次完成。

4 华北驼绒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推广价值

4.1 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宜建人工草地群落

“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和“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在年降水量120mm以上,与≥10℃年积温1900℃以上地区均有分布并正常生长,可耐受45℃的高温和-40℃的严寒。在内蒙古,无论是东北的科尔沁沙地、阴山以北蒙古高原中部的乌兰察布中温型半荒漠带,还是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和阿拉善高原暖温型半荒漠带均有其野生种分布。实践表明,它既是造林(乔灌林)治理生态环境的优良树种,也是建立灌草结合人工草地的优良牧草。

4.2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生态效益好

“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和“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具有非常显著的防风固沙作用,二年生植株根基可固沙0.1m3,随着苗龄的增加固沙能力增强,其强大的根系和土壤结为结构良好的一体,促进降水渗入,而繁茂的枝叶遮挡阳光直射地表,减少水分蒸发,由于减少地表径流和削弱风力,从而降低了土壤的风蚀和水蚀。这一功能可与栽培历史较长的柠条相媲美,同时较之柠条有造林容易、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

4.3 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

“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和“乌兰察布型华北驼绒藜”株型高大,地上部分生物量收获平均每亩产干草265公斤,种子25公斤,枝叶花果均富含营养。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花期华北驼绒藜粗蛋白17.24%、粗脂肪1.22%、粗纤维35.59%、钙1.62%、磷0.22%。各类家畜四季均喜采食,特别是秋后,为羔羊采食的抓膘牧草,春季返青早、枯黄期晚放牧利用期长。据笔者调查研究,冬春季节在驼绒藜草场放牧对抗灾保畜具有非常重要的利用价值。

5 展望

植物固沙是治理荒漠化的根本措施,荒漠草原区虽然生态环境条件严酷,给植物的生存和适应造成极大困难。但如果选择适宜牧草品种和采取适当措施,不仅可以使植物在沙丘上成活保存,而且还可通过植物的防风固沙和改善土壤作用使流沙逐步固定,沙地生态环境发生逆转。华北驼绒藜具有耐旱、耐寒、耐土壤瘠薄的灌木特性,不仅治沙速度快、投资少、而且在短期内即可收到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重要途径,对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未来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建议在干旱地区大力推广示范建植华北驼绒藜人工草场和防护林带,有效促进荒漠化治理和沙产业的发展。

〔1〕李青丰,李福生,乌兰.气候变化与内蒙古草地退化初探〔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2,20(4):98-102.

〔2〕吴学宏,曹艳芳,陈素华.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动态响应〔J〕.华北农学报,2005,20(专辑):65-68.

〔3〕苏吉安,朱幼军,哈斯.内蒙古草地生态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草地,2003,25(6):68-71.

〔4〕刘爱军,邢旗,倪小光,等.内蒙古天然草地现状与风沙源区植被变化分析〔J〕.内蒙古草业,2003,15(1):25-27.

〔5〕仝川,郗风江,杨景荣,等.锡林河中游草原植被退化遥感监测及合理放牧强度的确定〔J〕.草业学报,2003,12(4):78-83.

〔6〕李素英,李晓兵,王丹丹.基于马尔柯夫模型的内蒙古锡林浩特典型草原退化格局预测〔J〕.生态学杂志,2007,26(1):78-82.

〔7〕刘钟龄,王炜,梁存柱,等.内蒙古草原退化与恢复机理的探讨〔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16(1):84-91.

〔8〕李金花,潘浩文,王刚.内蒙古典型草原退化原因的初探〔J〕.草业科学,2004,21(5):49-51.

〔9〕王炜,刘钟龄,郝敦元,等.内蒙古草原退化群落恢复演替的研究Ⅰ.退化草原的基本特征与恢复演替动力〔J〕.植物生态学报,1996,20(5):449-459.

〔10〕中国变化气候信息网.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三、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的影响及其适应对策〔EB/OL〕.(2002-10-17)〔2011-04-22〕.http://www.hwcc.com.cn/pub/hwcc/wwgj/bgqy/ybgk/200210/t20021017 49816.html.

〔11〕盛文萍.气候变化对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模拟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12〕李晓兵,陈云浩,张云霞,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荒漠草原植被的影响〔J〕.地球科学进展,2002,17(2):254-261.

猜你喜欢

乌兰察布荒漠华北
向荒漠宣战
乌兰察布玛珥式火山口群的发现与研究
华北玉米市场将进入筑底期
荒漠生态系统的演变
中钢黄金珠宝考察乌兰察布
乌兰察布之夜
荒漠水塘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text Translation Mode
Review on Register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荒漠之路上的三首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