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性研究
2017-03-24刘学礼
◎刘学礼
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普及性研究
◎刘学礼
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属于视觉艺术的范畴。在当今社会,摄影不仅为传媒服务,更是大众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活动形式。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摄影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艺术创作,而成为一种大众化的广泛参与、常态化的艺术活动和社会化的生活时尚。单一的照相和留念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
摄影艺术 群众文化 普及
摄影艺术的大众化普及,助力了民间文化的传播,它不仅可以为我国的民族文化做深刻的诠释,还能有效拓展群众的审美视野,令艺术美感更多地融入到群众的生活中。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大众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再加上科技的不断进步,数码相机已融入大众生活,成为家庭中必备的文娱工具。摄影活动除了能够记录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外,还能够提高群众的艺术修养,更能记录时代发展进程。因此,探讨如何在群众文化活动中普及摄影艺术、提高摄影技巧,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摄影作为现代艺术体系的一个部分,与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有着很大的区别,这是由摄影的特性所决定的,那就是“真实”。它能够对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加以刻画,更加真实、生动、具体、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人们的感观刺激也更加直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数码相机日益普及,摄影技术更加人性化,操作更加简便。因此,摄影日益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将摄影艺术在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中普及,从微观层面上讲,能够陶冶情操,提升人民群众的艺术修养;从宏观层面上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意义
摄影作为一种文化活动,能够提高群众的艺术修养,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领群众的审美情趣,提高群众的道德情操。摄影能够将人们的生活活动保存成照片,并且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往的回忆,点燃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励人们对未来的动力。特别是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今天,群文摄影与信息传播的培训更为重要。
群众摄影带有群众性、娱乐性、普及性以及生活性等特点。摄影作品所记录下的永恒瞬间,拥有着巨大的说服力,给人们心灵带来的震撼也更加直接。而照片本身还具有传播知识、拓展视野的效用,特别是那些传递社会正能量、记录身边感人事儿、记录改革创新成果、展现社会新面貌、讴歌时代新风尚的摄影作品,更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在群众中普及摄影艺术的途径
摄影在造型艺术中,是造型艺术独立的品种。从广义讲,一切与摄影有关的艺术活动都属于摄影艺术范畴;从狭义讲,是可以作为一个艺术品种存在的那一部分影像的固态保存形式。与群众摄影活动相比,当代的摄影艺术的创作主体是常年从事专业摄影创作的艺术家;而作为群众摄影艺术的创作主体则显得更加平民化,只要拥有摄影器材就可以将活动的影像变成固态的艺术形式。群众摄影活动是指人们在职业外自发地参与和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活动,是主体为群众,受自娱自教主导,为了满足自身精神需要,来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社会现象。群众摄影正是凭借广泛的参与性、简洁的成就感等优势,得到群众的欢迎,得以广泛地流传。
纵观整个摄影艺术长廊,群众摄影艺术势必呈现出大众对崭新视觉观念的不断更新,体现出大众的审美观、人文观和百姓的生活常态。
(一)充分利用景观资源
这里的景观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各个方面,群文工作者可以定期组织摄影爱好者到这些景观所在地进行摄影创作活动。单纯的人文景观可以不受时间限制随时进行摄影创作,而自然景观则可以选择特定的时间进行。比如春季,可以拍摄大地回春、生机盎然的草原;夏季,可以拍摄百花怒放、姹紫嫣红的花海;秋季,拍摄硕果累累、五谷丰登的原野;冬季,拍摄万物沉寂、苍茫宁静的山村。完成创作之后,再进行摄影比赛、创作展览等活动,使参加这次活动人员的技能、艺术水平都得到提高。对于优秀的摄影作品,还可以向报刊投稿,以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摄影艺术的热情度。
(二)加强摄影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为了更好地在群众中普及摄影艺术,作为群文工作者,自身必须掌握专业的摄影知识和过硬的摄影技能,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如果连群文工作者对本应掌握的摄影知识都一知半解,那就很难指导一群摄影爱好者,引导他们更加热爱这项艺术了。文化馆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摄影培训班,邀请知名摄影家到文化馆讲学,交流专业经验和技巧,以期提高摄影水平。还可以倡导他们深入群众生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自身的创作水平得到提高。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组织、举办了四十场摄影公益讲座,重点讲授摄影的入门知识,包括相机的操作、成像原理、快门光圈等,系统讲解摄影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技巧,让小小一台相机玩出千万变法,记录大千世界。
(三)构建网络体系
向所有摄影爱好者宣传讲述摄影艺术,这对群文工作者来说并不轻松。所以,要想让摄影艺术深入群众,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传播手段,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构建一个由共同爱好为基础的网络体系。一方面,要积极构建群众文化网络体系,以成立“摄影俱乐部”的方式,将街道、社区的业余摄影爱好者组织在一起,并且保持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各个街道的文化站要定期开会,跟进各地区的摄影活动开展的状况,了解各地摄影爱好者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举办群众摄影展来进行学习和交流,在技术和艺术上辅导想要加入的新“影友”。
(四)提高群众文化工作者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专门从事摄影的群文工作者,一是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要爱岗敬业,有尽责担当,以群众文化的发展繁荣为目标;二是要热爱摄影艺术,要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以群众摄影的普及和提高为己任;三是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与文化修养,要精益求精,不断攀登,这样才能够感染身边的摄影爱好者,使他们投入到摄影创作之中。群文工作者要将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项永恒的活动,贯彻始终。提高自身素质的方式可以是自主学习摄影、书法、绘画等相关知识,也可以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吸取别人的经验,学习的方式非常多样。
三、摄影艺术的普遍化与审美情趣的趋向化
大众的兴趣爱好往往决定着作为摄影艺术产物的普及性固态映像的欣赏价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摄影是全民皆可参与、欣赏和评价的社会活动。审美的意义体现了摄影的价值。一张照片可以升华人的思想境界,激发观赏者的创作灵感;也能展现艺术魅力,给人以视觉享受。
而以写实的手法记录社会百态的大众纪实摄影,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一个固态影像之所以能引发蝴蝶效应,往往契合了大众的审美共鸣。当数码技术趋于平民化,越来越多的人将照相手机视为并不奢侈的必需品时,光与影的绘图艺术便走下高高的殿堂,成为了人们身边亲密的朋友。外出旅游、节庆纪念、婚丧嫁娶、朋友聚会等,但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数码相机、摄像手机,甚至是电脑摄像头都会成为大众参与摄影艺术以满足自身审美需要的工具。反映大众生活的普及性摄影不应脱离群众,而是应该切实深入到基层群众中来,既取材于大众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也反映伟大时代的日新月异。它是生活的“速写家”,以敏锐的洞察力时刻关注着芸芸百态的酸甜苦辣,将生活的细微变迁跃然纸上。大众正是通过这位“速写家”细腻的笔触,接触到了事物的本真,还原了生活最客观的面貌。
为满足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利用半年时间策划、组织、举办了“聚焦美丽中国”首届全国群众摄影交流展。此展于2016年10月31日在天津博物馆揭幕并展出5天。展览征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总共1.48万余幅作品,并邀请国内知名摄影家解海龙等评委来津评选一、二、三等奖,挑选出200幅摄影作品进行集中展示。揭幕式与评选活动被近百家新闻媒体转载刊登,期间组织了4次内蒙古、坝上等全国性的创作活动,行程6天,创作了大量的作品。文化馆还举办“群众路线教育巡回展”“天津与韩国仁川摄影文化交流展”“光影人民——镜头中的美丽公园”,组织参加天津市第五届优秀美术摄影展等共22场影展,满足了群众的爱好与需求。
四、现代摄影技术、制作手段、传播方式助推了摄影艺术的普及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摄影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摄影创作的效率。从胶片摄影到数码摄影,摄影技术、制作、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步骤繁琐的传统照片冲洗方式对于冲洗照片环境的条件标准近乎苛刻,已不再适应摄影在社会普及的进程要求。而随着当今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图片处理软件的应用,信息传播技术的改变,可以实现摄影创作、制作、传播效率、效益的最大化。这一技术不仅变革了传统的摄影方式,也拓宽了大众的艺术视野,更调动了大众参与摄影活动的积极性,使得摄影艺术进一步向大众普及化。
近年来,河西文化馆注重新闻宣传工作,宣传魅力河西、首善之区的新闻图片与发表的整版摄影作品近千幅。由河西区摄影家协会、今晚传媒集团中老年时报、河西区文化馆三家联手举办摄影基地揭牌仪式活动,并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的新闻宣传。
随着摄影艺术创作实践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普及性日益显现,我们不难看出,现代摄影技术使摄影艺术在群众文化活动中应用更加广泛。大众群体的参与,离不开摄影艺术大众化趋势,向大众普及摄影艺术,能够提高参与者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随着社会文明不断的高速发展,只有不断地学习、研究,提高自身专业艺术水平,树立强烈的文化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扎扎实实地为人民服务、办实事,做好新时代的群文工作,才能真正引领群众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发展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艺术服务于大众,为社会进步,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 宋倩)
刘学礼,男,大专,天津市河西区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