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状态对书法的影响研究

2017-03-24吴阳李思航

参花(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书法作品书法状态

◎吴阳 李思航

心理状态对书法的影响研究

◎吴阳 李思航

心理状态对艺术情感有着重要影响。心理状态对书法家的创作影响很大,甚至说可以左右其作品的风格,而透过书法作品则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可以这样讲,分析心理状态是认识书法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艺术理论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心理状态 书法 陆游 徐渭 影响

一、心理状态对艺术情感有着重要影响

在艺术门类里,提到心理状态,指的是作者的内心起伏,喜怒哀乐,同时也包括其品德,包括其通过生活阅历而感悟出的人性的表达方式,这里不存在过多的正邪分界。而影响心理状态的因素则包括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此外,也可以说,品德是心理状态的情感表达体现,而情感因素是影响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在书法艺术这一层面,三大行书作品中就很好地体现出了作者的心理状态。比如《兰亭集序》,除了书法技艺的高超,更使人领会到魏晋人士一起畅游天地间的洒脱和旷达,流觞曲水莫不快哉。魏晋时代的风度和气质造就了王羲之行气连贯、笔墨得宜的天下第一行书。比如《祭侄文稿》,是颜真卿对安史之乱中丧命的侄子的悼念,这样的心理状态使得他写出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悲愤之情,其间常见枯笔,一如其刀绞般的心情。颜真卿刚正不阿,从而使线条表现出浑厚磅礴的质感,再加上悲愤的心情使此作多涂改而不矫揉造作,从而成为第二行书。比如《黄州寒食诗帖》,是大文豪苏轼被贬至黄州时,产生忧郁的心情而写出的作品,其间透露出他跌宕起伏的情绪,用笔时而中锋时而侧锋,行气串联,整体韵味十足,毫无违和之感,线条稳重有力,所以列为第三行书。

二、心理状态对书法的影响

北宋一代权相蔡京同时也是位书法家。蔡京曾支持王安石变法,他对贵族势力的抨击足以表明此人早年有一定的节操和骨气。自贬官而回后,蔡京变得非常圆滑和懂得人情世故,在其所作的《跋宋徽宗唐十八学士图卷》中就有体现。该作多沉稳和严谨,字形结构布局严谨,整体协调,不露锋芒,圆润有度。从他《大观圣作之碑》中看出其字线条刚劲有力,字形酷似柳公权,气势不逊苏黄,更让为人狂傲的米芾夸赞其字比自己写得好。手握大权时的蔡京,心理状态可谓志得意满,所作行书中既有上位者的风范,又有几经沉浮的波澜不惊,使得《节夫帖》有一种魏晋人士的韵,又有一种宋代尚意之情,笔势似米芾,笔法似王羲之,他将生活和感悟融合在一起而自成一派。所以在蔡京书法的整体面貌上,也可以感受出气韵生动、挥洒自如的宋代尚意风格。

南宋陆游出身名门,祖辈遗留下很多名帖供其参考,资源优渥,为他日后的书法成就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陆游的心理状态和寻常人不同,他的书法作品从一开始就有大家风范。陆游从小接受正统思想,为人极其正派,拥有一颗爱国之心,以报效祖国为己任,从其书作《焦山题名》中就可以看出他的正派人品。此作字体酷似颜体的浑厚但却不失动感,可谓他年少时的激情和正直的人品相结合的产物。中年时,陆游经历浮沉变化,心态自然不同年少时的恣肆,拥有了一份沉稳。而自由豁达的心理状态表现在作品上,风气也如出一辙。例如《怀成都十韵诗》,点画厚重,但是灵巧多变,章法上字与字之间独立,类似杨凝式,这是陆游吸收先贤经典,杂糅变化所得。其书法作品中有心理状态的直接体现,可以说是书通性情。

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心理状态在书坛可谓独树一帜,或许因为身为皇室后裔,自小就有常人不能及的气魄。赵氏不只是一味追求功名利禄,而其书法作品则体现出婉约之美。其妻子也是位书法家,与之结合的生活想必非常惬意舒适。纵观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呈现出的是一派温润细腻的气息,这或许和他有一位兴趣相投的妻子有关,使之在书法上表现出来。《前后赤壁赋》是赵孟頫中年时所作,当时其处在生活的昏暗时期,内心忧郁不安,书写前赋笔调跌宕起伏,对比明显,后赋则稍显温润平缓,柔和大气。赵孟頫取法二王,有复古的倾向,并且书内藏风骨,好似一棵松柏,大气而又优雅。

徐渭自小被称为神童,年少时担任过师爷,也被认为是师爷的祖师爷。因有过人之智而被胡宗宪赏识,请为幕僚,后在幕府中展现出不顾俗礼的一面。这种心理状态使得他的书法不似他人般规规矩矩,而是排列随意,线条古拙,但值得细细推敲品味。徐渭是个有法度但是不遵循礼法的怪才,后期精神状况不佳,自杀数次未遂,在一次疯癫时失手杀害自己妻子,被抓入狱,这足以见其癫狂之性。从他的草书作品中就可以看出,一派狷狂之意,极具个人特色,很好地表现出他的内心情感。例如《草书杜甫诗卷》这幅作品,笔意一气呵成,字距紧接,如千军万马之过的争先恐后,看似乱又有法度可循,竖画拖长和横画外展形成对比,使其字造成一种压迫感。他癫狂的心理状态,使其喜用枯笔增添风貌。明代书法总体崇尚晋代,而徐渭不以为然,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其用笔似米、苏,并且兼容颜体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徐渭或许呼应了唐寅“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理念。或许就是因为他不同寻常的心理状态,才会让其书法作品特点鲜明,流传久远。

王铎历经两代,其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具有一定的区别。明代崇祯时期,他屡逢大变,在极度悲伤的心情下,所作的《铜雀瓦砚铭》和《奉景翁诗轴》等行草作品整体变化反差大,结体多变。清时期,他的书风较之前更为老辣成熟,心理矛盾,满心落寞,故退却书《洛州香山诗轴》时的风貌,转变成较为孤冷的感觉。其晚年一些书作具有悲伤情绪的流露,行书《奉龚孝升书卷》是王铎酒后涂鸦,行笔果断,大小字形对比明显,多有长竖,是舒缓其内心情感的代表作。《延寿寺碑》是王铎少有的楷书之作,作于清代顺治年间,取法柳体,但全篇不似柳书工整,趣味横生但不失古拙,略显心态平和,有一点中庸的气息。在矛盾的心理状态的作用下,王铎打破固有的格局,突显个性,创浓墨大幅,对比明显,使得后代对书法布局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三、透过书法看心理状态

智永所作《真草千字文》使用的是正书和草书相结合的形式,这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使分辨草体和欣赏楷书可以同步进行,影响深远。《真草千字文》通篇草书字形流畅,书写性较强,翩若惊鸿,楷书很是精致,委婉端庄,两种风格的结合让世人大开眼界,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书法背后的智永的心理状态和人生体悟,体现出禅学对智永书法的影响。能同时用两种字体书写作品,说明智永内心或许有两种不同的想法。当时正值乱世,王家一派大族势力遭到碾压,他想进行反抗却无可奈何,只好寄情书法。智永书迹中的笔法继承祖宗之学,但仔细观之,也包含了许多他自己的想法,体现出含蓄但并不单调的内容。如同他的人一般,用一种不问世事、专注自身的心理状态去进行书法创作。几十年间不下楼,退笔而成冢,这均表现出其人拥有着坚韧且淡定的内心世界。

自古有才子,必有佳人的存在,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所写的《张好好诗》,作为他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让后世不仅观看到其书法技艺,而更多的是被笔墨背后之情所感染。看这幅作品时,很容易带入情感,因为通过作品展现出的是才子和佳人的心境,可以看到其心理状态。帖中字形飘逸张扬,气势如虹,笔墨流利,可称绝妙,一部分随意的书写可以看出是有感而发而并非刻意为之,这更表现出其真实情感。文辞张扬,激昂之处透露出作者对艺妓张好好的情谊,所谓情到深处易动容,一部分平缓之处亦表露出他的无可奈何之情。通过杜牧这幅书法作品和其文辞也可以看出,艺妓是有真情的,这才会使才子如此动情。并且杜牧能不拘世俗眼光,用作品表达自己对名妓好好之情,着实可说是兼具胆识和才能。

世人皆知怀素、张旭疯癫,其实五代书法家杨凝式也很疯癫。其著名传世之作《韭花帖》,分散、疏朗的布局着实惊艳,可谓对宋代尚意风气有着先导之功。从其字距和行距留有很大空白的书法特色可以观察出其为人疯癫,但却有一种超脱的个性。从另外一个视角看,每个字本身很紧密,笔画和笔画之间的联系很紧促,形成一种很严谨的风格。《韭花帖》这种紧密和疏朗相结合的布局,既矛盾却也统一,这或许和杨凝式的人生经历以及其心理状态有关。他一生为了保全性命而不得已佯装疯癫,以至到最后已经不可辨别他是真疯还是假疯。通过书法作品,毫无保留地展现出他的心理状态,既有洒脱淡然,又有严谨内敛。这正是书法作品的奇妙之处,让观看者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态。

米芾的《蜀素帖》和《苕溪诗》同为中年时期所作,两者相隔不过一月余,可书写风格却有着明显的变化,而不同的书写轨迹表明的是不同的心理状态。《蜀素帖》在蜀地特有的绢上书写,因材质优良昂贵,竟无人敢作,直至米芾一气呵成,所作八首诗,可见其人的傲气满身,敢为人不敢为之事。字虽限于边框,可气势一如米芾之人,肆意放纵,转折处更是变化多端,连带明显。由于质地的原因,多涩笔,多枯笔,表现出作者行笔速度之快和当时激昂的心理状态。《苕溪诗》书于澄心堂素笺,此为徽州地区一种名贵的纸。此作在书写时使用多种入笔方式,果断爽劲,转折处直下,多欹侧之势,八面来风之感十分明显,可以看出其间散发着的慵懒闲适的心理状态。同一时期不同的创作风格表明,心理状态对书法作品样貌有巨大影响。

总而言之,心理状态对书法家的创作影响很大,甚至说可以左右其作品的风格,而透过书法作品,则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创作者的心理状态。可以这样讲,分析心理状态是认识书法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也是艺术理论修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吴阳,女,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2015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书法学;李思航,男,艺术学硕士,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中国书法史、艺术传播学)

猜你喜欢

书法作品书法状态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作品选登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状态联想
书法欣赏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我行我秀
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