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文化对近现代日本的影响

2017-03-24李蕙彤

参花(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日本文化

◎李蕙彤

浅析中国文化对近现代日本的影响

◎李蕙彤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已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往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因长期走在世界前列,所以对日本的影响一直很深刻,其很多文化传统的根源都来自中国。但在日本近现代历史中,中国文化的痕迹逐渐有所变化。本文旨在究其变化的原因。

中国文化 近现代

一、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刻影响

(一)古代

中国最早记录日本的书籍是战国时代的《山海经·海内本经》。当时,中国人称其“倭”。至秦始皇时代,又有徐福东渡之说,《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有徐福赴日“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的故事。东汉后期,日本开始向中国派遣使者,中日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大体而言,古代中国对日本进行绝对的文化输出,弥生时代从中国大陆到达日本的“渡来人”,为日本带去了水稻种植术和冶炼技术,帮助日本从采集渔猎时代跨入了种植水稻时代。在大和国时期,中国的冶铁技术通过朝鲜传入日本,制陶、纺织、建筑、医学、天文历法也在日本传播开来,日本生产力迅速提高,生产关系也发生了变化。5世纪左右,中国的汉字也传入日本。6世纪时,儒家书籍和佛教经典也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产生了日本最早的佛教文化——飞鸟文化。到了奈良、平安时代,在政治方面,日本以唐朝为榜样,学习唐朝的律令制度,文学艺术上也以汉字作为上层贵族交流的语言,从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描写中即可见一斑。

(二)近现代

明治初期的1871年,中日正式建交,驻日公使团代表黄遵宪撰写了《日本杂事诗》《日本国志》等书,大大加深了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明治后期,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两国交往局势僵化,而中方的惨败直接导致留日潮。留学生如孙中山、李大钊、鲁迅等,在日接受的新思潮和民族自尊心愈加激发其爱国情怀,回国后对中国革命起着巨大推力。一战后,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中日两国的友好情义转向仇恨敌视,两国处于长期的军事搏斗中,文化交流近无。直至70年代,中日邦交才逐渐正常化。

二、中国文化对近现代日本的影响,改变的原因

(一)国力对比发生变化

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影响方向,就如同水的流势,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国家实力直接决定了它的文化影响力。在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万邦来朝的地位,它博大精深的文化成果是周围邻国瞻仰不及的。因此,成为“邻居”崇敬、模仿、学习的对象。到了近代,日本发生了有名的“维新变法”,逐步有自己的想法、观点及政策,所以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就逐渐减少。此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则是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所以两者也就逐渐拉开了距离,但两国之间相互留学学习的现象却依然不绝。

(二)较强的民族危机意识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山地多,耕地少,自然灾害频繁,其国人在危险丛生的自然环境中要求得生存发展,就必须付出巨大努力,由此养成了这个民族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精神和深刻的危机意识,一旦意识到自身的落后,就会放下姿态来学习。但在近代史中,日本发展迅速,认为自己已经学到了很多,或者说“学够了”,所以对中国文化的探究就有所减少,但其在以往的文化交流中所学到的也并没有摒弃,至今仍是日本文化特色的起源。

较强的民族危机意识决定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的学习虽然是积极主动的,但也有选择性,未免有“东施效颦”的嫌疑。比如说,中国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传到日本,却变成了“尽忠至上”,未免有些大相径庭。而这种“选择学”的原则也表现在他们面对中西文化的取舍上,尤其是到了近代,日本对中国的感知也发生了转变。明治维新后,福泽谕吉等启蒙家对中国儒学彻底否定,全面推行西化,就连日本驻华公使森有礼也公开称:“西国所学十分有用,中国学问只有三分可取,其余七分仍系旧样,已无用了。”这种言论伴随着日本及其国人,导致其对中国文化的学习逐渐减弱,就连那些喜欢钻研中国文化的国人也被迫“压抑”着,直到现在。

(三)抗日战争的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反对侵略的自我保卫战,昔日好学的“邻居”参与了这场战争,成为中国的对立面。自然,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和探究必然减少甚至停止。深刻的危机意识虽然可以激发创造力,促进社会进步发展,但一旦被军国主义利用,就会导致其将解决生存危机的出路建立在对外扩张、侵略他国的政策上,也就没有什么心思去钻研文化的内涵了。这是日本近代史上最错误决定,不仅以失败告终,并且阻碍了本国文化的发展,其注定要自食其果了。

三、结语

都说“不耻下问,方能成才”,如果咱们这位“邻居”能一直保持不耻下问的虚心态度,何愁不明白“文化属于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这个道理?如今,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留学互换虽然频繁,大有“后来居上”的局势,但通过研究调查可发现,中国留学生主要是去学习日语,也就是语言。而日本留学生却学的都是中国文化,如茶道、礼仪、诗画等。希望其能知错就改,把精力多用于钻研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利于发展,利于和平,同时响应全球“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

(责任编辑 宋旭东)

李蕙彤,女,山西大学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日本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日本元旦是新年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探寻日本
支付宝变蓝、张朝阳自省,危机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可怕
《黄金时代》日本版
谁远谁近?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