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策略

2017-03-24张永亭

江苏教育 2017年48期
关键词:攻击性社工心理健康

张永亭

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策略

张永亭

留守儿童是学校的特殊群体。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农村留守儿童有着更多的攻击性行为,且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普遍偏低。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很好地预测攻击性行为。从家庭、学校、社会和留守儿童自身等方面探究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策略,以期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留守儿童;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策略

留守儿童是当前农村学校一个普遍而又引人关注的群体,其生存和教育问题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不少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相比较于非留守儿童,有着更多的攻击性行为。

国内外不少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发现,消极应对方式是高度危险行为的重要影响指标。对应激事件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程度越高,事件的应激强度则会越大,对个体的影响也越大,越有可能造成伤害等结果。这提示我们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可能是留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预测因素之一。笔者对苏北农村小学的20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调查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具体情况,结果表明,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是农村留守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本研究以提高他们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为切入点,探究帮助他们减少攻击性行为的策略,这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家庭:参加共同成长课程

家庭是培育孩子成长的土壤。孩子的习惯、能力和性格等都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好不容易在学校将孩子的行为习惯改好了一点,可孩子一回到家,接受原有家庭氛围的熏陶,立马回到从前。因此,家长需要和孩子一同学习,共同成长。

目前,不少学校已经通过家校通、家长委员会、家校成长促进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们的沟通和交流,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学校还可以成立留守儿童家长委员会,通过外请心理专家或安排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为留守儿童家长们开设讲座、邀请家长们来分享自己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等形式,带领他们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参与到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关爱中来。

二、学校:开设专项校本课程

学校是留守儿童获得支持和成长的主阵地,教师是帮助留守儿童培养良好习惯、增长各项能力的重要引导者。因此,针对留守儿童开设有针对性的成长课程,对提高他们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知识性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是对留守儿童进行知识的普及,对象为在校的全体留守儿童,通过知识讲解、方法提供、案例解析、情境表演等形式,让他们了解相关的知识,获得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问题的办法,同时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学会自我保护,从而达到减少攻击性行为的目的。

2.团体心理辅导。

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着严重的攻击性行为,需要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帮助。此时除了要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还需要心理健康教师的及时干预。留守儿童是学校的特殊群体,由于具有相似的家庭背景,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及情感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都大体相似,因此非常适合进入团体一起成长。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其发展性、预防性功能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有目标、有系列、操作性较强、相对稳定而又灵活机动的团体辅导形式。在团体中,留守儿童受到接纳,获得安全感,能够相互促进成长。

三、社会:动员专业社工组织

学龄期儿童的社会活动范围扩大了,儿童的依赖中心已由家庭转移到学校、教室、少年组织等。因此,学校可以向专业的社会工作团体寻求帮助,动员他们来与学校一同守护留守儿童。这样不仅让留守儿童得到实质性的帮助,还可以通过专业社工的力量,争取社会上更多人群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为留守儿童创造安全、关爱的社会成长环境。

1.给予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帮助。

社工组织不但可以为留守儿童争取许多社会资源,给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物质帮助,而且能够联合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帮助留守儿童家庭获得长久的社会支持。这无疑能够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改善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

2.帮助留守儿童体验尊重和价值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有尊重的需要,个体一旦体验到了别人的尊重,会在内心产生对自己的肯定,即自我效能感。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乏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敏感、自卑,非常希望得到外界的关注和肯定,社工们走近留守儿童,以他们为中心开展活动,能够让他们在体会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感的同时,获得社会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3.“代理妈妈”提供情感支持。

国外曾尝试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上的 “代理妈妈”活动,让他们获得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抚慰。在调查中发现,一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母亲的照顾,性格和行为表现出内心强烈的不安全感,他们非常需要来自妈妈的呵护。因此,“天使妈妈”“爱心妈妈”“代理妈妈”等角色也非常需要。

四、自身:融入创造无限可能

班杜拉认为环境既影响着个体的发展,也受发展的个体的影响。除了接受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自己也要努力融入非留守儿童的世界中,和他们打成一片,从心理上去掉“留守”的标签,为自己创造安全、平等和尊重的成长环境。为此,留守儿童需要做出以下的一些尝试。

1.积极参加学校活动。

学校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宗旨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均衡的提升。留守儿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帮助。

2.参与创建班级文化。

留守儿童需要努力融入班级中来,让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体现到班级文化建设之中,这不仅能够让他们产生主人翁意识,获得同学们的认可和欢迎,还能够让他们的社会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展现和提升。

3.主动联系父母。

每一次成长、每一个挫折、每一种喜悦、每一处伤心,都是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话题连接。在分享日常生活的过程中,父母对留守儿童进行细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指导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

4.拥有稳定的小团体。

学龄期儿童的一大特点是拥有志趣相同的伙伴。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地鼓励留守儿童跟其他同学打成一片,找到自己的好伙伴,借由同伴学习来获得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健康发展。

五、读书:增强儿童心理能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最重要的教育问题。书本是精神之源,健康的个体往往拥有强大的心理。书本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好伙伴,因此,学校要重视留守儿童的阅读。学校可以针对留守儿童制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为留守儿童提供书本;定期开放图书室和阅览室,鼓励留守儿童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真读书,读好书;成立留守儿童读书成长小组,安排专门的辅导教师定期进行阅读指导;分年级开展 “共读一本书”活动;进行优秀读后感评比,并对优秀作品进行全校展示;等等。

G444

A

1005-6009(2017)48-0036-02

张永亭,江苏省连云港市苏光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222241)心理健康教师,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攻击性社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青春社工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