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修行
——一次爱心教育的案例分析
2017-03-24
爱的修行
——一次爱心教育的案例分析
江苏省南京市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 陆海霞
一、案例背景
教育困惑:作为工作在一线的美术教师,我任教的班级较多,我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每个班总有几个“典型”的学生,如经常忘带水彩笔、上课永远在把玩自己的东西、只画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游戏中的形象,课堂纪律涣散也经常是由他们掀起。我们常常被动地去处理各种矛盾和调节课堂秩序,短暂的改观之后又一如既往。长期如此,我陷于麻木与困惑之中,拼命想征服或逃离课堂,却常常只能筋疲力尽地遥望如春般的课堂。
点燃 “真爱”之光的天使:去年教师节期间,我利用美术课教学生们制作贺卡。课后我收到二(1)班王澄启制作的贺卡。打开简陋的包装纸盒制成的贺卡,我热泪盈眶。贺词是这样写的:祝老师不要有太多的生活压力。我把他喊到身边来问:“你知道什么是生活压力吗?”他有些腼腆的说;“就是总是累累的,想什么事情也总是达不成。我的心如潮水般涌动,这是我听过的对生活压力造成的状态最精湛、最真实的描述。他用柔软、丰盈的心灵感触到了我的愁恼,他用简朴的贺词表达了他对我的理解,他用纯真的笑脸向我展现他的真爱。他用儿童纯净的心性在我人生的“高压期”清晰地划过一道真爱之光,使我走进了一种独特的心境——思考。开始重新调整自我,重构自己的认识观点,重塑明天追寻的方向……
二、案例描述
王诗翔:二(7)班的男生,经常上课折飞机玩、不带水彩笔,只用铅笔在已经玩破烂的纸上画,一边画一边讲话,引得周围的男生跟他一起玩和讲话。对于老师的提醒会显得满不在乎,继续他自己的行为,甚至会自由随性地趴在教室地上。
今天,王诗翔又没带水彩笔,这次他又用铅笔在一张小纸头上兴奋地边画机器边讲话。我拷问自己:一如既往地提醒和罚站有用吗?你理解他画机器的快乐吗?你尊重他的兴趣吗?你在他心里播下的种子是真爱吗?于是,我停下脚步,看了又看,看不懂画的是什么,但我可以肯定又是游戏中的机器形象,而且由于他经常画,铅笔线条非常流畅自然。我说:“我发现你特别擅长画机器类的画,你看线条是多么的轻松流畅,看着多舒服啊!”王诗翔故意边做鬼脸边说:“我画的是赛尔号中的……”他拿出游戏卡片滔滔不绝的讲起来。我看到只有信用卡大小的卡片上印着的机器实在是太小,根本就看不清楚。但是他却能画得如此精致和自然。我很佩服地说:“你对机器肯定特别感兴趣。我给你一张纸,你就画一张机器类的画给我,好吗?”他睁大了眼睛,鼓起了嘴巴,惊讶和疑惑写满在他脸上。我很肯定地说:“你画的线条特别自然生动,在班级里是数一数二的,你自己还不知道吧。”他的表情更夸张了,周围的孩子也都露出赞同和羡慕。他说;“可是,我只能画这么大”。我信任的说;“没关系,一样的画法,你只要把它放大就可以了。画玩之后要记得给我啊!”第二天,在走廊上,身后传来“老师……(声音拖得很长)”的声音。一个快速的身影闪到我面前,送上一副画面。原来是王诗翔。我认真的看完这幅画面,尽管画面线条并不如之前的那么自如,我还是很肯定的说:“嗯,画得真好!但我发现你总不带水彩笔,不知道你涂颜色增么样啊?画其它的东西怎么样啊?”他吱吱唔唔起来。我继续肯定的说:“我看你画的线条特别生动,要是改掉边画边说的坏习惯,专注地画画其它的事物应该也会特别生动。这样,你以后上课记得带水彩笔,先画课堂上的内容,再画你特别感兴趣的机器,把你画得好的都送给老师,好吗?他快乐的点头敬礼,飞奔而去。以后的美术课堂中,多了一个专注于自己的画面的孩子,即使偶尔管不住自己了,在我的一个眼神的提示下,他很快就能心领会神地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三、案例反思
追随圣贤之训,回归真爱。在追寻教育理想的途中,我们会遇到最大的敌人——自己。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学生和现象。面对经常不带水彩笔的学生,我们的情绪是否占了上风?面对“典型”学生,我们是否也会找一些看似合乎道理的理由,推卸自己为师之职责。面对让老师们头疼的学生,我们是否真心的“爱”他们。面对身心有障碍的学生,我们是否静下心来用足够的耐心去理解他们?我们被誉为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自己的灵魂是否已经被雕琢得晶莹剔透?是否能够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是否有足够的高尚力量用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要使学生得到发展,教师首先要学会发展,这是新课改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说明了教师需要专业化成长,学会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引领学生健康而全面的发展。除了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之外,真正的教育智慧还需要我们自己通过不断的修炼获得。
孔子被誉为圣贤之师,也常常:“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是指回顾、反省、检查自己一日之内的所作所为有无不足之处,以便改正自己的行为。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艰辛曲折;重温自己耕耘的讲坛,反思过去,写出分析,找出不足,提升自我。孔圣人尚且如此修行,更何况我们呢?我们更需要学习孔子“吾日三省吾生”的精神态度,真正修炼自己,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提高自己关爱学生的敏感度。
在修行中,我们的会多一份宽容的胸怀,会多一双智慧的眼睛。我们能真正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深信,所有孩子的心灵都是向往美好的东西的。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坏的,无道德的。在教师的眼里,之所以有一无是处的学生,有让人失望的学生,是因为教师高高在上,以过高的要求和标准看待一般学生,不能够打开自己教育的智慧。真正的修炼自己,我们才会成熟,才能学会俯下身子,仰视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心中的形象变得高大,有了这种感觉,我们对学生的肯定、鼓励就会发自内心,学生就会从我们的言谈举止中体会到真诚的关爱。
爱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心里,也让孩子爱我们、信我们、学我们。亦如托儿斯泰在《童年 少年 青年》中所说,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爱,让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爱,让师生之间形成无形的道德力量。学生自能 “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的教育才能情通理达,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课堂是教师的阵地,是教师修行的场所。在一次次的历练中,我们渐渐领会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渐渐明白一些朴素的真谛,追随圣贤之训,探索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秘诀——真爱,在修行中圆满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