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2017-03-24汤爱军
汤爱军
小学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汤爱军
谈话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正面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提升学生觉悟的最基本和最常见的方法。班主任在实践工作中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语言艺术,注重谈话方式的选择、谈话氛围的创设和谈话技巧的磨炼。
语言艺术;谈话技巧;班主任
谈话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正面教育,提高学生认识,提升学生觉悟的最基本和常见的方法。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对教师比较崇拜和信任,他们对教师的话也相对比较容易接受和遵从,所以,小学班主任尤其要重视语言的艺术,在与学生谈话时要注重谈话的方式、环境和技巧。
一、选择合适的谈话方式
演讲、谈心、组织讨论是班主任常用的三种谈话方式,旨在阐明观点、答疑解惑、沟通心灵。因受教人数、事件及时空差异等因素影响,不同谈话方式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
演讲的谈话方式一般多用于集体活动当中。内容灵活多变,可以系统讲,也可以专题讲;时间可长可短,不受限制。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精彩的故事能让班主任的演讲发挥最大的教育效果。谈心一般用于面对面交流,可以在集体和个人间进行,可以在课内或课外,一般多用于个别教育。它要求班主任有情有爱,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事件的基础上与学生谈心交流。讨论是在学生对某些问题认识不明、意见不一时常用的教育手段。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畅所欲言,班主任主要发挥引导、点拨、纠正等作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
二、创设和谐的谈话氛围
教师与学生谈话应注意地点的选择。办公室是教师办公的场所,在学生心目中,办公室代表着庄重和严肃。对于一些重大的、严肃的问题,班主任可以在办公室与学生谈话。而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涉及学生自尊心的问题,班主任则可以选择在校园中漫步交流,或者寻找一处能与学生单独相处而学生又感到相对轻松的场所。对于一些关闭心扉,拒绝和班主任交流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参与到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机会与学生谈话。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要注意体态语的适切。班主任站在班级讲台前义正词严地讲话,代表的是一种权威,显示的是一种庄重;班主任与学生并肩前行,边走边谈,彰显的是平等与和谐;班主任与学生同坐课桌旁交流,透露的是亲切和自然。班主任应从谈话的目的出发,选择合适的体态语与学生交流。此外,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除了要展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表形象,还要扮演好学生的 “大姐姐”“大哥哥”“好朋友”等形象,让学生乐于接近,愿意倾心。
三、磨炼娴熟的谈话技巧
儿童不是复制品,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正因为儿童的千差万别,所以在与学生谈话时,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下面介绍几种谈话的技巧:
1.单刀直入式。与性格直爽、外向开朗的学生交流时,班主任不妨单刀直入,直接指出问题所在,揭示其严重后果。这种直接明了的谈话方式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和真诚,能够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反之,如果班主任婆婆妈妈、东拉西扯、迟迟不进入主题,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反感。性格耿直的学生一般都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班主任只要做好提醒和引导工作就可以了。
2.和风细雨式。对于性格内向、感情细腻的学生,尤其是女生,班主任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谈话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一类学生如果犯了错,班主任首先要带着他(她)认真分析、找寻原因,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和风细雨”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奇妙境界。
3.循循善诱式。儿童的心智发育不成熟,比较容易引导。对于一些习惯差的学生,班主任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坚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在与这一类学生谈话时一定要做到真心、信任、尊重、关爱。
4.蜻蜓点水式。对于表现优异、自觉性高、自尊心强,偶犯或初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的旁敲侧击、蜻蜓点水式的提醒既能维护学生颜面,又能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有时候,优秀的学生也可能会犯错,班主任可以不直接批评,而是借助表扬其他学生的契机来提醒。如针对部分优秀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的情况,班主任可以这样说:“XX同学听讲很认真,老师为你点赞,可惜我们一直表现很好的个别同学,今天表现就有点不尽如人意了,说的是谁,你懂得。”老师只要微笑着看他一眼,学生便会心领神会。教师心中装着学生,关注他的成长,从师爱出发,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便都有了教育意义,尤其对那些心思细密、积极向上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做到点到即可。
5.响鼓重敲式。对于屡教屡犯、错误不断的学生,教师在教育中要态度明确、措辞严厉地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加深认识、幡然醒悟。如,有学生曾经因为午餐排队时与同学发生口角而用板凳砸同学,甚至将别人的餐盒从楼下扔下去泄愤。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首先旗帜鲜明地摆明态度,非常严肃地批评了丢餐盒的学生:“六年级的学生做事情难道还不知道考虑后果吗?砸伤人怎么办?不知道控制情绪,只会害人害己。如果今天你面对一个比你壮实很多的同学,控制力和你一样差,你和他动手,吃亏的会是谁呢?你想过没有?”一段抢白,痛陈利害关系,让他认识到冲动行为的后果。
6.以退为进式。教育活动中,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不够熟悉,很难把握受教育者个性,而突发事件又急待处理时,我们大可采用以退为进的方式,做一个冷静的、智慧的教育者。以我亲身经历过的一件事为例,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主办校安排学生茶歇,食物很丰盛,上百名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都很兴奋。这时一名虎头虎脑的男生自顾自地端起了整盘的哈密瓜,独自享用起来。大家虽然都觉得男孩的行为不当,但一时都不知道该怎样解决眼前的尴尬。就在大家不知所措之际,一位身材娇小、戴着眼镜的女教师走向男孩。只见她笑盈盈地问这个男孩:“孩子,你喜欢吃哈密瓜,是吗?”孩子点点头。“哈密瓜好吃吗?”女教师接着问。孩子回答:“好吃,很甜。”女教师接着问道:“能让老师尝一尝吗?”孩子很乐意地将盘子递给该老师,老师尝了一口说:“嗯,真得很甜,谢谢啊!”孩子听了老师的赞誉,露出了满足的神情,该女教师接着喊道:“同学们,都过来,这个小朋友为我们挑选了可口的哈密瓜,大家都来尝尝。”于是其他学生一拥而上,一场尴尬就这样化解了。
教师语言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拟定教育性谈话内容时,你时刻不能忘记,你施加的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的。然而,语言既可以是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能是软弱的、苍白无力的。”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学习谈话的技巧,依据具体情况选择谈话的方式、方法,让我们的话语真正触及孩子心灵。
G451.6
A
1005-6009(2017)31-0064-02
汤爱军,江苏省句容市华阳中心小学(江苏句容,212400)校长,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