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教学生态 打造高效课堂
——从“125”英语教学模式做起
2017-03-24孙俊雅
文|孙俊雅
修复教学生态 打造高效课堂
——从“125”英语教学模式做起
文|孙俊雅
“125”模式教学提出的背景
洛南县新华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较差,师资专业化程度较低,一直传承着“实干苦干”的奉献精神,教师在尊严与职业道德的驱使下,常常牺牲周末无偿补课,依靠加大训练量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虽然如此努力,教学成绩仍然位居中等偏下,尤其英语学科成了“差中差”,教与学呈现出 “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疲,教学效率低,学用两分离”的状况。
“125”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
“125”教学模式不仅是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课堂教学实质性的一场改革。它体现了知识建构主义观点,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利用必需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它体现了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学习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一个积极的对环境进行探索的过程。它体现了认知主义观点,认为学习在于学生内部变化,教学环节的创设要重视学生主动性和学习的内在动机。同时它还倡导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减负高效原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为其学习注入永久的活力。
“125”英语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所谓的“125”英语教学模式就是:“一课二设五环”。“一课”指的是按照教学大纲,一节课教学任务必须在40分钟完成,课后不留任何作业;“二个设计”指的是“预习导学设计和课堂检测设计”;“五环”即预习展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拓展训练—当堂检测。
自主预习 展示交流预习展示环节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把学习环节前移,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的前15分钟,教师要把课前准备好的导学设计下发给学生,让其根据预习内容和预习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展示,为后面的“四环”起到铺垫作用。
情境导入 出示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感悟和思考教师的提问,将预习所得与课堂疑惑链接起来,形成环环相扣的铺垫和提升。在此环节中,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选择地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合作探究是“125”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师根据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来的疑惑,设定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形成问题的主体和学习主体,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摸索,在合作探究中破解疑惑,重组知识,建构新的意义,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强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拓展训练 回归生活新课程理念指出,“用英语做事”是语言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把输入的大量语言,在真实的语境中经过筛选、整合、创造性地输出,让学生通过参与、感知、体验、实践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语言价值观。
当堂检测 及时评价当堂检测是“125”教学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反馈教学效度的关键。一般情况下,每堂课都要留出10钟的检测时间。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检测,反馈教学中的疏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查漏补缺和教学设计的调整提供真实信息。
实践效果及影响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与探索,“125”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矫正了学生的英语课程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了英语回归生活的愿望;同时它也改变教师的生存状态,获得了教师的职业尊严,提高了教学技能和教学效率。
学生方面:学生巩固率、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业成绩、语言运用能力、行为习惯、文明礼仪、思想品质、沟通能力、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心理素质、价值观等与过去相比,与非课改的平行班相比,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整个班级呈现出学习风气正、效率高、潜力大、赶帮超的喜人局面,课堂上不再沉默,学习不再靠老师督促,考试不再作弊,成绩连续4年位居全县前3名,英语学科成了我校的名片、洛南县的强势学科。
(作者单位:陕西省洛南县新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