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的切工方式
2017-03-24金九鼎
钻石的切工方式
钻石价值衡量的4c标准中,唯有切工是直接受人为影响。虽然钻石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花式),以满足不同品味,但是切工的优异程度直接影响钻石的出火、闪光。没有加工的钻石毫无光泽,只有经过训练有素的师傅精确无误的设计,巧夺天工的雕琢,才能揭开钻石的面纱,使之充分利用光的性质呈现彩虹般的“火彩”,并具有闪烁特点。
以下是目前主要的几种切工形式:
圆形
外形:圆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919年
市面上的钻石琢型一般都是标准圆钻型的。这种琢型共有58个小面。顶部的平面被称为台面,直径最大的部位为腰围,腰围以上为冠部,腰围以下为亭部。
圆形钻石钻戒,是目前最流行也是发展最悠久的形态。是由波兰数学家马歇尔于1919年首先计算出理论上让钻石反射最大量光线的切割方程式。
椭圆形
外形轮廓要求:肩部对称切工特点:明亮型/灿烂型起源:19世纪
椭圆形钻石有着与圆钻一样美丽的光辉色彩,因其长度更能突出女士手指的纤细,所以也是一种极受大众喜爱的钻形。
对于椭圆形钻来说,长宽比在1.33到1.66之间最美观。
榄尖形切工
外形:榄尖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7世纪,法王路易十四时期也译为马眼形切工或者舟形切工。此种切工的钻石两端都呈尖角,形似果核,故名。
这种切工的原石留存率较低,其特色在两端尖角处,此处的包裹体能够被较好地遮掩,并且尖角处的闪亮度极高。镶嵌时需要注意尖角处的保护。
雷地恩形
外形:矩形
切工:混合型起源:1977年雷地恩形(Radiant)切工发明于1977年,匠人希望综合祖母绿切工的优雅外形和圆形切工的明亮度,而创出此种切工。
雷地恩形类似于4个角被磨平的正方形,采取两种不同混合式切割法:冠部采取八边形截角的祖母绿阶梯式切割法,亭部采取圆钻明亮式切割法。
这种独一无二的切割方式拥有绝佳冠角、亭角与亭深(各项完美的钻石反射角度),因此拥有无以伦比的光彩。
祖母绿形(Emerald)
外形:矩形
切工:阶梯型
起源:古代
祖母绿形通常为矩形,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的亭部(Pavilion)被切磨成直角的切面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外表。
鉴于它一般形状较大,这种切割需要钻石具有很高的净度。祖母绿形钻石在矩形的长宽比例上也会有很大不同,如果更喜欢方状的祖母绿形,可以考虑上丁方形钻石。
典型的祖母绿形,其长宽比例在1.30和1.40之间。
爱美钻石 供图
永恒印记 供图
永恒印记 供图
心形
外形:心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近代
钻石外形以对称的两个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组成,似心形。
心形切工钻石全深较浅,适合形状不规则且整体较扁的钻石原石,原处凹槽位置的包裹体可以被剔除,以提高钻石净度,但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较低。
心形钻石的外形评价主要注重两侧翼瓣对称、形状饱满。
梨形
外形:梨形
外形轮廓要求:两侧翼对称,尖角无缺损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7世纪
梨形也称为泪滴形切工(Tear Cut)或者坠形切工(Pendloque Cut) 。梨形切工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十分流行,历史上著名的钻石中有将近20%使用此种切工,
方形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或混合型
起源:上世纪中期,由比利时工匠发明,此种切工被不断完善,衍生出一系列改良形式。
由于其改良形式兼有阶梯型切工的特点,所以也可归类于混合型切工。
方形切工拥有方形或长方形外形,通常有76个刻面。但也有61个、101个刻面或144个刻面的。其中101刻面的方形明亮型切工为E.F.D,即公主方。
方形切工可多样化,但普遍冠部较浅,台面较大,亭部较深。
垫型
外形:矩形圆角
切工:明亮型/灿烂古典型
起源:1977年
垫型切工有58个切面,是明亮型切工的前身。其台面较小,其他切面更大,钻石腰围较薄,整体较扁平,并且底尖被加工成一个小切面,从台面观察钻石内部可见一个“空洞”。相较现代明亮型切工,垫型切工的钻石拥有更高的散射火彩。
钻石的切工是重要的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切工可分为很好、好和一般三级。
而国际上除上述三级外还有差(Poor)这一级。做工优良的钻石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比例需要用仪器来仔细测定,分级标准才能得知它是很好、好还是一般。同样大小、同一色级、同一净度的钻石,由于切工的好坏,其价格可相差数倍之巨。切工的好坏直接影响钻石的火彩度。切工优良的钻石,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切工不良的钻石,边缘显得不锐利,光芒顿减。
金九鼎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