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思维的文化寻踪
2017-03-24顾颖
顾颖
《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在出版了20年后终于再版。此书探讨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什么学术价值?在中国文化面临全面复兴的今天,这本著作还有什么启发呢?
在此书前面,有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的《序》说:“存明在别人研究的‘误区中开拓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非常有价值的,难能可贵的,显示了存明的学术探讨的勇气与锐气”。(P2)作者在书的《后记》中谈到自己写作此书的目的与意义:“我开始的想法是对灵感思维做一次历史发生学的探讨,并以此作为理论体系,透视出原始文化产生的思维机制,分析中国文明的特征,并勾画从原始宗教灵感向艺术灵感转移的作为审美文化的历史过程。”(P347)
原来这本书探讨了一种“灵感思维”的形式,并把这种思维作为文明创造的基础,详细分析了灵感思维表现出的文化智慧,并根据中国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剖析了中国灵感文化的谱系学。
在10年前,我写作博士论文时,就仔细研究过这本书,对书中阐发的思想观点感到震惊,今天重读此书,感慨万千。作者在书中阐发的思想并没有过时,经过20年的沉淀反而使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更加凸显。此书对我们如何认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有极大的启发作用。下面分三点加以解读。
一、一个历史之秘的求解
人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有極大的创造力,这个创造力与人类的思维密切相关,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现象的概括与反应过程,一般认为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与“灵感”思维。钱学森说:“除抽象(逻辑)思维之外,还有形象(直感)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
关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已经有大量的人在研究并且基本上建立了一套可以被大多数人接受的理论模式。但是关于“灵感”(顿悟)思维的认识就不同了,从古到今存在着极大的分歧。《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一书,不畏艰难,从人类文明的长河中,追溯了“灵感”说的来源并分析了对其存在的误解,从中外哲学史、美学史上对灵感问题的探讨中寻求“灵感”观念产生的轨迹,并把其放在人类的宗教史、文化史、心灵史上加以考察。作者认为“灵感”是原始人一种独特的思维,是原始人认识世界、观照世界、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不同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第三种思维”,而且是前两种思维的基础。灵感思维不仅仅是一种心灵活动,而且渗透于原始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者的这一立论,是建立在大量实证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的。我们看到作者从古希腊的灵感说,追溯到现代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的考察上,并根据哲学史、思想史、美学史的发展把其概括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就是古希腊的“神赐灵感说”,18世纪以后以康德为代表的“天才论的灵感说”,20世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流行以后的“潜意识天性论的灵感说”。
经过作者这样全面地全方位对“灵感”的追踪,灵感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就得到了理论上的论证。灵感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有自己的一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这种思维带有极强的感情色彩,并通过幻想的表观运行方式来进行,带有直觉性、感兴性的特征,往往是在神秘的文化氛围中被激活;带有信仰的痕迹,往往通过宗教的仪式及神圣体验而得到确认。今天经过科学理性的分析、过滤掉“神秘主义”的灵光,灵感则成了经过长期努力探寻,在潜意识领域形成的观念成果突破进入了意识的领域并被心灵所捕捉,就是一种心灵的顿悟与开窍,思想一下子进入了一个澄明之境。由无穷无尽的灵性闪光而形成的创造性,便形成了人类文化创造的汪洋大海。
二、灵感的文化谱系
灵感既然是一种最原始的思维方式,并且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母体。那么灵感的根源就扎根在人类极其古老的文化之中。著作认为灵感思维的原型体现在原始人的“万物有灵”观的信仰中,柏拉图的“神赐”灵感学不过是远古一种思维形式的遗留物。
《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一书,深入地研究了思维与文化的对应关系,并且揭示了文化史上原始宗教、神话、图腾、巫术、祭仪等在灵感思维中表现出的文化智慧,透视出福柯知识考古学所描绘的中国古代灵感文化的谱系,这个谱系就像一棵参天的大树,在不同年轮的枝杈上会生发出不同的支系及枝叶。
作者在论述灵感文化的谱系时,广泛吸收了学术界的成果,如作者研究了泰勒《原始文化》一书中的“万物有灵观”,弗雷泽在《金枝》中的巫术观念,吸收了法国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的学说,探讨了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卡西尔的“神话思维”等理论成果,并把这些理论成果消化后把原始人的思维概况为“灵感思维”,通过对灵感所形成的原始文化的探讨,把巫术、宗教、神话、仪式、艺术等创造活动,都放在了灵感思维的框架下进行分析,揭示了人类原始文化的心路历程,展现了原始文化表现出来的谱系结构。
长期以来,对原始文化的研究在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中进行,人类学家研究的内容涉及一些人类早期最神秘的东西,灵感思维理论的建立,在人类思维学的基础上,揭示了原始文化存在的思维基础。著作对从神秘主义到科学的兴起,从宗教灵感到艺术灵感的演化的探讨,使我们看到了文化演化的谱系,诸如从巫术到医学,从占星术到天文学,从炼丹术到化学,从禁忌到道德,从神话到哲学与文学,从图腾信仰到原始兴象,从宗教仪式到戏剧的起源,从神话思维到艺术思维。
三、中国的灵感文化
作者从灵感思维的理论视角出发,深入研究了中国文明的特征,对中国文化的独特性的历史根源的探讨,著作提出了“中国灵感文化”的概念,并从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古老性,而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文明在现代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人类社会不断现代化的今天,中国文明不是逐渐衰亡,而是在新的形势下有重新复兴的历史趋势。
研究中国灵感文化,对于认识中国文明的特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以及今天的一些学者认为,构成中国文化根底的是儒道和后来传入的释家,该书认为这都是文明蔚为大观以后的事,中国文化在其原始阶段,就是一种灵感文化。因为儒、道都源于一个更古老的民间巫术礼仪文化,中华民族在其整个历史发展中,不是排斥远古的文化,而是在新的文明中保留了其古老的因子。
论著在分析了张光直中国古代“萨满式文明说”的基础上,把灵感思维中的与神沟通看作产生古代文明的基础,并在原始文化与灵感思维的结合上揭示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论著认为,在中国古代,存在一个巫教信仰的阶段,人们通过灵感的力量可以与天神沟通,以求得神灵的赐福与保护。论著论述了在从石器到玉器的神性信仰中,通灵宝玉具有的灵感功能,揭示了中国古代玉石文化的本质。论著还研究了中国古代的青铜文化,从“铸鼎象物”的图灵描绘,到礼仪祭神的用鼎制度,都包含与神灵沟通的神圣信仰。论著还论述了中国的面具文化、神像制作、阴阳交感、从巫师信仰到“真龙天子”、从民族的英雄到被尊崇为神、中国古代术数中的神秘数字、自我灵性修炼中的人体文化、从古老的占卜到算命的命运观的演化历程。
综上所述,《灵感思维与原始文化》一书,从原始神秘文化研究入手,追溯了灵感概念的历史演化,从中提炼为“灵感思维”的理论,并把灵感思维看作文化创造的心理基础,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灵感文化的不同扇面。描绘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文化智慧,这对面临文化复兴的中国现代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