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股票市场制度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

2017-03-24黄折虎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7期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

黄折虎

摘要:中国的股市是由于中国股份制改革以及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下的产物。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股市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国内投资者主要的投资渠道。在股市中,投资者是最为主要的微观主体,很多的投资团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就是着眼于中国金融制度和股市投资者行为的理论,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详细探讨和研究了中国股市与投资者行为之间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个人在市场中的行为或者说投资者在投资市场行为下是一种可约束的理性行为,这种推测是研究投资者在股市中的行为的重要前提。但是这种理性行为,也受到许多条件的约束,这种约束包括着多种因素,有个人投资者选择的范围因素,也有由于投资者获得信息渠道的因素影响。

关键词:中国股市;投资者行为;行为金融学

中国股市的投资者行为所具有的特点和其他国家股市中投资者的行为特征有着极为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但是由于中国股市所具有的特点,导致中国股市投资者的行为还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的特殊系统。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在股市投资交易中,投资者获取的信息速度和信息质量是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由于中国股市的不完全市场导向和发行人截至导致中国投资者的投机行为比较明显。另外一个,投资者对于非公开的信息以及政府的干涉的期望,也是其他国家股市投资者所不具备的。股市中非公开的信息和政府的对股市的干预效果显著。这种偏好,决定了更高程度中的自由放任、自我处置效应,同时这种处置效应也严重影响着中国的股市交易模式。由于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局限性,导致外国投资者的规模和数量缺乏,中国股市的卖空机制比较缺乏,因此在中国股市中形成买涨不买跌的交易形式。使得中国股市具有市场流动性过高和市場波动性过大两个最为突出的特点。

一、行为金融理论的定义和内涵

要想实现对我国股票市场制度下投资者行为进行有效的研究,就必须涉及到行为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的出现时间只有最近几十年,行为金融理论是一个比较新型的研究方向。对于金融理论的定义和内涵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因美国学者为代表的西方金融学者认为新闻系行为金融理论与心理学紧密相连,投资者的金融行为都是基于人的心理因素。因此,造就了行为金融与单纯的标准金融理论研究有着巨大的不同,使得不同的专家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行为金融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美国金融学专家 Hsee认为行为金融学是行为科学与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三者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因此在对行为金融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行为科学,心理学以及认知科学的相关理论。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被认为是行为金融理论中最为基本的学科,这种理论是从人的角度来解释研究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行为。其中,行为金融学出现较晚,出现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左右,在此之前,行为学已经比较成熟,作为行为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行为金融学主要厂商发展表现为两个时期,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学术界对行为金融学都展开了相关的研究,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始,认为人类是一种理性的经济动物,但是心里现象对人类的行为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自从经济学的创始人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的概念,确定了经济的研究前提,每个人对财富的偏好不同,认识不同,导致了不同人的金融行为有着显著的差异。在后来的马歇尔经济学当中,他认为经济学是人们对生活运动相关的意识形态的研究,马歇尔甚至一度认为,人对心理是动物性心理,是决定人们的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经济学发展到近现代。凯恩斯流派成为当今经济学的主流。凯恩斯认为,在人的经济行为当中,蕴含着动物精神,也就是对传统理性的一种否定,他解释了动物精神在投资行为中产生的周期性原因,动物精神指的就是人们在投资行为中产生的不理性行为。在对消费者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者进一步提出了效用,最大化和消费偏好等等一系列概念,并在这些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的理论,这就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前提产生了有力的挑战。

二、我国股票市场制度下投资者行为的特点

在中国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市场参与者往往面对着巨大的信息量,伴随着上下不断波动的价格,面临的交易压力也十分巨大,交易机会往往转瞬即逝,人们要想在特定的时间内做出有效的判断和决定,投资者往往要使用一些直觉。对于交易者的直觉,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往往会逐渐形成一系列自认为比较有效的经验和规则,他们帮助投资者找到的不一定是最优解但是投资者一般认为这种直觉可能是最为接近真正答案的正确行为。在二者之间会产生一些系统性的偏差。因此采用相关的框架研究。但是因为许多框架是模糊的,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框架进行不同的解释,学者对于这种现象称为框架依赖性,无论是直观的偏差还是对这种框架的依赖性,都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从目前的学术研究来看,投资者所具有的普遍观念偏差,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在具体的金融市场投资中,投资者无论是基于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行为,投资者都往往会认为它们具有一定数量的信息和特定的专业知识,因此在面临投资决策时,往往不太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他们会倾向于那些专业的研究者和分析师,因为他们认为,拥有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但是往往实践证明,这种自我的信心和实际投资的成功之间没有相关的必然性。学术研究表明从性别角度来看,男性一般都往往高估了他们自身的许多领域之中的能力,包括运动技能和领导能力,在股票市场下,资金管理者和投资顾问往往因为这种能力过分自信,导致失败。

另一种是心理偏差是遗憾的规避。所谓的遗憾的规避指的是投资者在作出错误判断之后会产生相应的悲伤,痛苦的心理行为,而这种痛苦,悲伤的心理行为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理性决策和判断,投资者往往避免可能会发生更大的痛苦,从而不合理的改变他们的投资决策和行为。

锚固偏差。所谓锚定指的是投资者在进行未来估计和投资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其他人的建议带影响。在相关专家的研究中,特别是在房地产交易中,初始价格比较高的交易要比初始价格比较低的交易更容易成交,当外界有人提出相关的建议时,投资者往往会接受别人的建议而改变自己当初的投资决策。

三、我国股票市场制度下,投资者行为相关建议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制度的特殊性,中国股票市场往往受到非公开信息和政府干预市场干预因素的显著影响。这种认知行为在投资者身上往往表现得更为明显,非理性因素依赖较高,在中国股票市场制度下,投资者往往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受外界的干预,常常,改变自己当初的投资决策行为。在这张,影响下,投资者往往采用对风险的回避,常常会急躁地卖出股票来兑现利润,但是这种行为的结果往往会导致股票市场的不断上涨,使股票投资者往往受到更大的损失。这是投资者应该重点注意的问题。

四、结语

投资者的行为研究与传统的金融理论不同,投资者的行为研究涉及到行为金融理论的相关学说,在进行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往往要对个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个人的心理角色,对投资者投资行为所造成的影响,在行为金融学在研究过程中,往往采用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来解释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投资者的股票投资行为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向,投资者在投资市场的行为是一种约束下的理性行为,在这种约束下,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要想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这必须要结合中国当前的股票市场制度。

参考文献:

[1]卢华.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变迁与投资者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4.

[2]申隆.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D].西北大学,2011.

[3]宋倩倩. 涨跌停板下投资者行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4]邓增洪. 中国股票市场主要参与者行为特征研究[D].武汉大学,2013.

[5]王俊. 除息日股票价格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行为金融学
试论传统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分歧
关于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分析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行为测度研究
行为金融学背景下的市场噪声理论浅析
投资者个体与群体行为特征研究综述
基于行为金融学下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融资融券投资者投资行为探究
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分析储蓄型寿险宣传手法
投资者情绪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用研究
噪声交易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影响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