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江山半岛怪石滩地学价值及其意义探讨

2017-03-24李娜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怪石半岛基岩

李娜

摘要:广西防城港市怪石滩基岩海岸,位于江山半岛灯架岭前,保留着广西地区少见的有规模的砂岩海蚀地貌景观。“海上赤壁”之称的该海岸为广泛出露的一套红色砂岩系构成的海蚀地貌,是研究江山半岛发育及防城湾海岸演化最直接的载体,可以为区域地理发展的历史提供重要的佐证,因而有其科学价值;基岩海岸本身也赋存一定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因此作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又有其经济价值的一面,同时海蚀地貌作为独特的地学景观,又有成为滨海旅游资源的优势,成为该区域地学价值的延伸和必要补充。随着怪石滩地区滨海旅游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同时,其社会价值的负效应面也日益凸显,在此过程中会存在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一些不当开发利用行为,亟需探清其现状。因此,全面考察怪石滩的地学价值,对弥补完善该区域地学信息,进而为该区域能够在未来被充分利用与保护提供新的基本地学依据。

关键词:基岩海岸;海岸演化;海蚀地貌;地学价值;江山半岛

引言:地质遗迹的地学价值与地质意义探讨,从来都是该遗迹被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依据(郑承忠,2009)。地球的价值或地球的 “有用性” 主要讨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地球物质和运动的 “科学有用性”,即地球的科学价值;二是地球物质的 “经济有用性”,即地球的商品性价值和非商品性价值;三是地球的“社会有用性”(余谋昌,2011),即地球的社会价值 。因此,完整的地球的价值论不仅是在地学的科学价值上的探讨,其本身具备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是地球价值论的内在要求。

1 广西江山半岛怪石滩概况

1.1 区域自然地理。广西防城港市坐落在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是我国唯一的一个既沿边又沿海的城市。江山半岛属位于东经107°28一108°36,北纬21°36一24°00,其三面临海,一面连接陆地(如图1),面积208km2,是广西最大的半岛。防城港市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候暖和,夏季多雨高温,年均气温21.8℃—22.5℃,年均降雨量2823mm,年均降雨天数为176天,全市总面积6181km2。全市有防城江、茅岭江、北仑河等10多条主要河流,均发源于十万大山,多数为东南流向,汇入北部湾。

广西北部湾地区的基岩海岸地层主要沉积于晚三叠世及早侏罗世。广西滨海海岸受构造控制明显,在NE及NW两组构造方向的控制下发育起来的。在这两种构造线所成的“X”形断裂的影响下,使岸线进一步破碎,湾内往往发育众多次一级形似鹿角状的“鹿角海湾”,这种海岸为典型微弱充填的曲折鹿角湾海岸。(叶维强,1990)。

1.2 研究区概况。怪石滩位于江山半岛尾部,是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的一个旅游景点,因其岩石呈褐红色,故又名“海上赤壁”,岩层以侏罗纪砂岩为主,是经海水动力侵蚀风化后而形成的基岩海岸,也是广西沿海最为独特而典型的海蚀地貌景观。海岸线长约为3公里,开发利用率低,周边海域盛产鱼、蟹、螺、贝壳类等。怪石滩的东侧是白沙湾,约1公里长的沙滩,砂粒白中带黄,颗粒粗细均匀,十分洁凈,海水清澈透底。西侧为白龙珍珠港,盛产珍珠。

2 怪石滩海蚀地貌类型

考察发现,怪石滩的基岩海岸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海蚀地貌景观,如: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洞穴等(如图2),还是平台上还发育各种象形的次级海蚀地貌,景象蔚为壮观。

2.1海蚀崖。海蚀崖,是基岩海岸的岸坡,由于受海蚀作用及重力崩落作用而沿断层面、节理面及层面形成的陡壁悬崖(严钦尚等,2006)。海蚀崖常沿岩石的断层面和节理面发育崖面陡立,崖壁上分布有高低、大小不一的海蚀洞穴等海蚀遗迹,部分岸段海蚀崖颜色灰暗,属于脱离现代海水侵蚀的古海蚀崖,局部岸段的海蚀崖仍然受着现代海水的作用。向海倾斜的岩层易引起地滑,形成与层面一致的倾斜海崖。向陆倾斜的岩层,则可形成陡斜以至直立的海蚀崖,这种地貌看上去,剑拔弩张,轰轰烈烈,礁石险绝,十分惊悚,行走其间比较艰难(见图3- A),图中的海蚀崖向陆倾斜度约有50°,高约有3米,绵延长度约为200米。

2.2海蚀柱。海蚀柱,是海蚀崖后退过程中,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见图3- B),图中的海蚀柱宽约8米,高约5米,穿过这一条约1米宽的“一线天”通道,可看到为数众多、千姿百怪的海蚀地貌和象形石。

2.3海蚀平台。海蚀平台,是在海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发育、后退,在海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便塑造出一片向海微倾斜的,近似平坦的基岩台地(见图3- C),怪石滩的海蚀平台不连续分布,有大部分岸段缺失,海蚀平台的颜色有暗灰、赤色和褐红色等。面积约200平方米。其上常覆盖有沙、砾石等海积物或残留有坚硬岩石形成的海蚀残丘等。在海蚀平台上还发育有很多浪蚀沟(见图3- D)、锅穴(见图3- E)、洼地等微地貌,以及由海蚀崖崩坠堆积成的锥形岩体和砂砾覆盖的波蚀残丘,这是海蚀作用通过冲刷、研磨和溶蚀作用使岸线遭到破坏,而长期的磨蚀作用将岸边岩石塑造成了类似罗马式城堡的景观(见图3- F)。在怪石滩岸边可以看到许多这种地貌,景象特别奇特(见图3- G)。

2.4海蚀洞穴。海蚀穴,位于海蚀崖坡脚处,是海水巨大的冲击力对海岸附近的岩石进行冲蚀,考察发现怪石滩海岸有一个较大的海蚀洞穴(见图3- H),宽约3米,高约2.5米,深达数米。海蚀穴上部已长满了草丛灌木,下部发现有许多人类的生活垃圾。

3 怪石滩的地学价值探讨

3.1 科学价值探讨。基岩海岸,是自然海岸之一,主要是第四纪冰后期,因海平面上升,海水淹没沿岸山谷和河口,经过一定地质年代,便形成岬角、港湾相间的曲折岸线。众多资料表明,我国海平面自50年代以来,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广西沿岸在过去百年中上升了15cm。(李天光,1992)。海平面的上升不仅增大了波浪能量抵达基岩海岸的可能性并且使得波浪对向岸方向的岩石海岸持续进行破坏(Gerd et al.,2014; Kennedy, D.M., 2016)。若海平面上升高的夏、秋月份恰逢天文大潮,再加上风暴潮和台风浪的迭加,那么,在我国发生严重的海岸侵蚀是有其时间和地点等特定条件的。对海岸环境的危害也是难以避免。

防城港市江山半岛属于山地型溺谷湾,溺谷湾开发利用价值大,研究溺谷湾地貌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有着重要意义(莫永杰,1990)。原始海岸轮廓发育形成现代的海岸动态,主要是冰后期各种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河流、波浪、潮流和沿岸泥沙运移等对本区海岸的发育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白龙半岛基岩海岸的演变动态,作为海岸演化趋势的重要证据 ,揭示了其所处的白龙半岛部分岸段目前仍遭受侵蚀,在后退。基岩海岸在长期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如:波浪对斜坡底部的冲刷侵蚀,风暴潮的掏洞侵蚀,地下水的渗流侵蚀、雨水的坡面冲刷、温度湿度交替及风化作用引发的坡面与坡顶开裂、,加之海岸带开发、人工开挖等,构成了单一因素与多因素组合的极端环境效应,从而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坍塌、崩塌。这种现象在辽东半岛大连海岸带比较明显(年廷凯等,2012),在白龙海岸段特别是在风暴潮高发的季节也应予以一定的重视。

怪石滩的地学科学价值可以体现在它是海岸发育过程的地质记录者,保留了海岸演化趋势的重要证据。作为岩石海岸可以抵挡、稀释来自波浪特别是风暴潮对水上岸滩的破坏作用,可见其具有灾害减轻的天然屏障的作用。同时,本区受防城河的沙质注入,为防城湾西部矿物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来源。

3.2 经济价值探讨。从矿产资源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来探讨其地学经济价值。在海洋矿产资源方面,广西沿岸滨海砂矿蕴藏丰富,钛鐵矿、电气石、锆石、金红石等广西沿岸滨海砂矿分布图可见怪石滩海岸附近富集,且均可被综合利用(杨廼裕,2011)。广西沿岸自中更新世以来仍处于构造上升期,遭受强烈的风化剥蚀,为滨海重矿物的富集提供了丰富的物源,该区南邻北部湾,水动力条件有利于重矿物的富集(庞衍军等,1987)。而白龙半岛属于港湾型砂矿床,矿床形成于港湾内,这类砂矿一般是沿岸含矿母岩经长期风化剥蚀,含矿物质被流水携带人海,在波浪反复运动和沿岸流的作用下,在海湾湾口或浅滩处富集成矿,主要为金红石-锆石重矿物异常带。

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人类的服务利用的功能,其价值的实现存在区域的差异。怪石滩是海滨风光旅游景点,响应防城港市提出的“上山、下海、出国”的旅游大发展口号,把它纳入“下海”的版图里,加以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此自驾车游玩、拍婚纱照、科研考察、大中学生实习、美术写书、摄影创作等。游客们也可以在怪石滩的大排档里品尝防城港的美食,如大蚝、青蟹、对虾、香螺等各种海货应有尽有,或蒸、或煮、或炸的海鲜总是人们餐桌上的最爱。同时,也与周边的其他景点,比如白龙古炮台、白沙湾、大平坡及潭蓬古运河等江山半岛的滨海风情、自然风光、名胜古迹联系在一起,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怪石滩旅游地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功能,可以开展以自然生态和地质遗迹为对象的各种各样的地学专业旅游,因此作为重要的地质遗迹的怪石滩,成为滨海旅游资源的延伸和必要补充,对其利用也丰富了地学价值的内涵。

3.3社会价值探讨。我们还要意识到随着人类的介入,地学价值也会出现负效应一面。怪石滩海岸所处的北部湾隶属于南海海域,相较于开发较早的渤海、黄海和东海,则保持着最洁净港湾的称号,但其近年来随着该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一些现象:在湾内,白龙尾岛临近海域出现了含量较高的石油类物质;未经许可和科学论证的围海造地、港口码头建设工程到处开工,海洋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这些都危及着海岸环境的保护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度捕捞和海水养殖等渔业活动,围填海和滨海工业等海洋开发活动,陆上入海污染物逐年增加,陆源污染物排放和滨海旅游等人类活动干扰,以及海水增温、生态灾害频发、生物群落结构异常等全球变化影响,均对广西近海生态系统健康构成了多重压力(邓晓玫等,2011;孙龙启,2014)。

总结与展望

江山半岛怪石滩海蚀地貌是防城港市稀缺而宝贵的景观美学和地学资源,是防城港市滨海旅游资源的延伸和必要补充,具有很高的地学开发利用价值。“海上赤壁”之称的怪石滩海岸为研究江山半岛发育及防城湾海岸演化最直接的载体,未来通过对其进一步的精细研究可以为研究区域地理发展的历史提供重要的佐证,因而有其地学价值的科学意义;而基岩海岸本身也赋存一定的矿产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因此作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又有其地学经济价值的一面。随着怪石滩地区滨海旅游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其社会价值也具负效应的一面,即人和社会参与地球的创造的过程中会存在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一些不当开发利用行为,亟需探清其现状并予以重视。因此,全面考察怪石滩的地学价值,对弥补完善该区域地学信息,进而为该区域能够在未来被充分利用与保护提供新的基本地质依据。

参考文献

[1]、Gerd Masselink, Roland Gehrels,2014.Coastal Environments and Global Change.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USA,356-378.

[2]、Kennedy, D.M., 2016. The subtidal morphology of microtidal shore platforms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wave dynamics on rocky coasts. Geomorphology, 268,146-158.

[3]、邓晓玫,宋书巧. 广西海岸带研究现状及展望[J].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 (7): 32-35.

[4]、李光天,符文侠.我国海岸侵蚀及其危害,海洋环境科学[J],1992(1):53-58.

[5]、刘涛,黎广钊.北部湾广西沿岸全新世海侵过程的区域差异[J],海洋学报,2015(3):70-76.

[6]、年廷凯,郑德凤,陈光齐.波浪侵蚀下基岩海岸带斜坡地质灾害调查及地质遗迹保护[J],工程地质学报 ,2012(20):23-29.

[7]、庞衍军,叶维强. 广西沿岸滨海砂矿特征[J]. 热带地理, 1987,(4): 357-365.

[8]、孙龙启;广西近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厦门:厦门大学;2014:132-152.

[9]、王小北.辽中团山海蚀地貌建立特殊自然保护区的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10]、严钦尚,曾昭璇.地貌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8-160.[11]、杨廼裕. 广西北部湾海洋资源利用现状与开发策略研究[J].学术论坛, 2011,(05) :154-158.

[12]、叶维强,黎广钊,庞衍军. 广西滨海地貌特征及砂矿形成的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1990,(2): 54-61.

[13]、余谋昌. 地学价值论: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1-7.

[14]、郑承忠. 厦门吴冠海蚀地貌的地学意义及利用探讨[J]. 台湾海峡, 2009, (1): 107-112.

猜你喜欢

怪石半岛基岩
峡谷的秘密
“半岛骑遇”,5月阳澄湖半岛上演最欢乐骑行记
黄山
输水渠防渗墙及基岩渗透系数敏感性分析
基于改进物元的大坝基岩安全评价
河北省基岩热储开发利用前景
基载比对厚松散层薄基岩煤层安全开采的数值模拟研究
My Hometown
神秘怪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