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版画艺术中的黑白语言
2017-03-24陈曦
陈曦
摘 要:版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源流,其发展至今展现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审美和创造精神。黑白语言作为木刻版画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本体美、形式美、对比美是分析黑白语言意义最重要的三个方面。黑白分明的艺术效果正是版画学习者所追求和不懈探寻的目标。而贯穿始终的是人文情感的关怀,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叠进表达。
关键词:黑白木刻;黑白语言;黑白之美
黑白语言中的本体美、形式美、对比美不仅是木刻版画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被版画从业者奉为圭臬。从本体美的意象到结构布局;从形式美的意境到层次安排;从对比美的表象到内涵;从情感的表达到意境的追求;从艺术个性的形式到风格的成熟,均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经验财富。
一、黑白語言的本体美
本体美,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的黑白,它较之黑白画更有一种版画所特有的强度和力度美感。就其黑白色彩语言、黑白形式语言、黑白交互语言的单纯所产生的千姿百态的艺术效果更是创造了黑白木刻艺术的新语言。
从艺术形式上来谈“本体美”是讲黑白色彩语言上的单纯,黑白两种颜色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使得丰富的色彩中渗透着单纯的风骨。正是由于版画中黑白的艺术手法具有一种质朴无华的特殊意蕴,所以这种质朴的手法是在没有更多色彩的辅助和衬托下去诠释意蕴的最高表现手法,使得画面显得单纯而不单调,以至于做到对物象和色彩的高度提炼、简化、夸张。
从艺术形式上来谈“本体美”是讲黑白形式语言上的单纯,运用纯粹的点、线、面,且内容干练富有形式感来表现意象,从而做到简单增丰富、多样增简洁。从我国版画家古元的木刻之作《刘志丹与赤卫军》,以及在很多优秀的版画作品中都可以领略到版画黑白艺术本体美所具有的朴素之气。版画艺术中黑白形式美是多样的,主要是在于它的纯净单纯,借以黑白语言形式上的单纯来彰显气势上的丰富,浑然于点、线、面、形之间,使黑白形式语言在内容上更加饱满。当然在这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中艺术家们任性挥洒着创作的情怀,但任何艺术家都不可能将所有的颜色都囊括于一件艺术品中去诠释所要表达的意象,所以这种独特纯净的黑白就显示出其独特的一面。如野兽派代表画家马蒂斯的《相拥》,明显可见作者依靠黑白结构构造上的原则,不顾体积、光线和明暗,用黑白单色代替透视,黑白轮廓线构建形体,不拘泥于细节透析,而是以黑底白线相交互而产生一种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强烈集聚壮阔的本体美。
从艺术形式上来谈“本体美”是讲黑白交互语言上的单纯,一幅优秀的木刻作品中强烈、直接的黑白两色,可以直接撞击观者的心灵,再者缺乏黑白层次的任何分割、节奏、布局、对比,黑白的本体美都难以展现。我们利用最简单的黑与白大胆想象,无限构思,根据整体要求处理最丰富的内涵。为了表现黑白语言这一独特的本体美,艺术家们“极端”地选择了黑白两色,将这两种颜色巧妙地搭配在一起,致使这两种颜色产生的艺术效果给人严谨、强烈、肃穆甚至冷酷的感觉,很多艺术形式对其趋之若鹜。的确在其他绘画中,机械地运用其中一种颜色或将两种颜色呆板地混搭在一起是不明智的选择,但是黑白木刻的独特之处恰恰是将白寓于黑之中,黑通过白表现张力,两者在相互依存协调下发挥作用。
二、黑白语言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木刻版画艺术中最具个性、最具鲜明特色的艺术语言。“黑白形”的安排、透叠、变化都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传达情感、观念、思想的重要媒介。
木刻版画中黑白形的安排:鉴于“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客观规律”,大多艺术家往往都打破了局限于客观物体的黑白关系,做到对物象的处理既同现实物象相联系又有所区别。对于木刻版画来说,黑白形的安排是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家在创作中必然会通过黑白色彩的灵活运用使来源于生活的现实物象转变为艺术家自身意象到的形象,这样就不会显得呆板乏味。例如黑白木刻版画中有黑形和白形之说,有时白形在图像中没有现实表现内容只是单纯地作为底色而存在,但当黑形成为图像内容的主体时我们就能很容易感受到它整体形象的存在;当黑形出现在画面时,白形也同时存在了,因为在黑形的边缘也是白形的边缘,黑色形体的存在是依靠白色形体的存在而存在的,黑白形均附着属于彼此完整的形,因此一幅优秀的黑白木刻版画均具有黑形和白形的合理双关设计。如赵延年的《鲁迅在广州》画中,两个人物分别用黑白形安排居于人物之间,白形衬黑形,黑形衬白形,寓黑白于情景,恰到好处地将两个人物完美的结合。
木刻版画中黑白形的透叠:主要是黑白两色结合时要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黑白分割体现在图形的重合上,图形要保证完整的形象,从而避免它们重合时互相干扰,重合部分的黑白转化正是它们的共用轮廓。两者的重新组织和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构成部分,由简单到复杂的视觉变化创作出富有表现力的形态和质感。总之,无论是黑白取舍还是透叠一定要避免视觉混乱。此外,黑白透叠部分的转化关系既能体现各自的颜色效果又能在共同的轮廓下包含双重的含义。如阿·雷德林格《母与子》通过黑白分割将母与子的形重叠,黑白分割的交界处立显形体的轮廓,淋漓尽致的展现了难舍难分的母子之情。
木刻版画中黑白形的变化:绘画创作中点、线、面、形的组合是最基本的元素也是造型艺术的灵魂,对于黑白木刻版画来说,点线面的构成是基础,点线面的关系也是最为直接的,形是构成最基础的语言,所以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版画,其中的画面布局都是通过点、线、面、形显现出来的,其彼此之间也可以形成组合关系。例如自由线与直线的交互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布景中的黑白自由形打破了规则的面从而增加了画面的灵动性。由此,如此多样的变化形式必须进行合理安排才能给画面制造一种和谐美。所以版画中的点、线、面所持有的表达效果既要做到与黑白语言所特有的表达效果相结合,以多样化的形态赋予黑白结构美感,又要做到通过黑白色彩反差突出点、线、面、形组合的主次关系,使两者结合增强画面的视觉感染力。如肯特的《永不磨灭》,点、线、面、形恰到好处地穿插于整个画面,弧线直线、长短线结合,点、面交相呼应于其中,增强了画面的整体艺术效果。
三、黑白语言的对比美
在木刻版画中黑与白是最强烈的对比形式,黑白层次,面积、大小对比均穿插与交织,协调与统一。世间万物皆是矛盾的集合体,有了矛盾对立客观物象就有了韵律、有了节奏,有了美感。
黑白层次对比增加画面韵律感:黑白层次在艺术中的效果得益于丰富画面的客观实际内容,有人称黑色和白色都是无限色,黑色与白色做到极致就是给予我们无限的想象。黑色是最暗淡最具有包容性的,白色是最顯著的最光明的,则黑色和白色各具色彩的两个“极端”,就好比磁场的南北极一样成就了色彩的“极端”,这种“极端”的状态,使黑白对比能满足人们的视觉感,最单纯的黑与白给予了人们无限的可能性和预见性。但层次对比的丰富性更多的是靠黑白的虚实、疏密、大小、面积来构建的,所以黑白层次的对比决定着画面的前瞻性。如麦绥莱勒的木刻《收获葡萄》,从其画中可见他对黑白层次对比匠心独具的处理,强烈的黑白层次,更是构成了不同的节奏和规律,能唤起一种特殊的美感,使我们的感情完全被他的黑白节奏所支配。
黑白面积对比增添画面的内容感:黑白面积的大小在画面中所占据的比例成分是整幅画最基本的基调,其次是黑白大小的具体位置布局,所以我们在创作之前应放大画面的视觉空间感去完整地构建黑白面积,感受整体的黑白关系。如珂勒惠支的版画(《母亲们》《战争》组画第六幅)和《牺牲》《战争》组画第一幅)中所体现的对比是强烈且富于动感的,大面积的黑与小面积的白所构成的面使暗部更加简化,亮部更加明确。《母亲们》描绘的是一群目光惊恐的母亲牢牢地拥成一团,她们相互偎依彼此保护,她们用自身的力量安抚孩子的恐慌。画面中大面积的黑白色块对比,柔软与坚硬、奉献与不忍、爱与牺牲,诸般对立的状态和情绪交织在一起,唤起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感同身受。《牺牲》是组画的第一幅,描绘的是一个身体有些衰颓但仍坚韧的母亲,痛苦地挣扎着伸出瘦削的双臂,托护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母亲双臂下正熟睡着,歌颂了母亲痛舍孩子的伟大,无可奈何地交出她的儿子去做无谓的牺牲。画家通过黑白关系的巧妙安排和简单而富有变化的光影处理,使那个原本无助的母亲看起来充满力量,展示了画家高度的思想力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相反的是母亲的脸上没有泪水,也没有悲痛,有的只是那坚毅的表情看起来像奔赴战场的勇士,一种深沉的母爱浸透在黑与白交相辉映的画面中。在珂勒惠支的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精神内在涵量是惊人的,如罗曼罗兰所说:“珂勒惠支的作品是现代德国最伟大的诗歌,它照出穷人与平民的困苦和悲痛。”一切现实的场景都尽收她的眼底。
黑白疏密对比增添画面的节奏感:一幅优秀的黑白木刻作品所具有的并不是一种完全的对比所产生的形式美感的体现,应该是内容、形式、语言、对比的完美和谐统一。古人云:“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这一原则也体现在黑白木刻创作中,疏密对比强调的就是画面中所需要的节奏层次,疏密对比是在寻找变化,变化中也在寻找统一。疏密在画面中的表达时而紧凑时而松弛,一松一紧的艺术效果给人们带来愉悦的心境,仿佛让人们觉得画面是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性的,也使画面更具浓郁的艺术感。
四、结语
在绘画艺术中,版画是诸多画种之一。但在信息技术飞逝的今天,黑白木刻艺术的内在价值与意义是不可忽视的。木刻版画中黑白语言的本体美、形式美、对比美以独特的象征意义和形式美感达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在绘画构成中它那灵动的黑白运筹以及独特的形式表达给我们心灵所带来的震撼,都在展示着一种直接的感觉与真实的心灵感受,也是其他绘画艺术形式无法与之比拟的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法。
参考文献:
[1]陈菽现.论黑白木刻的装饰变现[J].美术大观,2007,(09):25.
[2]朱维明.版画的黑白语言[J].新美术,1987,(01)13-16.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