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模范省”的全方位解读
2017-03-24唐志全
唐志全
苏区或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局部执政的实验田。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领导创建的闽浙皖赣苏区(又称赣东北或闽浙赣苏区),在中华苏维埃运动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先后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坚强的苏维埃阵地”,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被誉称为“苏维埃模范省”,并授予其“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毛泽东同志指出:“赣东北的同志们也有很好的创造,他们同样是模范工作者。像兴国和赣东北的同志们,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他们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工作任务问题同时解决了。”“他们是革命战争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又是群众生活的良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也称颂这块苏区是“典型的红色根据地”,“不仅革命根据地搞的好”,“群众工作做的好”,“尤其赞扬经济工作”。1931年11月中華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时,“特授方志敏最高荣誉奖章即红旗勋章一枚,并授红十军全体战士奖旗一面”。1933年3月,又在致闽浙赣第二次全省工农兵代表大会的贺电中赞扬:“闽浙赣省过去的斗争,在打击进攻苏区的敌人方面,在深入土地革命方面,在苏维埃建设方面,在白区工作方面,都有了极伟大的成绩。中央对于你们的这些成绩,是非常满意的”。因此,对这块苏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我们激活红色基因,增强执政宗旨意识,提高执政能力,振兴江西,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都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1935年1月方志敏被俘囚禁在国民党反动派监狱中。这年6月,他为了总结赣东北苏维埃建设的经验教训,供全国各苏维埃区域的同志们参考,为了向全中国、全世界人民介绍赣东北苏维埃的光辉业绩,为了用事实来驳斥敌人对赣东北苏维埃的污蔑、诋毁,打算在被杀之前,将赣东北苏维埃的建设写一整篇出来,并下决心要在一个月内写好这篇文字,“算是我临死前的一滴努力”。但是,他还未来得及写完全书,只写了15000字的《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就被杀害了。这样,他留下的不仅是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还有未写完这块苏区历史的遗愿。
最先续写这块苏区史,实现方志敏遗愿的是当年领导这块苏区的领导干部。正如方志纯在他自己撰写并于1980年出版的《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再序”中写的:“一九四五年,方志敏同志牺牲十周年的时候,当年创建赣东北根据地的一些领导同志,为实现烈士遗愿,在延安整风的百忙之中,写成了赣东北苏维埃创立的历史的草稿即《闽浙皖赣(赣东北)党史》一书。但是由于在战争时期,戎马倥偬,一些情况无法汇集和查证,因此,此书一直未能定稿。”
1959年10月,中共上饶地委赣东北革命史编写组曾写出了10万多字的《赣东北革命史》。遗憾的是,只有初稿,未能修改后公开出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史界迎来了研究各苏区历史的热潮,其中研究闽浙赣苏区史的,就有1984年由浙赣两省四所高校组成的编写组编写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搞》和2002年由江西工业大学两位老师编写的《“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研究》,均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4年5月,为实现方志敏关于续写《赣东北苏区史》的遗愿,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上饶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联合组成了编写组。大家怀着传承红色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经过大量收集资料和潜心研究,写出了《闽浙皖赣苏区史》,并于2017年初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经销。全书共10章,46万字,附有该苏区的大事记、区域图,以及30余幅苏区历史旧址、历史人物和红色股票的照片,是研究该苏区的最新的可喜的成果,标志着对该苏区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达到了新的高度。
《闽浙皖赣苏区史》和以往的研究成果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和优点。
一是内容更丰富,拓展了研究范围,加强了薄弱环节。以往写的《史稿》和《研究》虽然写出了根据地的发展历程,根据地建设的各个方面,又简单明了,但都是以研究中心苏区为主的,对后来向周边发展的新苏区,特别是对皖赣边和皖南新苏区重视和研究不够,是薄弱环节。此次的新版本把几块新发展的苏区列入相关的章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于红十一军和建立闽赣省的问题,过去只是提及,这次的新版本在“闽浙赣红军壮大为两个军”和“闽浙赣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及其对闽赣省建立做出的特殊贡献”标题下,对其来龙去脉,特别是在配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所起作用,对建立闽赣省的贡献,写得比较充分,具体体现了赣东北苏区是中央苏区的“东北屏障”和“坚强有力的右翼”,体现了方志敏等同志服从中央领导、顾全大局的高度组织纪律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是资料翔实,史实准确,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闽浙皖赣苏区史》运用的史料是以历史文献和《方志敏文集》为主,同时吸收了30多年来正式出版的诸如苏区内各县的党史资料,方志敏、邵式平、黄道、唐在刚、方志纯、黄立贵等人物传,《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等党史资料丛书,《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江西三年游击战争史》等专史,《回忆闽浙皖赣苏区》等回忆录和《方志敏年谱》等各种类型资料中的相关资料。难能可贵的是,还用了敌方相关档案资料,比如国民党的《清乡报告》《上饶三次被陷记》《赣东剿匪纪略》等。此外,还用了198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的相关材料,从而保证了资料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三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更具说服力。史论结合,是写历史论文和专著的基本原则。但是以“史”为主还是以“论”为主,要根据需要来灵活运用。《闽浙皖赣苏区史》的作者根据写“史”的要求,无论在写苏区的发展历程,还是写苏区各方面的建设,都是以写“史”为主并通过每章、节的开头语和结束语来画龙点睛,体现史论结合。例如写弋横暴动和根据地的创建,就是运用大量的史料,写出了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领导机构的建立,用“农民革命团”的形式发动群众,紧急关头召开“方胜峰会议”坚持斗争,并及时转入游击战争的历史过程。由此得出结论:在没有正规军的情况下,靠组织本乡本土的农民武装进行暴动并取得胜利,的确是“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特点。又如在写该苏区经济建设成就的时候,也是通过在农业、工业、商业外贸等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机构的建立,党员的带头作用,群众的反应等具体史料来说明,从而增强了说服力。
四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以史鉴今,以史育人。写党史、苏区史,要不要写和如何写党内的路线斗争和党的错误,一直是个敏感的问题,弄不好会损害党的形象和威望。《闽浙皖赣苏区史》编写组的同志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用较大的篇幅写了李立三“左”倾冒险错误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苏区强行贯彻和遭遇方志敏等同志的抵制的曲折过程,还写出了苏区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及方志敏后来在狱中的总结和分析。这是应该写的,读后不仅不会损害党的形象,反而会使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长期艰巨的历史过程,幼年的党犯错误在所难免,我们党正是在犯错误又纠正错误、久经考验的曲折过程中成长壮大为今天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而更加相信党。
总之,新出版的《闽浙皖赣苏区史》,写出了“苏维埃模范省”的形成和发展的战斗历程,写出了它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并展现了该苏区方志敏、邵式平等领导人和广大军民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是对“苏维埃模范省”光荣称号的全方位的解读。当然,这本新版的《闽浙皖赣苏区史》也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新史料的运用相对薄弱、个别史料仍需商榷等。尽管如此,新出版的《闽浙皖赣苏区史》,仍不愧是一本全面深入研究、全方位地解读这个唯一的“苏维埃模范省”的最新力作,值得广泛宣传和大力推荐。
责任编辑/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