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2017-03-24夫子

学生天地·初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化育充分发挥中庸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孔子的后裔子思所作,后又經秦代学者修改整理。提到“中庸”,很多人将其理解为折中、妥协、不思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意思。其实这是对中庸思想的误解。中庸并不是无原则地隐瞒自己的观点,谄媚地接受别人的要求,也不是无限制地折中,而是一种恰到好处、准确而又真实地把握处世的方法和境界。我们在读《中庸》时,应用心揣摩中庸之道的三条主要原则:慎独自修、忠恕宽容和至诚尽性。

慎独自修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自我修养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中庸》的第一章就提出了这一原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人们一刻也离不开自我教育,要将自我教育贯穿于人生的全部过程,这就需要有一种强有力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精神。这种精神就叫慎独。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独处的情况下,即使是别人看不到自己的行为、听不见自己的言语,自己也能谨慎地进行内心的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

宋朝临江的黎立武在所著的《中庸分章》中,在分析《中庸》第一章时也对中庸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中庸之德至矣,而其义微矣。首章以性、命、道、教,明中庸之义;以戒惧谨独,明执中之道;以中和,明体用之一贯;以位育,明仁诚之极功。”朱熹对这一章也有过极高的评价。

忠恕宽容

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这一思想源于孔子,曾参将其概括并传于世。《论语·里仁》中记载孔子告诫曾参的话:“吾道一以贯之。”别的学生问曾参,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是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忠恕之道,也就是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为仁、行仁。孔子说恕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所谓“能近取譬”就是将心比心,是忠恕之道的具体实施。

至诚尽性

至诚尽性的原则是施行中庸之道的重要原则。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只有坚持至诚原则,才能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善良的天性,就能感化他人、发挥他人的善良天性。能够发挥一切人的善良天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天性。能够充分发挥万物的善良天性,就可以参与天地化育万物,就能达到至仁至善的境界。达到了至仁至善的境界,就可以同天地并列了。这就是坚持至诚尽性原则所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理想境界,也就找到了自己在宇宙间的真正位置。

【读有所思】

1.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人们很少能懂得它的道理已经很久了。”那么,你知道“小人”和“鲜”的意思是什么吗?

2.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孔子说:“学问修养不足、智慧不够的人往往喜欢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地位低下的人往往喜欢僭越专断,生在现今的时代,违背现代潮流,拼命想走古代的道路:这样的人,灾害将会降临到他的身上。”你知道这里的“反”是什么意思吗?

猜你喜欢

化育充分发挥中庸
充分发挥巡视巡察办公室职能作用
中庸自明
充分发挥人大作用 扎实开展联动监督
寒山化育一身诗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佘山修篁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充分发挥老促会秘书长的作用
翻转课堂下“学懂悟会”教学模式的化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