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秋水长天滕王阁

2017-03-23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楼阁高台滕王阁

滕王阁也是长江三名楼之一,始建于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位于南昌市沿江路与叠山路交接处,矗立在赣江之滨。

早年唐高宗李渊之子李元婴在山东滕州封滕王,于滕州筑一阁楼并以“滕王阁”(已毁)命名。后来李元婴被调往江西洪州(今江西南昌)任刺史,在赣江之滨,又修建了一座楼阁并也以“滕王阁”命名,用于登高望远,会友欢聚,赋诗作乐,初建的滕王阁并没有什么显彰之处。

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即滕王阁修建后的22年,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王勃登临滕王阁,挥毫写下名作《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融景入情,成为千古名句。长序之后还有一首诗概括了滕王阁的地理位置,风光景色。“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诗与序,字字珠玑,句句生辉,章章华彩,一气呵成,使人读完后犹如身临江南水乡。大文豪韩愈情不自禁地称赞说:“江南多临观之类,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滕王阁因此一跃而成为江南名楼。

唐代宰相张九龄、北宋名相王安石、北宋文豪苏轼、理学家朱熹、南宋文天祥、明代诗人李东阳、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等都曾登临滕王阁,写下了诗词歌赋。苏轼《登滕王阁》有云:“坐久淡无虑,悠然片月生。疏星集渔火,繁露湿江城。向夕横燕望,今宵习楚声。因怜竹枝好,翻作豫章行。”朱熹在《和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则曰:“滕王阁下水初生,闻道登临复快晴。帝子岂知陈迹在,长江肯趁曲池平。山楹雨罢珠帘卷,檐铎风惊玉配鸣。满眼悲秋今古恨,人生辛苦竟何成!”

滕王阁经历了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的过程。宋朝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江西洪州知府范坦重建滕王阁,丞相范致虚为之作《重建滕王阁记》曰:“崇三十有八尺,广旧基四十尺,增高十之一。南北因城以为庑,夹以二亭,南溯大江之雄曰‘压江’,北擅西山之秀曰‘挹翠’。”清代重修滕王阁十余次。1926年,滕王阁被北洋军阀邓如啄烧毁。此后,包括著名建筑师梁思成在内,都曾努力想重建滕王阁,一直未能如愿。

1983年滕王阁重建,这是滕王阁的第29次重修。新修滕王阁高57.5米,分为九层,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其建筑风格属于仿宋式建筑。阁的下部是一个高11.6米的平台,平台上的楼阁取“明三暗七”格式,即从外面看是三层带回廊建筑,内部则分为明三层,暗三层,再加一个顶层,共七层。平台下部还有两层。台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两个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风雨桥。楼阁云影,倒映池中,盎然成趣。

循南北两道石级登临一级高台。一级高台系钢筋混凝土筑体,踏步为花岗石打凿而成,墙体外贴江西星子县产金星青石。一级高台的南北两翼,有碧瓦长廊。长廊北端为四角重檐“挹翠”亭,长廊南端为四角重檐“压江”亭。从正面看,南北两亭与主阁组成一个倚天耸立的“山”字;而从飞机上俯瞰,滕王阁犹如一只平展两翅、凌波西飞的巨大鲲鹏。

猜你喜欢

楼阁高台滕王阁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紫檀木边嵌玉 石楼阁图挂屏
他用筷子搭起心中的楼阁
危如累卵
亭台楼阁知多少
杭高台籍校友名人史迹考——林木顺与李苍降
重庆秀山高台花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