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的“变”与“不变”
2017-03-23潘玉山
江苏教育 2017年84期
中职教育的“变”与“不变”
无论中外,发展职业教育都被视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决策,职业教育的特征历来就是大众化、平民化。人们有时认为职业学校招收的是弱势群体,就把职业教育贴上“弱势教育”的标签,给职校生安上“流水线操作手”的头衔。其实,教育的类型与受教育者状况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是教育行业“岗位”分工不同罢了;同样,不管是什么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从业,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当下,中职教育最大挑战是要针对“不变”的弱势培养对象,订制培养标准,因材施教,培养出更多的大国工匠。在“不变”中求“变”,个体的差异性、区域发展的差异性等,决定了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评价学生。
“不变”是定力,是本原。同其他任何教育形式一样,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立校之本,始终不变。如果说职业教育是能力教育,那么变化的是专业能力的教育,不变的是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教育;如果说职业教育是技能教育,那么变化的是硬技能(专业技能)的教育,不变的是软技能(非专业技能)的教育。成才先成人,从业先敬业,学校育人核心文化如此,企业用人核心价值也如此。若没有了这些“不变”的规格标准,则学生也难成才。
将“就业”导向调整为“发展”导向,意味着当年就业率、对口就业率这些指标已不足以衡量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而学生的稳定就业、再就业力、再创业力、再学习力才是根本。表面上这是对学校“变”的要求,本质上需要学校给予学生更多“不变”的东西。“变”是为了面向当前,“不变”是面向未来,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育人的根本宗旨。
(江苏省靖江中等专业学校 潘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