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构建幼儿良好品格的灵魂
2017-03-23江苏省淮安市新民路幼儿园干建芹
江苏省淮安市新民路幼儿园 干建芹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潜移默化的,日新其德、日勤其业。”而人才的酿造过程中受潜移默化最关键的阶段是幼儿时期,而幼儿时期的60%的时间是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度过的。幼儿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幼儿在幼儿园学到各种品德,观念,知识,技能,就像一粒种子埋在了心里,然后经过阳光,雨露,风沙而茁壮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游戏是幼儿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所以用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教学,因游戏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力,更重要的还是培养人格,在游戏中包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健康的游戏是构建幼儿优良品格的有效途径。
一、用游戏建构幼儿合作能力
1.模仿生活角色游戏,树立合作意识。在观察模仿游戏中,角色意识的强弱对整个游戏的深入及幼儿间的合作有直接影响。我们就以利用幼儿日常生活经验为主,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周围事物,了解生活知识,掌握一些规范行为。如在做“我爱我家”游戏中,随着“家庭”成员增加了,可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明确,自己应对这个“家”及对这个家里的成员负什么样的责任,该做哪些事都不清楚。于是,我们就组织幼儿讨论并启发幼儿回想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引导幼儿站在他人立场去判断、去行事,从而学会相互关照、相互负责,明确家庭成员中个人的职责,学会有事共同商量等。幼儿在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中,懂得了在生活中,人人都有义务、责任和权力,逐渐摆脱了自我为中心观念,从而获得群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2.引导自我教育游戏,调整合作心理。自我教育要比接受教育更积极,我们把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的镜头拍下来,用这些照片布置一个专栏。当然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照片都会开心的交谈,议论画面上的“你”、“我”、“他”正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教师再适时的给予指点,教育效果非常明显。我们还结合平时的各种评比活动,把这些照片作为珍贵的纪念礼物送给小朋友,以此巩固和发展他们的合作行为。另外,我们充分利用游戏的讲评活动,再现游戏中的幼儿合作行为,讲述合作体会。例如,是“妈妈”就介绍自己如何关心疼爱自己的宝宝,如何孝敬自己的长辈:如果是“爸爸”就介绍自己怎么努力工作,怎么关心老人……通过这种活动,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调整合作心理,对合作有更明确、更理性的认识。
3.设置困难尝试游戏,体验合作快乐。我们经常在游戏中利用出现的一些困难,让幼儿去尝试解决。如在“造城堡”游戏中,我和幼儿共同用积木搭建城堡,但在搭建的过程中要想垒高,就会存在倒塌的现象,通过一次次的失败,孩子就会讨论交流用什么方法才能搭建的高。在游戏评讲中,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我搭的高”幼儿都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事实促使幼儿对“合作”的认识不断深化。
在合作行为的发展中,幼儿在心理上经过了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合作(被动)——愉快——合作(主动)——产生更大的愉快体验——更好的合作。特别是平时很少与他人合作的小朋友,一旦发现与他人合作能很好完成任务时,受到老师的表扬,受到小伙伴的欢迎,这是他体会到合作并不难,而且感到了合作的愉快。所以,当第二次无法顺利完成任务时,他便会想到与他人合作完成,而这次合作是主动的,是由上次愉快的成功体验而得来的。幼儿经过这样一次次合作,一次次又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他一定会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和合作的可贵。
二、用游戏建构幼儿智力发展区
游戏是幼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它保证着幼儿智力的发展。史普德克认为游戏是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儿童可以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并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使之适应自己内部的编码图式。
1.游戏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着自己的口头语言,幼儿在与同伴就游戏的交流中是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锻炼过程,通过语言进行协商、计划、设计,完成对游戏内容、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幼儿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运用,调节自己的游戏行为,也以具体的感知和动作,变换自己的语言,从而发挥了语言,并以语言为中介建构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自己的智力。
2.游戏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游戏中对物品的假想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了的发展。如假装用空杯子给自己或妈妈或玩具马喝水的儿童在证实不存在的东西并快乐的利用它们,他们把空的变成满的,把玩具或动物想象成一个真实的物品或者一个婴儿,并通过它们进行角色假扮,发现动作与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
3.游戏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积极参与游戏的幼儿要不断地思考,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并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如在有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幼儿首先要确定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他们要相互商量是玩“”还是“捉迷藏”。确定了主题、情节之后还要分配角色,选择用什么物体来代替什么用具,没有现成的,还要想办法去寻找或制作。在特别强调需要幼儿动脑筋的智力游戏中,幼儿思维积极性更是突出,数学游戏、猜谜语、下棋等游戏明显地有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用游戏建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建构是幼儿社会化过程的初级阶段,游戏是一种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转变成适应社会化需要的个体途径。幼儿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们往往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去理解周围的人和事,不能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而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对幼儿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角色扮演体验交往。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扮演角色影响幼儿的游戏,指导幼儿进行交往。通过间接指导的方式,不仅教会了幼儿怎样游戏、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而且很自然地使幼儿体会到交往的愉悦,提高幼儿交往的兴趣。
2.语言引导幼儿学习交往。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时用语言引导幼儿进行交往。如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等待现象时,教师就可以用简短的语言去引导幼儿让游戏继续开展。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游戏化、幼儿化。
3.及时评价促进幼儿交往。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不仅要评价幼儿是否按角色职责去行动,还应评价幼儿的社会交往情况。教师要运用集体教育的力量对好的行为给予表扬,对不良行为提出改正方向,并对评议作恰当的总结。当然,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只是支持者、参与者,而不是指挥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就好动的,以游戏为第二生命。”幼儿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幼儿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游戏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游戏在建构幼儿优良品格中具有巨大作用。
【1】陈秀云,陈一飞,陈鹤琴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8)
【2】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
【3】早期教育【J】.增刊.江苏教育报刊社,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