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指导素养是班主任必备的专业素养

2017-03-23罗京宁

江苏教育 2017年63期
关键词:班会课班会信念

罗京宁

学生指导素养是班主任必备的专业素养

罗京宁

学生指导素养是教师和班主任都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也是其专业发展的根本素养。班主任学生指导素养形成的方法和路径具体包括:坚定教育信念,知情意行统一;坚持教育实践,学做教合一;坚持教育科研,讲写研互促。

学生指导;核心素养;班主任;专业发展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明确了21世纪中国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据此,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研究中心的齐学红教授提出了六大班主任专业素养:学生指导素养、资源整合素养、课程建设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素养、信息素养、家校共育素养,这使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目标更加清楚,内涵更加丰富,为班主任更好地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自身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对班主任的学生指导素养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指导素养是教师和班主任都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也是立德树人、全员育德的要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了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除此之外,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还包括班级管理与建设、班级活动与安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指导学生”并促其更好地发展,因此,“学生指导素养”是班主任必备的专业素养。

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体现,内隐着基本的价值追求和道德品质。它不同于智力、能力倾向等先天因素,主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同样,班主任专业素养也需要持久地加以培养,不可能快速获得。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蕴含着教育智慧。在现实教育情境中,班主任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是基于其对于德育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是教育智慧厚积薄发的结果,是个人魅力的重要体现。因此,班主任的学生指导素养是班主任通过学习和积累,内化形成的学生指导目标、内容、方法和能力的总和,是班主任专业发展所需的根本素养。

二、班主任学生指导素养形成的方法和路径

1.坚定教育信念,知情意行统一。

教育信念是班主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显著影响班主任的教育态度和行为,也是班主任专业素养形成的内在动力。

班主任要认真阅读相关教育文件,充分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育人使命;积极阅读教育理论和教育专著,让自己的教育信念更科学、更牢固;广泛阅读优秀班主任文章,汲取宝贵经验和成长动力。阅读会激发情感,情感是信念的心理学基础,情感可以转化为行为,大量阅读与思考是逐渐形成教育理想的过程,而教育理想是教育信念的基石,教育信念会激励班主任朝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去努力。

2.坚持教育实践,学做教合一。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班主任学生指导素养具有“强实践性”的特点,其形成的方法之一是“学做教合一”。一是学习经验。通过聆听讲座、参与工作坊体验和阅读书籍,向优秀的班主任学习学生指导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二是要反复磨炼。加强教育实践是加深认识的基础,学生指导工作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是在正确理念指导下,运用适合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各种方法和技巧须反复磨练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三是教授他人。埃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理论提出“马上应用和教别人”的学习效果可以达到90%,班主任把自己所使用的学生指导方法教授给其他班主任,在教的过程中形成讨论交流、反思改进的良好习惯,同时这种学生指导方法又在他人的实践过程中得到验证和发展,最终提升了自身的学生指导素养。

3.坚持教育科研,讲写研互促。

讲,是指把自己指导学生的方法分享出去,在讲座中触发新的思路,在交流中收获新的理念和方法;写,是指把自己指导学生的方法写成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育论文、教育论著等,写是反思、归纳、提炼,也是传播思想和经验的过程;研,是指积极开展研讨、主持课题研究,是逐渐形成体系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反之,研可以促进更好地写、更好地讲,班主任可以在“讲、写、研”这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班主任学生指导素养在班会课中的体现

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学生指导的重要阵地之一,提高班主任设计和实施班会课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

1.在构建班会课程体系中体现。

零散班会课的功效是不理想的,将班会课形成系列,进而形成班会课程体系,才会更好地发挥对“学生指导”的功效。例如齐学红教授主编的《创新班会课》丛书,目前出版了小学卷、初中卷、中职卷,每卷设立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等模块,每一模块依据不同的“学生指导”的关键词来呈现若干个主题班会案例,班主任们可以借鉴这样的课程结构,来构建自己的班会课程体系。

聂章丽老师的《流言无声 认知有痕》班会属于“人与他人”模块中“尊重”的范畴;赵萍老师的《我的理想 我的精彩》班会和胡登峰老师的《每一段成长都是一种领悟》班会属于 “人与自我”模块中“自信”“自强”的范畴。这三位老师若能认真总结和反思本次班会,并在随后形成系列班会,则会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也会给读者更大的收获。

2.在情感教育中体现。

班会课的过程首先是情感沟通的活动过程。道德具有情感性,所以它在转化成人的德性、美德时就不同于人们认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它必须要有情感上的认同、接纳,否则是不会真正内化为个体的品德的,正所谓“行道而得之于心谓之德”。所以,班会课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如聂章丽老师的班会设计就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主旨,她是在尊重和保护流言涉及的双方主体的前提下,通过班会带领学生们一起冲破流言的迷障,实现对学生的指导。

3.在班会课设计中体现。

班主任在班会课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有问题意识,只有基于学生和班级现实问题或可预见的问题开展班会,才能达成指导学生的目标;二是主题的切入口要小,内容要紧扣主题,要密切联系学生;三是要注重情感体验,因为只有通过体验才可能把道德教育内容带进学生们的生活情境中去,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感受联系起来。

聂章丽老师的班会就是基于班级内流言蔓延的现实问题,较好地运用了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交流、反思成长,达成了指导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班会目标。

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3-0079-02

罗京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初级中学(南京,210001)党总支书记,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班会课班会信念
“花样”班会课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为了信念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发光的信念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信念
主题班会共话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