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刘国钧人才观提高学生工匠素质的实践探究

2017-03-23鲁永进

江苏教育 2017年84期
关键词:人才观工匠素质

鲁永进

用刘国钧人才观提高学生工匠素质的实践探究

鲁永进

“工匠精神”的培养知易行难,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立足独特的名人文化资源,将刘国钧人才观嵌入学生工匠素质培养的育人实践中,以刘国钧的人才划分标准着力培养学生的“匠艺”和“匠心”。

刘国钧人才观;工匠素质;“优才培养”工程

中国要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跨越,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时代呼唤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职业学校承载着培养高素质工匠的重任,但如何培养富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普遍感到“知易行难”。虽然不少学校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理念多、实践少,尚未找到有效的抓手。多年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注重对学生工匠素质的培养,立足于学校独特的名人文化资源,将刘国钧先生企业经营思想嵌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中。刘国钧精神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他的人才观与我校培养学生工匠素质的理念契合度、融合度最高,这种融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刘国钧的人才划分标准与学校工匠素质培养目标的确立

刘国钧先生的企业能在民族纺织业蹒跚起步时脱颖而出,与其充满智慧、极具特色的人才观是密不可分的。刘国钧先生在企业经营中提出了“三个一点点”:“货色要比别人好一点点,成本要比别人低一点点,价钱要比别人高一点点。”[1]那如何才能做到产品质量“比别人好一点点”?刘国钧先生深刻认识到人才质量是关键。他有一套独特的人才划分标准:“懂经营管理,又懂技术,是一等人才;懂经营管理,不懂技术,是二等人才;懂技术,不懂经营管理,是三等人才。”[2]分析其人才标准,从中至少可以得出两点基本认识:懂技术的人是人才;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更优秀。职业学校普遍重视学生技能技术的培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常常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技能技术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养,我们从工匠素质的角度将其明确为“匠艺”和“匠心”两方面。

“匠艺”的培养,要使学生具备精湛的技艺,这是外显的技能,是未来做好产品的基础条件,能解决学生在职场的生存问题。“匠心”的培养,是要让学生对质量有极致的追求,在简单中创造不平凡,并形成一种心理习惯和思维方式,这是未来精品制造的关键因素,虽是内隐的态度,但决定着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高度。

为培养学生的“匠心”和“匠艺”,学校提出了细化的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三品”“三质”“三素养”。“三品”:人品好、作品优、产品精。“三质”:自信阳光的气质、文明有礼的品质、创新创业的特质。“三素养”:现代的公民素养、丰厚的人文素养、鲜明的职业素养。

二、刘国钧对优秀人才的重用与学校“优才培养”工程的实施

对人才如何使用?刘国钧说:“宁可以一百块月薪用一个能人,不愿以二十五块用四个庸人。”[3]当时他就曾经以5000元的年薪聘请纺织人才陆绍云,这一年薪比刘国钧自己的年薪高40%,相当于公司60名熟练工人的年薪总和。[4]可见,刘国钧对优秀人才是特别加以重用的,这是他人才观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他企业经营中的法宝之一。

我校的“优才培养工程”就是吸收了刘国钧的用人智慧,结合差异化教学的理念而建立起来的。为培养更多的“优才”,我校将这种追求卓越、崇尚优秀的基因深深植根于学校的文化土壤中。

在学校发展的战略层面,早期有“一流”文化,后来有“领先一步”的发展战略。在德育方面,普遍开展“让优秀成为习惯”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培养方法上,通过举行“国钧杯技能节”、组建技能集训队培养“技能优才”;通过团委、学生会两条线培养学校、系部、班级三级“管理优才”;定期举办“就业创业明星评选”活动,营造“星光灿烂”的优才成长氛围;开设“三创(创新、创意和创业)俱乐部”,开展“校园达人秀”活动,让各类“优才”有展示舞台和上升空间。

三、刘国钧的职工教育方法与学校工匠人才培养方式的对接

(一)培训内容多样化——学校课程模块化

刘国钧提出:“课程方面,除国语、算术、公民等外,关于工作法、厂规等项也应经常加以讲解,劝令遵守。此项材料似不甚多,但可常常更换说法,多多列举事实作为例证,便不至感觉枯燥无味,缺乏资料。至于练习生的课程,如机械学、纺织学等均为专门技术,各职员亦须有相当理解,可以参加听讲。”“工人、艺徒的课程,由本厂职员自行担任教授为原则,一部分专业课程,可请外界专家教授。”[5]由此可见,刘国钧为职工教育而开设的课程是丰富的、有层次的,涵盖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厂规厂纪等,并具体到课程如何实施。

我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素质过程中,也非常重视课程建设,特别是为学生量身定制了模块化的课程。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网络选修课”“社团活动课”和“国钧讲堂”等,满足了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工匠素质的培养落到实处。在课程开发上,加强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更多地嵌入了刘国钧文化,比如在高年级开设了“刘国钧精神与现代职场”的选修课,作为就业与创业指导的课程之一。在课程实施上,有的课程是聘请校外的企业或行业专家来担任学生的导师。

(二)“工厂学校化”——教学工厂化

“我们希望本公司的各个工厂,都能做到学校化:厂长如同校长,人事科长如同教导主任,考工主任如同主任教员,领班如同一班一级的教员,每月成绩考察表等于学生成绩单。”[6]刘国钧先生将工厂学校化,对职工进行管理和教育。

我校则是向企业靠拢,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校内建有若干教学工厂,在这里,“工厂即课堂、师傅即教师、产品即作品”,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开辟校外实训基地与引进企业进校园相结合,使校企合作机制运作更加顺畅,学生能工学交替,边学边做。试行“现代学徒制”,学校与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这些举措赋予了学生工匠身份,提升了他们的工匠素质。

(三)管理者“以身作则”——教师示范引领

刘国钧对技术非常有钻研精神,他曾在浆纱师傅“撂挑子”的情况下自己钻研浆纱技术并获得成功。他自豪地说:“常州布厂的浆缸师傅,如果要拜祖师的话,我就是祖师。”为了调试一部旧的印花车,他“废寝忘食,日日夜夜在印花车上打交道”,“半夜里睡在床上,想到一点心得,立刻开了电灯记在日记簿上,或者立即到车间里去,等于得了神经病一样”。他对管理人员的资格也有明确的要求:要“以身作则”“识验充足”等。[7]

据此,学校通过加强师资建设对学生进行示范引领。在教师中倡导“因为我的存在,而让学生感到幸运”的幸运教育理念。为培养学生的技能,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技能比赛,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常常出现我校师生同台领奖的情景。此外,通过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金牌教练”以及组建“名师工作室”等方式,促进学生练技能、学技术、快成长。

(四)企业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熏陶

刘国钧先生认为“标语、格言,对于工人的精神上亦很有影响,应时常悬贴”。因此在他的工厂里,“以天理、人情、国法处事,真心诚意待人”“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日日行,不怕千万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每天勤学一小时,积五年虽愚亦智”等标语、格言随处可见,许多都是刘国钧先生亲自拟定。在企业文化上,刘国钧先生提出以“忠信笃敬”为厂训,带头唱“提倡国货,对外竞争,出品力求精,成本力求轻”的厂歌,鼓励工人努力生产为厂争光,创办《励进月刊》,并亲自写文章。印发《格言联璧》要大家奉为座右铭。组织研究会,鼓励大家发表体会建议。[8]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也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让“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程”“高雅文化进教室”“国钧文化入人心”,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文化育人环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工匠文化中练“匠艺”、塑“匠心”。

1.以工业文化育情结。

学校完成了视觉识别系统VIS的设计,学校景观体现了“国钧精神、幸福成长”的理念,建有刘国钧铜像、国钧广场、大成路以及“百年纺机”“工业印象”雕塑等,这些景观富含刘国钧先生生平事迹及其创办企业的意义,其中雕塑的原材料就取自刘国钧当年创办的工厂,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积淀百年的工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匠心”,让工业文化的情结在学生心中早早生根。

2.以企业文化规行为。

学校从TCL企业文化中汲取营养,锤炼出本校办学的核心精神:“为学生创造价值,为教师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提出“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的口号;推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工程”;引入优秀的企业文化指导师生的行为,在日常教学和工作生活中,将现代企业的“5S”文化延伸为学校的“7S”管理,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作为师生学习、生活的统一标准,从企业视角打造学生的工匠素质。

3.以高雅文化提素质。

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素养提升“十个一工程”,即“拥有一个国际视野,练就一套职业礼仪,加入一个校园社团,培养一项兴趣爱好,每月参与一项公益活动,每天行一善,每天练一字,每天读一篇文章,每天写一点随感,每天锻炼一小时”。1543班李同学2014年以来写了千余篇随笔,她说“我每天喜欢记录温暖的片段让自己幸福,这也是我存在这个世界的证据”。学校每两年举办一届“国钧杯·钢琴邀请赛”,该赛由常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办、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当地报纸、电视台均有报道,是学生创造和分享高雅文化的平台。

4.以国钧文化塑人心。

依托学校的“五个一”,即“一馆”“一会”“一团”“一书”“一片”来传承“刘国钧文化”,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一馆:刘国钧纪念馆。刘国钧纪念馆是常州市青少年德育基地,参观刘国钧纪念馆已成为我校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

一会:刘国钧研究会。研究会定期发布《刘国钧研究》专刊,发放给教师阅读;开通“刘国钧研究会”网站,供师生访问学习。

一团:刘国钧精神讲演团。讲演团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旨在向学校、企业、社区义务宣传刘国钧创业就业的精神。

一书:校园文化系列丛书。继《从刘国钧到刘国钧职教中心》后,学校又陆续编写《从刘国钧到刘国钧高职校》《国钧讲堂廿七讲》《传国钧精神,走现代职场》《刘高职晨会读本》《刘国钧故事》等,作为学生学习国钧精神的教材。

一片:受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的委托,拍摄了一部三集校园文化专题片,即《学校的文化魅力——校园景观线》《学校的文化魅力——教学工厂线》《学校的文化魅力——师生幸运线》,成为启迪学生心灵的“文化大片”。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致力于用刘国钧人才观打造学生的工匠素质,历经数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工匠精神”意蕴丰富,随着时代发展将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每所学校都可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素质,使学生身上能鲜明地“烙”上工匠素质的某些印记。在培养方式上,也要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一校一特色”。

G717

A

1005-6009(2017)84-0036-03

鲁永进,江苏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常州,213000)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教育及刘国钧文化。

[1][2][3][5][6][7][8]李文瑞.刘国钧文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高进勇.创业之路(上)[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人才观工匠素质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工匠赞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我国企业人才观研究
——基于两期中国优秀雇主品牌企业的分析
龚自珍的人才观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