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正视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现状

2017-03-23何文明

江苏教育 2017年84期
关键词:学情中职水平

何文明

要正视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现状

何文明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学情;教学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是不争的事实,但真正直面这种现实的勇气似乎还不足。某市举行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抽考,为了保证一定的及格率,题目难度几乎降到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水平。但是,考试结束后,组织者不敢将测试题公开,怕人认为中职学校教学要求太低,教学质量不好,让人愈发瞧不起职业学校和职业学校的学生。这种保护学生的良苦用心我们自然能理解,但是这种遮遮掩掩的做法并不是长久之计,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敢正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另一个表现是,现有教材偏难偏繁,超越学生实际接受能力,教师教学费劲,学生学习吃力。

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究竟“薄弱”到什么程度呢?笔者最近到所在地区中职学校听课视导,发现有学生连“4x+3=0”的方程都解不出,甚至有学生写不全26个英文字母,认为“1/2+1/3=1/5”的也不在少数。前几年,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45886名和45596名刚报到的中职入学新生分别进行数学、英语两学科水平测试,发现46.60%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数学毕业应有的水平,59.69%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数学应有的水平;38.63%的学生没有达到小学英语毕业应有的水平,72.24%的学生没有达到初中二年级英语应有的水平(蒋乃平,2008)。可见,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现象。

除了整体“薄弱”外,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很大,用统计学语言描述就是学习成绩的方差很大。某校对近三年一年级新生的数学中考成绩进行统计,发现90%以上的学生是C、D、E等。在C、D、E等的学生中,C等的占15%左右,D等的占75%,E等的占10%。同一个班级学生基础相差悬殊,教学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不敢或者没有正视中职生文化基础薄弱的现实,因此也产生了负面后果。近两年我们对全市中职学生的语文、数学课程进行抽查测试,尽管题目难度很小,但及格率仍然很低,优秀率则更低。以2016年上半年的抽测为例:语文及格率为76.1%,优秀率只有7.1%;数学及格率为22.5%,优秀率为6.1%。语文平均分63.2分,最高分92分仅有2人,还有1人得9分。在课堂观察中也经常发现,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文化基础,教学中没有针对学情,没有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处理教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加上教学中照本宣科,大部分学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失去学习信心,只好放弃学习,甚至出现课堂上大面积睡觉的现象。

那么,是不是所有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天生就不行呢?有两个数据可以对这个问题做出否定回答。一是目前上中职学校的学生80%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家庭。上职业学校的大部分是农村孩子,难道农村孩子天生学习能力就差吗?占到这么大的比例显然不是智力因素所决定的。如果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些农村孩子多数是留守儿童,还有部分来自父母离异家庭,有的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养,有的甚至托付给亲戚、朋友,从小就失去父母的监护、教育。作为“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导致不少孩子心理、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业成绩落后。中国农村教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对10个省、市9448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实证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在身体生长发育、教育监管方面均弱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学业成绩更差,在学习关键期即小升初、初升高的五、六、九年级,语文、数学、外语总分比其他类型留守儿童平均要低15分左右。可见,因为亲子教育的缺失、“隔代教育”的不适应问题,不少农村孩子在“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就掉了队。此外,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学校教育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也进一步阻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业水平提升,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要求的研究”课题组所发现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水平停留在小学五年级或初一年级的现实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另一个数据是笔者所在地区一所薄弱普通高中的高考结果。这所学校招收的学生成绩介于省示范性高中和中职学校之间,2013年以前该校考上一本学校的学生为零,2014年突然有15人上了一本线,实现了零的突破。到了2015年,该校全省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到了99%,超过了本地8所省示范性高中,当年高考上线率达到了95.6%,考上一本学校学生增加到了18人,其中入学时5B及其以上等第的学生升学比例为100%,4B1C及其以上等第的学生升学比例为85.6﹪,3B2C及其以上等第的学生升学比例为52.9﹪,被媒体称为创造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神话。事后我们在学校调研了解到,该校的奥秘是采取了扬长补短、因材施教的策略,即对入校新生进行摸底调查,然后分类施教,对只有初中水平的学生从初中课程补起,然后才进行高中课程学习。这个案例证明低分学生并不一定等于低能,只是表示他们的潜在能力还没有被开发,只要搭上一个甚至几个台阶,他们是有可能站得更高的。

由此可见,我们要正确认识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现状,正视差异,分析原因,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策略。

一是要基于学情确定教学内容。不少学生知识起点还停留在初中一年级甚至小学高年级水平,进入中职直接学习接近普通高中难度的教材显然不太合适。本来学生进入中职时满怀信心,想努力学好,结果开学第一天就遇到了难题,在后来的学习中跳几跳都摘不到“桃子”,就只好停下双脚不跳了、不摘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往往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被伤害了。因此,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要根据学生现有水平降低起点,减缓学习内容的坡度,编写出适合当前中职生接受能力的教材。在编写出这样的新教材之前,教师要摸清学生底细,编写初中与中职衔接教材,实行补差教育。宁可放慢教学进度,也要在第一个学期帮助学生搭建能达到中职学习水平的台阶,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中职学业。

二是要基于学情选择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学习金字塔理论也认为“做中学,学中做”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尽可能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要避免单一地讲授与灌输。学生通过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方式获得的知识才最真切,记忆也才会最深刻。

三是要基于学情培养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上面已经分析,中职生之所以学习基础没有打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不少教师感叹,刚入校的学生有的不会做学习笔记,有的甚至不带学习用具。因此,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要提出学习要求,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不只是教书,还要教学生做人,教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的习惯是教学的推进剂,是教育成功的重要标志。

G717

C

1005-6009(2017)84-0028-02

湖南省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学情中职水平
张水平作品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