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职业精神培育*

2017-03-23黄可人马佳栋

江苏教育 2017年84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匡 瑛 黄可人 马佳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的职业精神培育*

匡 瑛1黄可人2马佳栋3

职业精神具有历史性和国家性特征。当今中国,职业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聚焦“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内涵,指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实现,依托“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氛围,从理论认知、价值认同、情感体验、行为养成四大方面培育职业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精神是决定技术技能能否发挥正能量的方向标,是推动技术技能持续更新与升级改造的动力源,是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来源。因此,职业精神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职责所在。而在培养职业精神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语境下的职业精神培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底色和思想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行业的具体化。

一、职业精神具有历史性与国家性特征

(一)历史性特征

职业精神的历史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职业精神的内涵随时代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不同而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体现出与历史的适切性特征。

明清之前,由于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尚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精神,只有一种以道德、伦理为根本的职业精神的雏形。明清以后,由于“新四民论”的提出,一种包含着伦理、道德的商人伦理(商人精神)出现了。以晋商和徽商为代表,在经营活动中体现着一种儒家伦理,包括了不浪费光阴、不光说闲话问闲事、不可懒惰、要夙兴夜寐等内容。这和当时农产品商品化和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以及商品流通活跃和经济联系加强的社会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近代之后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职业精神逐渐发展。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发生了深刻的转型,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出现,各行各业都着重强调民族主义。例如,章开沅在评论中国第一代实业家时曾说:“他们创办企业不单纯是由于利润的刺激,其中有些人甚至主要不是由于利润的刺激,而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思想与民族情绪也具有很明显的刺激作用。”[1]在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职业精神的引领下,全民族共同抵御外来侵略,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机。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劳动模范身上所体现出的职业精神体现着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比如强调“为人民服务”、奉献精神等。劳模精神伴随着国家在不同阶段的任务的确立、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其内涵发生着不同程度的改变。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强调“为革命献身、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经验加创新”;五六十年代则强调“不畏困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不怕牺牲、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多做贡献”;改革开放初期聚焦于“奋力开拓、争创一流、建功立业、改革创新、创造价值、与时俱进”;近期则强调“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可见,职业精神伴随着历史时期的需求和使命出现,必然体现那个时期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追求。

(二)国家性特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历史与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应对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复杂形势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需要,是塑造国民积极、健康、科学的价值观的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因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尤其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业精神,体现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突出了职业人的基本品性,充分利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导向功能,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职业精神的认同度,培育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人才。

二、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业精神的价值引领

随着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职业精神受到了相应的影响,也呈现出多变的趋势。职业精神的推崇和弘扬,需要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符合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新变化,针对信息社会文化交流,观念交融碰撞,人们的独立性、选择性日益增强,以及人们思想观念上的现实情况而提出的,是主流价值观和当前时代发展的本质体现。[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培育职业精神,就是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氛围,培育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础的职业精神,从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培育职业精神需要通过规范完善的法律制度使每位公民都能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展,每一份职业具有平等的社会地位,劳动者可以获得和自己劳动成果相应的报酬。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社会成员在择业时不需要考虑社会地位的高低,而是能够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行业和岗位,因而更有动力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升自我,精益求精。同时社会以完善的制度强化劳动者的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3]为劳动者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业精神的内涵规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职业精神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爱国主义教育更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先生一生所始终强调的教育内容。爱国主义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既包括反映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包括调整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即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尽管不同岗位的职业精神内涵不尽相同,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各行各业中职业精神构成的基本要素,例如爱岗敬业、认真负责、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等。从业者需要认同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认真、诚实的态度对待工作,敢于承担责任,并遵守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规定,积极融入团队,乐于与他人分享成果和发现。以会计岗位为例,会计需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在整个做账工作过程中,都要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可稽核、可验证、可追溯。[4]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职业精神的目标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为培育职业精神指明了方向。

从宏观层面上讲,培育良好的职业精神是为了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即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统一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极大进步的精神文明,[5]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能够统一协调发展。民富国强的实现需要每个劳动者兢兢业业地工作,而这需要以良好的职业精神为支撑。劳动者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精神,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努力开拓,为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培育良好的职业精神,培养每个公民文明的工作方式,践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微观层面上看,培育职业精神是为了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技术技能人才应当是“完全的人”,而不仅仅是“合格的手”。对每个公民而言,具备一定的知识或技能固然必不可少,但职业精神的具备同样重要。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础和目标培育职业精神,不仅意味着按照规范专业地完成工作任务,对他人怀抱诚实、关怀、尊重的态度,更意味着在工作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已有的成果,而是能够发现并改造原有流程的不足和缺陷,不断创新和完善,与他人共同合作,将技术技能推向精湛和完美,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学校培育职业精神的路径分析

(一)理论认知

1.通过课程教学培养职业精神。在德育课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了解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与核心内容。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避免枯燥的概念传授,要将职业精神和日常的学习、工作结合起来,深入浅出,以生动活泼的事例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同感。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开放、民主、互动的教学模式,将培育职业精神充分融入学生自我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去。

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同样需要融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职业精神,使学生对在未来岗位中应具备的职业精神有更为具体和实际的了解。以会计专业的课程为例,职业精神的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应融入专业课的内容中并贯穿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例如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识别某一会计处理是否诚信,如何在得失比较中做出符合伦理的职业选择,使学生坚定以诚信为本的思想;在“审计”课程教学中,教育学生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严肃认真地监督每项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并告诉学生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会造成的危害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6]

2.通过相关讲座宣传职业精神。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地传授职业精神,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校开设相关的专业讲座。同时,讲座可以和重要节日的主题相结合,例如在国庆期间,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其中,并充分结合专业特色,让学生在理论层面上更好地了解核心价值观和职业精神。此外,还可以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举行先进事迹报告会,让学生在鲜活的事例中体会校友优良的职业精神,从而对职业精神形成一个感性的认知。

(二)价值认同

1.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学生对职业精神的价值认同有一个接受和内化的过程。根据利益决定思想这一原则,任何思想的形成都是受利益驱动和有价值参与的,只有那些符合自己需求的外界信息和刺激才能被认可和接收,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学生的职业精神认同。因此,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职业精神必须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而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础的职业精神对于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简而言之,职业精神是符合学生自我实现需求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内化职业精神,并产生对其的价值认同。

2.采取适当的奖惩机制。对先进模范人物进行表彰、树立典型历来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加强职业精神培育的过程中,这也成了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在学校中,我们应该对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学生进行表彰,为其他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另外,对职业精神缺失,例如诚信缺失、考试作弊的同学,要予以警告。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手段来强化学生对职业精神的认同,从而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实践职业精神。

(三)情感体验

1.重视劳模精神的榜样作用。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光荣事迹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崇敬,进而成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标杆。以宁波“中国梦·劳动美”劳模巡回报告会为例,选取一批有带动力的劳动模范成立劳模讲师团,定期走进职业学校开展巡回报告,让劳模精神走进校园成为学生学习的精神动力。通过聆听劳模讲师团的报告,激发学生对劳模精神的钦佩之情,从而加强培育学生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础的职业精神。

2.重视优良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作为一种隐形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在学校中的表现是丰富多样的,对培育职业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职业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可以使职业精神培育的形式更贴近学生实际,内容更贴近学生心理,更有助于学生从情感上体验和认同职业精神。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作用,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校园论坛中宣传职业精神,或通过微电影、微阅读等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在各类展板和橱窗中开辟职业精神专栏,通过典型实例的展示为学生提供职业精神的情感体验。

(四)行为养成

1.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融入职业精神。培育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础的职业精神,离不开校园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公益活动、社团活动和科技文化活动等。例如志愿者公益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在活动中体现诚实守信的品质,积极融入团队,与同学和睦相处,共同创造活动成果,由此促进学生养成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础的职业精神。

2.在顶岗实习中提升职业精神。顶岗实习不仅是技能的训练,更是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养成职业精神的途径。优秀企业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在顶岗实习中,学生需要严格遵守企业的相关规定,积极与前辈、同事进行合作与交流,认真负责、严谨细致地完成工作任务。在这样一个真实的生产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自觉服从管理,协调团队合作,努力寻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7]为具备职业精神的职业行为养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1]章开沅.对外经济关系与大生资本集团的兴衰[J].近代史研究,1987(10):49-64.

[2]鲁春霞.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引领[J].思想教育研究,2011(6):30-33.

[3]陈忠禹.论大学生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通建构[J].学术论坛,2016(38):177-180.

[4]杨世忠.诚信的价值——兼论会计职业群体的核心价值观[J].会计之友,2017(1):2-6.

[5]徐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解读之“文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5):55-57.

[6]黄盈盈.新时期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诚信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2(5):60-63.

[7]王宇苓.关于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46-48.

G711

A

1005-6009(2017)84-0018-04

1.匡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2.黄可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院校德育;3.马佳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200062)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院校德育。

*本文系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职校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角”(项目编号:BJA140062,项目主持人:匡瑛)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