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蚕种催青质量的技术要点

2017-03-23蒙科俊

蚕学通讯 2017年2期
关键词:孵化率蚕种出库

蒙科俊

(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 400700)

提高蚕种催青质量的技术要点

蒙科俊

(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 重庆 400700)

蚕种催青技术直接影响蚕种孵化率、孵化整齐度、蚕体强健度,是减少饲养批次、提高蚕茧产质量的基础措施。

蚕种;催青;技术要点

蚕种催青不仅是使蚕卵顺利发育,而且还要保证蚕种孵化整齐化一、孵化率高、蚁体健康。因此,加强催青技术管理,提高蚕种催青质量,提高桑蚕种卵的日孵化率,作到适时收蚁,对完成高质量高品质蚕种生产任务和提高蚕茧品质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蚕种催青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1 做好催青前的准备工作,为催青成功打下夯实基础

1.1催青室的布置

蚕种催青涉及温度湿度的调节、人工感光以及后期黑暗处理。为了提高蚕种催青质量,一般要配备3-5间专用催青室。催青室必须具备保温、保湿、放热、光线充足、空气新鲜以及操作方便等条件,且催青前必须做好催青室各设备的全面维修检查工作及干湿计校正等其他准备工作,为下一步的催青工作打好基础。

1.2催青室的消毒管理

为做好催青室内室外的消毒,催青用具必须在催青前半个月进行全面洗刷,消毒。催青前5d,再次对室内和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洗、曝晒,用1%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和3%浓度的甲醛溶液喷洒消毒,再用硫磺薰烟密封 24h以上。在催青前2-3d(即蚕种出库前2-3d),再次冲洗室内室外和用具,并升温排除室内异味。通过上述措施以保证室内清洁无病毒,确保蚕种安全,为蚕种催青提供安全无毒的环境。

2 蚕种催青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和处理,是保证催青质量的核心环节

2.1蚕种原种出库管理

为了达到蚕种胚胎发育整齐划一,原种须在催青前2-3d出库,并密切关注胚胎的发育情况。一般情况下在18∶00点左右将蚕种从内库中移至温度在10-15℃的中间库保护处理24-48h,然后转移至自然温度(25℃)的外库24h左右,使胚胎发育临近丙2阶段。蚕种在出库到催青室的过程要及时密切检查胚胎发育情况,一旦胚胎发育到达丙2期后,立即按催青标准正式催青。

2.2做好蚕种催青起点胚胎丙2阶段的调节工作

催青中加温时的胚胎一般称为起点胚胎,一般为大多数达到丙2程度,个别是丙2-或丙2+时。起点胚子的齐一与否将影响以后几个胚子的整齐度进而影响蚕种的孵化齐一,因此必须调节好起点胚子发育整齐度。一般春蚕期气候条件好,正常情况下胚子开差1-2个发育时期,夏、秋蚕种因气候不稳定,胚子发育时期开差较大。因此首先要对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种卵的发育程度进行排序,并作标签记载,种卵发育慢的放在上层,种卵发育快的放在下层,及时进行调节,确保种卵发育齐一,保证蚕种安全进入催青室。其次是抓胚子的解剖观察,突出一个“早”和“准”字,如果起点胚子齐一,就按常规技术处理;如果不齐,应根据胚子发育程度按品种批次数量进行分室保护,胚胎发育达不到丙2程度的种卵应在15.5-17℃的温度条件下保护,当胚胎发育到丙2时,且有少数胚胎发育到丙2+时,温度要升至22.0℃,便可大大提高日孵化率。

2.3掌握好戊3胚子发育时期并及时高温感光

蚕种胚胎发育至缩短期即戊3胚子阶段时,温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对其化性影响明显增大。必须掌握好时期,及时进入高温室。如进入高温室过早则胚子发育不齐,如进入高温室过迟则会影响化性。因此,技术处理要严密,当大部分胚胎进入戊3,而有少部分胚胎发育达到戊3+,不见戊2时,蚕种卵要在25.5℃内保护,每天感光增至18h,这样既可以保证幼虫的体质健康,同时又能促进小蚕的生长发育齐一。

2.4做好己4期胚子观察以及其后的发育排队

蚕种胚胎的己4阶段是点青期胚子,也是遮黑适期的胚子,此时催青蚕种应适时进入全黑暗保护。在胚子发育到己3时,就要每天解剖种卵,并根据胚子解剖的实际情况,对种卵发育有显著差异的胚子,要采取调高或低0.5℃的催青温度及时进行调节,促使胚子发育齐一。当点青卵率占 20%-30%时即为己4见点时间,开始遮光,进入黑暗期保护。在蚕卵见点后约6-10h,进行发育排队。排队过早不能区分发育快慢,过迟难以区分。在发育排队的同时,分类剪开蚕种,剔除不受精卵、死卵多和发育极度不良的卵圈;同时要严防品种、品系、批次间的混淆。

2.5做好己5胚子的保护工作

己5是蚕卵的转青期,也是确定发种时间的胚子。由于己5胚子胚体壁全部着色、蚁体完成,浆液膜消失,容易干燥,如果湿度过低,蚕种平面水分散发加快,催青死种增多,蚁体缩小,孵化不齐;而温度过高,虽然孵化齐一,但蚁体虚弱,抗逆性差。因此要调节好催青室内的温湿度差,做好蚕种保护工作。

3 蚕种催青后期的保护以及管理

转青期过后种卵移出催青室后,进入补催青阶段。在种卵进入小蚕共育室(个体饲养室)之前,途中外温与卵内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温度要适宜。种卵到达目的地之后,要及时进入饲养室摊放,同时要采取黑暗保护。此时必须将室内温度升到22℃,干湿差3℃,室内温度每隔1-2h升高1℃,使温度逐渐达到 25.5-26.0℃,干温差1.5℃。当种卵胚子转青一致时,可适时收蚁;如果转青不齐一,可延长收蚁。

[1] 冯家新.蚕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2] 沈正伦,徐明,黄平,等. 云南蚕业起源与良种生产[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5):363-366.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8)。

猜你喜欢

孵化率蚕种出库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孵化率与雄蚕率调查*
卷烟配货出库流程的优化与应用
散粮出库 加快腾仓
“出库费” 应由谁来付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