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写好文章开头
——由《诗经》引发的思考
2017-03-23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周敏帅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周敏帅
新创见
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写好文章开头
——由《诗经》引发的思考
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周敏帅
文章开头是整篇文章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下文故事的开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引导读者读完全文起到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文章要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而“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意思是开头一定要语言简洁、优美、抓人眼球。翻开距今三千年的《诗经》,诗中对赋比兴的运用也许会给爱好写作的人写好文章开头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当然,文章不管如何开头,都要为正文故事的开展和主题的阐释起到领起和铺垫的作用。但是,写作更需要从整体上把握,不能单单考虑开头而忽略了文章整体构思和对主体的细节描述。
赋比兴 文章开头 方法举例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如何写好作文开头一直困扰着大家,那么怎样能够先声夺人,快速抓住读者的心呢?大家都知道《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以语言优美,叙事生动见长。那么,我们不妨翻开距今三千年的《诗经》,去借鉴学习。其“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直是古今学者不断研究和发展的对象。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还提出今人无论作文写诗,都离不开运用表现手法,而赋、比、兴正属于其中主要方法。
对赋、比、兴的解读、探析不断地发展变化,但是一切都是为我们的写作服务的。因此,今天我们翻过文学的发展历史,单单选取利于我们学习、理解的观点,分别看看“赋、比、兴”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大家是如何在写作中使用的。
一、开门见山,抓眼球——赋
所谓“赋”,即平铺直叙,铺陈、排比。“叙物”在铺陈其事的同时,和言情结合起来,将作者的情感与所写之物描写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在叙事类文章中,可以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快速抓住读者眼球,直截了当切入文章。
例如,《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意思是“有个农家的男青年,看上了一个女孩儿,于是怀抱着布匹来换丝绸。其实他的目的不是真的来换丝绸,而是找个机会来谈婚事。”本诗的开头,就是用赋的手法来记叙两位主人公是如何开始恋爱的。那么,运用这种叙述的手法就成功的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使故事非常的生活、真实,作者的娓娓道来的话语让读者很愿意往下看。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由一个织布的场景,引出主人公木兰,可是此时主人公却停下来手中的活,不再织布而是发出了声声叹息,从而引出了下文与父母的对话,从而展开故事,得知了木兰停机叹息的原因和顾虑“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杜甫的《石壕吏》中,开篇便写到“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开门见山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又交代了老翁逃跑的原因。这样简短的寥寥数字,激起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为什么要抓人呢?而且还是晚上抓,怎么不白天抓人呢?老翁到底犯了什么罪?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为后文主题的揭示埋下了伏笔。
那么,如果大家学会了这种开头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呢?
例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开头是这样写的:“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开篇三言两语就清楚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语言简洁,叙事直接。
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开篇写道:“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直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后文的发展设置了一个故事背景,同时读者也快速的了解到了院子的来龙去脉。
那么,假如我们仿照《桃花源记》的写法写自己的家,我们就可以用陶渊明写“武陵人”的方式,这样说:“我家里有几个人,我家住在哪里”;或者用鲁迅写“百草园”的方式,直接写:“我们家住在一个小县城里,据说这里出过许多位娘娘,后来为了修路,将这乌龙山的脖子挖断了,破坏了风水,后来便衰落了下来……”。
除此之外,赋的另外一种形式——排比已经成为写作中最常用的开头方式,同样我们在写自己家的时候可以这样说:“家,是出门前爱人送到手中的一壶热水;家,是进门后孩子蹦跳着贴进怀中的一张笑脸;家,是餐桌上冒着热气的一顿粗茶淡饭;家,是床头灯辉映下透着甜蜜的一张双人床……”
当然,在写人类文章同样可以采用这样铺陈的方式,点出文章的核心人物。
例如,如朱自清《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头一下子就点出了文章以“背影”为线索父亲。
同样的,你可以写:“我的父亲是个繁忙的公交车司机,我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在公交站点等车回家时,透过车窗与他相视一笑,然后各奔东西……”
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应该明白赋的作用,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让读者快速进入文章,了解故事梗概。
二、以此例彼 ,显文采——比
所谓“比”,即类比、比喻(历史原因,对于比的理解一直存在着两种分歧意见,即:比喻和类比,因为众口不一,此处不多解释。)是写作中最基本的手法,运用的已经非常普遍。
此外,“比”的另一个好处是,将多个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较,便于人们对比思考,有利于人们展开联想和想象。而且,用来作比的喻体相对于本体而言都会比较生动、具体,易于人们理解,能够更好地突出所述事物的特点,对主题的阐释和正文的阐述更有突出强调的作用。
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开头,通过“山”和“水”来类比自己的陋室因为他的存在就不觉得简陋,进而得出“何陋之有”的结论,彰显出自己的品德高尚。
例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晋陶渊明独爱菊”写出陶渊明的爱好的同时,又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来类比自己的志趣,和名人自旷更显出自己品味的高雅。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与徐公比美,邹忌在自己妻、妾、客的赞美之词中迷失了自我,后来邹忌对三人的言辞进行分析,得出自己受到蒙蔽的原因。进而由己及君,阐述君王亦是因为下属的有求于他、畏惧于他而不敢说出真话。行文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通过类比,很好的阐释了其中的道理,极具说服力,不可谓不精彩。
除了用类比这种形式开头以外,“比”还有另外一种形式——比喻。这种例子无论在古文中还是现代文中都更为常见。
例如,《诗经》中的《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例如,在迟子建的《黄鸡白酒》中第一章《红蓝线》的开篇这样写道“哈尔滨这座城,能气死卖胭脂的吧。长冬一来,寒风就幻化成一团团粉扑,将姑娘们的脸颊涂红了。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闻着霜的味道,就开始“猫冬”了。”通过比喻,哈尔滨的寒冷在姑娘的脸上和老人的鼻子上找到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天气的寒冷的同时,为后文写老人们身体弱,怕冷几乎不出屋描绘了一个恰当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为叙事设置了一个冬日的故事背景,紧接着为一个不怕寒冷的老人——春婆婆的出场做了铺垫。由此读者会联想到,这个活过九十的春婆婆到底是何许人也?自然而然的就将故事读下去了。这个文例刚好印证了清人黄生的写景原则,即写景包含比兴成分,在比喻的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和遐想。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拓展文本厚度。在写人的文章中如果能用好此种写法,定能抓住读者的心。
那么,我们还是以“家”为话题开头,你就可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家是那一团炉火,大家围坐在一起就有说不出的温暖;家是母亲的叮咛,永远环绕在耳畔;家是父亲背我上学的脊背,宽厚而安全;家是参天大树的根,无论枝叶多高,也要回到你的身畔。”
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应该明白比的作用,即:以此物例彼物,文章中描绘的事物并不是作者真正要讲述的对象,而是比喻的方法,来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思想感情。
三、活泼委婉,引联想——兴
所谓“兴”,又叫起兴。就是托物起兴,先言其他,然后通过一个事物引发联想,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对某个事物的观点看法、情感思想等。
通俗地讲,就是先兜个圈子,讲一个容易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事以后,再通过先前所讲之事引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在《诗经》当中这种做法也比较常见,作者往往为了咏叹某物,先谈及其它事物并由此引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例如,《关雌》这首诗先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两句诗将两只水鸟成双入对地出没于水泊中的沙洲上嬉戏觅食,和鸣求爱的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先把大家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再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主题,写出君子与淑女的爱情。雎鸠自古以来不仅是忠贞守信、有情有义的典范,而且还是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的象征。由此鸟的象征意义自然地与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联系起来。这种开头让人印象尤为深刻,唤起了对爱情的向往。
例如,《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是要写醉翁亭的,可是他却没有直接点出亭子,而是先说“环滁皆山也”,再说幽深秀丽的琅琊山,两峰中间的酿泉,然后写到“醉翁亭”是太守命名的,到了最后才说出太守就是自己欧阳修。可谓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一个有趣的欧阳修。
不只是在古文中出现“兴”的写法,现代文中也常见此类写法。
譬如,在丰子恺的《竹影》中,作者明明是要写小伙伴一起画竹影,然后引出父亲把我们领入艺术的殿堂,可是开头却写了我和弟弟在院子纳凉以及他们聊天的内容。
在鲁迅的《社戏》那篇文章,他的主题是写社戏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可是一开头却写了多件与这件事无关的其他情节。
在刘墉的《热笔与冷笔》中,他目的是要谈写作技巧的,却在开头先写了美国人嫁女儿时,按照当地习俗父亲要带着女儿跳舞,宾客们则要在一旁唱歌祝福。
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就是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调动大家想读文章的好奇心。
那么,如同前面提到的以话题“家”的文章,也可以用沈从文写《边城》的方法来写:“说到同安,大家一定都会想到同安影视城。我的家就位于影视城后的一个叫禹州香溪里的小区里。将门卡放在感应器上,就能进入小区了,这时映入眼里的是青葱的植物和一条宽阔的路,向前走去,有一个大大的水池,池里有数只姿态各异的飞禽金属雕像。踏过一旁绿草掩映的石阶,进到一栋高达二十层楼的建筑,通过电梯你就能抵达我家门口啦。”然后自然写到自己家的情况。
“兴”的写法就是这样,跟大家兜圈子,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写作主题。
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应该明白兴的作用,即:通过描写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再引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以及观点。
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赋”比较直接,开门见山;“比”较为生动,吸引读者;“兴”活泼委婉,引发联想。
当然,在实际写作中要根据选材和主题来确定如何开头,毕竟写作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法无定法。个人觉得刘墉对“赋、比、兴”的归纳较为通俗,易于理解。就像他说的:“开门见山、格物致知、迂回引带”。他还指出任何题目都可以把这三种方法想一遍,找出最适合,最容易下手的方法。甚至能将三者融合,以“兴”的方式带入,以“比”的方式申论,以“赋”的方式做结。
写作其实不是一件难事,但要写好它就需要大家平日里用心观察,勤加积累,不断练习。只有不断地思考和练笔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从容的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将你想说的话说到别人的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