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整合:让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再空洞
2017-03-23文|叶迎
文 | 叶 迎
课程整合:让道德与法治教育不再空洞
文 | 叶 迎
近年来,由于受社会、家庭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的现象有所上升。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经审查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92万余人,不批准逮捕16万余人,起诉108万人,不起诉5万余人。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提高孩子法制观念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课堂是实施学生品德与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利用好这个主渠道,全面落实《道德与法制》的课程目标,山东省青岛陵县路小学从文本入手,走出文本,加大课程的二次开发力度,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走出了一条系统、全面的学科融合之路,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与国家课程相融合
学校在道德与法制学科和国家课程之间,架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道德与法制课在国家课程中涉及的内容,不在品德课上重复,而是适当整合和延伸。如在执教《品德与社会》教材六年级下册《爱惜名誉》中,“社会义务”“社会贡献”这些名词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晦涩难懂。我们就联系语文教材中《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进而提炼出只有自尊、自爱、自强,才能抗拒诱惑,不违反国家法纪的观点。其实语文课本中许多的课文都是这种情理相通的文章,我们把《道德与法制》教材中的内容逐一进行梳理,与相应的语文课文进行匹配链接。融合以后的教材具有时代气息,也便于学生做课前调查和网络资料搜集,使课程学习更加具象化和生动化。
再如,在小学音乐课本当中,有部分歌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对学生的情感、思想情操、道德观念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我们就将这些歌曲提取出来,嫁接到《道德与法制》课。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教育,使他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让他们的良好品德逐渐得到培养。
与实践活动课相融合
课程不只包括教材,社会实践、课外学习资源的拓展都是重要的补充。我们将社区作为品德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陆续在社区开展法制宣传讲座、卫生环保调查;参观消防队,听消防队员讲安全知识,到社区为居民普及消防知识;重阳节到社区给老人表演节目,春节到社区送自己写的福字和春联等。这些活动紧密结合品德教材相关内容,提炼法制相关内容,让学生带着课堂中的知识和问号去实践,再把实践所得带回课堂。学生在活动中,学到了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与经验,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观念,增加了社会阅历,丰富了情感体验。
与专题教育和主题教育日活动相结合
作为海洋教育特色学校,我们还积极寻求更加广阔的海洋教育资源,先后走进了极地海洋世界、海底世界、北海舰队基地、海洋研究所、高新区建设园,课本上呆板、枯燥的文字知识变成了生动、直观的画面,学生对海洋的关注度迅速提高。校园里随处可见学生们精心设计的海洋绘画、贝雕设计图等实践作业,随时可以听到学生们对时事新闻中蓝色海疆问题的议论和关心。学校还举行过“捍卫海疆”舰模比赛,代表青岛市小学生参加极地“雪龙号”考察团送行仪式、山东省海洋科普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全面增强了学生的蓝色国防观念、忧患意识,积极营造关心和支持国防教育的浓厚氛围。
在重大节日、主题教育日,学校都会抓住教育时机,结合《道德与法制》中的教学内容,广泛开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如,道德讲堂,国庆、建队日以及入队仪式,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活动,“传唱四好少年歌曲”“认知党恩、认知祖国恩”等实践教育活动,进一步培育学生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情实感和民族自豪感。
《道德与法制》课教学是一个塑造小学生美好心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过程。如何上好、如何整合,从而达到最佳效果,需要老师们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只要教师富有一片爱心和诚心,就能实现学科教学的华丽蜕变。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陵县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