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建设特色鲜明 优势突出的高等医药院校而努力奋斗

2017-03-23成都医学院余小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四川省办学学校

成都医学院 余小平

·特稿·

为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等医药院校而努力奋斗

成都医学院 余小平

医学教育;高等医药院校;发展战略

秋风送爽迎佳节,丹桂飘香庆华诞。在这个收获和感恩的金秋9月,我们相聚在香城新都的美丽校园,共贺成都医学院70华诞,回顾砥砺奋进的峥嵘岁月,放飞改革发展的激情梦想。

70年前,刘邓首长领导下的第二野战军豫皖苏军区,一所军中随营学校诞生了,她就是成都医学院的前身——豫皖苏军区卫生学校。解放战争中,学校随英勇的18军从河南纸店出发,横渡长江、挺进西南、解放西藏、守卫边疆,历经57年军队历程和12次调整改革,2004年从军队移交四川省管理,更名成都医学院,成为独立设置的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

70年风雨兼程,历经坎坷,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从建校初期战斗打到哪里,课堂就设在哪里的随营学校,到50年代的高原办学,60年代回迁新津,70年代定址天回,再到2012年主体搬迁新都,目前,学校两个校区占地1300余亩,有12个教学院系;建成国家级教学平台4个,省厅级教学科研平台19个,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13个;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0余个。

70年拼搏奋斗,砥砺前行,学校办学层次不断攀升。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为部队基层培养应用型卫生人才。1999年并入第三军医大学后,开始独立开展本科教育和联合培养研究生。近5年来,学校相继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标志着学校办学层次和办学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目前,学校已提出按大学的内涵标准建设我校的战略构想,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办学层次再上新台阶。

70年辛勤耕耘,春华秋实,学校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军队时期,学校坚持政治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训练两手抓,培养了上万名“分得去、留得下、用得上、信得过”的军事医学人才,被誉为西南战区卫生干部的“摇篮”。广大校友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涌现出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万琪、我军第一位硕士女副团长张可等一批优秀军人校友。移交地方后,学校更加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精神。我校学生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先后斩获全国总决赛一、二等奖,成为省属医学院校参赛队伍中的佼佼者;在国家和四川省组织的各类大学生专业技能、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学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连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近5年连续保持在95%以上。数万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多成为专业技术骨干,有的担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并涌现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谭晓琴、“中国好人榜”人物程菲等一批优秀学子。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不仅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更得到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充分认可。近年来,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的本科专业,调档线大幅超过各省控制线,临床医学专业调档线连续4年超过一本控制线,今年在省内有3个专业按一本招生,4个二本专业的调档线超过一本线。

70年含英咀华,刻苦攻关,学校科技工作不断进步。在军队时期,学校注重军事医学相关研究,广大教师在艰苦条件下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军队科技成果奖。移交地方后,学校投入资金数千万,搭建科研学术平台,引进和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实施“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计划”,一大批科研学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仅在高等级课题申报上担起了重任,而且在世界生命科学顶级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论文。学校从2006年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零突破”以来,已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90余项。

70年尊师重教,唯才善举,学校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在军队时期,学校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军优秀教师等骨干力量,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移交地方后,学校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通过高级学术顾问委员会、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聘任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指导学校发展、开展传帮带;通过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开展青年教师培训等措施,师资队伍不断壮大,骨干教师快速成长。学校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20多人,高级专业技术骨干近300人,校本部博士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33.5%,博硕士已达88%。

70年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学校为民服务持续推进。学校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通过人才培养、政策咨询、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和资源共享等形式服务社会,赢得了广泛赞誉。特别是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成立“博爱学校”安置灾区儿童,接收治疗重灾区伤病员,组建医疗服务队、心理救助队和卫生防疫队赴灾区服务,为抗震救灾做出了学校应有的贡献。

70年追求卓越,内涵发展,学校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学校始终把打造办学特色作为推进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抓住社会急需,找准发展方向,着力打造老年医学和儿科医学“一老一小”办学特色。以牵头创建的四川养老与老年健康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与中国老年医学会及国内外一批优质资源开展合作,在老年健康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临床治疗和学科建设“五位一体”发展上形成了影响力。与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共建“成都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开启了儿科医学办学特色的新探索。

70年开放包容,汲养四方,学校对外交流不断拓展。学校高度重视与地方政府、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教医研合作,通过聚合各方资源、凝聚四方才俊,形成了绵绵不绝的发展动能。目前,学校已与10多所海内外高等学校、20多个地方政府和100多家企业、医院、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

70年坚定信念,把准方向,学校党的建设成果丰硕。70年来,学校始终加强党的建设,打造了一支听党指挥、不怕困难、能打胜仗的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确保了党对学校的绝对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了数万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弘扬军队院校优良传统,形成了独具成医特色的校园文化。

回顾学校70年的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成都医学院所走过的路,是一条与国家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与军队共荣辱、与教育共发展的变迁之路、实践之路、创新之路、发展之路。一路走来,一代代成医人用鲜血、生命、汗水、泪水和情感、智慧,凝练形成了“特别讲政治,特别顾大局,特别守纪律,特别讲奉献,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博学博爱,精益求精”的成医校训,“玉汝与成,至善弘医”的成医精神,“根于军魂,本于医道,突出应用,追求精淳”的发展特色。这些都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成医人继续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再铸辉煌的精神动力,需要我们持续坚守和不断传承。

在举校同庆的时刻,我们万分怀念刘伯承、邓小平、张国华、吴芝圃、谭冠三等在学校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做出过特殊贡献的老首长们,怀念在艰难岁月中带领学校奋力前行的宋永珍、崔殿辰、王左等老领导,怀念在艰苦条件下推动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老专家、老教授和老前辈。正是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成就了成医美好的今天。

我们深知,成都医学院取得的每一份成绩,离不开一大批对学校情深似海的单位、组织和个人,我们必须要一一感恩。感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让我们有机会继续为国民高等医学教育贡献力量!感恩西藏军区、成都军区、总后勤部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始终为学校办学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感恩第三军医大学、四川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等主管单位,感恩国务院学位办、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四川省发改委、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四川省科技厅等职能部门,感恩成都市、新都区、金牛区等各级党委政府,正是你们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学校才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全面建设的跨越发展!感恩国内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正因为你们的大力支持和团结协作,才推动了学校教医研工作的全面进步!感恩一代又一代成医师生、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正是大家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才推动了学校在历史的浪潮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当前,学校面临着国家和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大健康产业推进、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挑战。如何找准学校定位,谋划学校发展,从容应对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是摆在全校师生面前的重大课题。历史告诉我们,固步自封就会自毁长城,创新发展才能永葆生机。学校的办学目标,必须始终朝着更高、更优、更强的方向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我们的成医梦想就是按照医科大学的内涵标准建设“8个成医”,夯实再上台阶的发展基础。一是建设人才成医。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提高学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坚持师资队伍的主体地位,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教师人才队伍;坚持管理队伍的骨干地位,打造一支能担重任、敢于负责的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建设特色成医。在养老与老年健康、儿童健康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临床治疗和社会服务上,不断提高贡献度和影响力。三是建设开放成医。深化校地、校企和校际合作,加强国际交流,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资源共享水平。四是建设创新成医。积极推进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打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化、制度化和常态化。五是建设内涵成医。在反映办学实力的学科专业、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高水平附属医院建设上,不断取得突破。六是建设人文成医。大力弘扬军旅文化,打造成医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作用,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七是建设美丽成医。不断完善新老校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环境美化工程,建设生态、美丽校园。八是建设幸福成医。在生活保障、收入待遇和子女就学等方面,切实解决好大家最关心最担心的现实问题,不断提升师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经过70年的风雨淬炼,成都医学院已在国家高等医学教育的序列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肩负起历史重任,以重于泰山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逆水行舟的危机感,不忘初心、奋勇前行,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等医药院校,为国家特别是四川省和成都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本文系成都医学院党委书记余小平在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内容有删减)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705.R.20171020.1837.002.html

10.3969/j.issn.1674-2257.2017.05.001

G649.2

A

猜你喜欢

四川省办学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前三季度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四川省 多举措增强2500万 农民工获得感
学校推介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