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成长共同体:破解学校发展之困

2017-03-23文│夏

教育家 2017年23期
关键词:杭州市师资青年教师

文│夏 泳

教师成长共同体:破解学校发展之困

文│夏 泳

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关系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系着每一所学校的兴衰。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中学,有这样一个组织,里面有这样一群青年教师,他们有名师的指点,有共同进步的决心,有成为一个好老师的愿望,这就是“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成长共同体”是学校教师培育工程的一项特色工作,其基本思路是聘请名师,引领几个同学科青年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升他们的教育科研或课堂教学水平。

发展与师资的矛盾

2012年,浙江省教育厅根据国家教育改革试点要求,制定发布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乘着改革的东风,学校把握机遇,以“多样化、选择性”为改革原则,开启了跨越式发展的新航程,旨在实现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发展的目标。

要实现这一改革目标,不仅需要学校在管理上动脑筋、花心思,更需要有作为改革中坚的师资力量做保障。学校需要老师们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适应新的改革环境,适应新的课程标准,适应新的学生需求。现实的问题是,老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并不愿意改变,而年轻老师虽然乐于吸收新东西,却缺乏选择和方向,需要较长时间的摸索与积淀,发展与师资之间的矛盾显现出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正当学校改革陷入师资困境的时候,一次教研活动,为学校提供了破解难题的钥匙。2013年初,物理组几位年轻教师外出参加教研活动,观摩了省物理特级教师赵力红老师的一节展示课,他风趣的讲解,丰富的课堂演示实验,不仅牢牢吸引了听课学生的目光,更拨开了几位年轻老师的心中的迷雾—“这不正是我们想要的新课堂吗?如果有这样一位老师做我们的师傅,该是多么的幸运!”返校后,几位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和学校进行了交流,刚刚上任的王书力校长听后,非常赞同他们的想法,并且预感到这可能是学校师资发展的破局之路。

2013年9月,在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赵力红老师欣然接受了物理组五位青年教师组成的“徒弟团”,并立即开始了对他们在教科研和课堂教学上的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五人团队”在赵老师的引领下,取得了课堂演示实验开发的突破性成果,首次获得了浙江省和杭州市演示实验评比两项一等奖。自2013至2016的四年里,团队连续获得30多项省市,乃至国家级大奖,并在课堂教学上取得佳绩,多次在省市级教研活动中展示开课,还开发并出版了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及教材《不可思议的物理》。在“五人团队”的激励和带动下,物理组全组也有了质的改变,新的课堂模式在全组铺开,成为学校的品牌,先后获得余杭区示范岗、青年文明号、杭州市学科基地等荣誉称号。

由点及面,形成特色

物理组“名师引领五人团队”模式的成功,给学校管理层带来了很多感悟与思考,如果能将这种模式向全校所有学科铺开,必定能很好地解决现有的师资问题。

于是,学校梳理了“五人团队”的发展过程,提炼出以下几点重要经验:一是几位同学科的青年教师志同道合;二是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学科名师;三是以专业中某一个点作为成长的重点;四是团队的规模以4-7人最佳。

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学校在2015~2016两年间,在语文、化学、历史、数学、政治等学科铺开了成长共同体建设。两年多来,学科共同体内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涌现了十余位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并有多位老师被确定为“杭州市新锐教师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学校的师资难题正在逐渐地被破解,而“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也正在成为学校“土生土长”的一项有特色、有实效的工作,获得了上级教育部门和浙江教育频道、浙江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的肯定与推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普通高中深化课改之路虽然有困难、有坎坷,但谁又能说,机遇不在挑战中呢?学校发展中的难题往往就是一项成功的教育举措的开始,只要有心,事在人为!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中学)

猜你喜欢

杭州市师资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