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条具有内涵特质的“得胜路”
2017-03-23王作生徐建勇
文 | 王作生 徐建勇
走一条具有内涵特质的“得胜路”
文 | 王作生 徐建勇
2014年是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内涵发展·师德建设与方法创新”主题年。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积极响应,自觉地站在更高位置上思考,坚定地以创新精神办教育,在教育中求创新,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特色鲜明、成效卓著的“得胜路”,为新区教育的内涵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返本究源 从“心”开始
规范人身只是教育的表层,引导人心才是教育的根本。只有走进人心、打动人心、激活人心,“人的教育”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高中学习科目多、学业难度大、学习任务重,学生焦躁心理日益突出,偏科现象越发明显,学习方法策略模糊不清。为此,学校成立了最优心理工作室,引入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将心理教育与高考策略有机结合。聘请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专家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指导,同时对老师进行培训,让元认知心理技术与教学同步前行。
在操作过程中,采用生生、师生、师师互动的方式让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落地生根,在“师之教”与“生之学”中得到更完美的实践与运用。在心理干预与调适工程的影响下,学校教师解放了思想,开阔了思维,积极主动地把元认知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学生通过S-E-R(指情绪反射,S代表刺激事件,E代表情绪,R代表行为)与学科策略的学习有效解决了自身存在的诸多心理困惑与策略困惑。
继往开来 慎终追远
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产生了博大精深的智慧,我们的民族因此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虽然沧海桑田、世易时移,但是蕴藏着丰富的道德智慧的国学精粹应当超越时空、传之久远。学校努力开发“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探微”校本课程,目的在于催生“继承民族文化精品,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风尚,将中华文化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接触文化经典、提升国学底蕴、加强思想修养,以五千年文明智慧的熏陶促进养成教育的升华。学校以经典诵读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国学讲析、传统节日风俗研究、国学经典诵读、国学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学生浸润于中华文化,在文化底蕴积淀的过程中助推传统道德与现代精神的熔铸与塑造。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在吸取世界上其他民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必须自觉呵护民族之魂,壮大民族之根,这样才能在列强环伺中依然巍然屹立,卓然不群。学校深感传播国学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多年来沉潜下来,认真钻研,引领学生萃取精华,获得幸福。
适材适所 各得其宜
学校以“自得·胜我”为办学理念,以“做最优的自我”为育人目标。“自得”是主体实践与主体愉悦的和谐统一,自主实践、自主体会、自主收获,故“自得其乐”;“胜我”是个体实际与个体发展的和谐统一,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故“战胜自我”。最优教育不拘泥于目标最优,而是过程最优。最优教育不一定是群体中的最优,但一定是个体相对自我发展的最优。学校坚定地认为,“适合的才是最优的”。“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最优质的高中教育”是学校的教育信仰。
学校构建最优教育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多元活动为载体,贯彻实施最优教育理念。一是提出最优素养20条,并结集成《最优素养宣讲》,以此促进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品德之人。二是开发适合学生的《自得·胜我》系列学科校本教材。三是建立、健全多角度的最优教育评价体系。四是建构、实施“136”德育工作模式,助力生命成长。五是“一日最优课”还学生评教话语权,保障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完整而深刻的生命体验的权利。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得胜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