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战线上的忠诚“老兵”
2017-03-23范少军杨敏
文/范少军 杨敏
信访战线上的忠诚“老兵”
文/范少军 杨敏
71岁的西安市纪委退休干部原定宇,从市纪委研究室退休已10年,却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市纪委信访接待岗位接待群众来访四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来访群众的广泛好评。2016年“七一”前夕,被西安市纪委机关党委评选为优秀共产党员。
思想上与时俱进
十年间,他订阅报刊3份,坚持每天阅读,特别是党报党刊,深刻领会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经常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主张宣传给身边的群众。
从事信访接待工作后,原定宇为自己定下了“党规党纪必学;纪检杂志必看;当日新闻必听;社会热点、历史背景、群众实情必知;机关办事流程必通”的要求。同时,他还时常关注央视、凤凰和秦岭夜话等广电访谈节目,认真向主持人学习,寻找问题症结、讲究对话技巧,满腔热情为大众服务。
积极帮群众排忧解难
一直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发挥着余热。2011年9月,已退休6年的原定宇突然接到单位领导电话:“现在委里需要你,请辞去市武术协会的社会工作,从事纪检信访接待,发挥余热。”
在接到通知后三天,原定宇即到岗上班。到岗后,他认真学习信访接待业务,始终坚持递茶微笑、礼貌待人,以平等、爱心、随和的态度面对访者,耐心答疑解惑。通过听、辩、析、判了解来龙去脉。凡事实清楚,有证据线索,被举报者存有过错,则对行为肯定,支持正当上访。在接访中,他同信访室其他同志一样,认真做好来访登记、材料转呈事项,及时查询电话告知流向等各项工作,并向来访群众一再叮咛,要积极配合受理部门做好调查工作,以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2014年8月,西安市灞桥区某村党支部书记来访,对因其该村村主任贿赂当选一事向街办反映,非但没有查处村主任违规行为,反而对他本人做出停止工作的不公处理,虽多次反映没有结果。原定宇及时按照程序处理此事。经过他的多方奔走协调,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恢复了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
指导群众写好材料
来到信访接待岗位后,原定宇清醒地认识到,信访接待是党和政府倾听民声、纪监机关受理举报事项的重要窗口,在这里只有坚持对党和人民负责,才能维护好党政公信力,保持社会稳定。
“无事谁信访,诉解路漫长”。信访接待政策性强,涉及面复杂,原定宇一贯坚持“绝大多数群众是明白事理的,来一趟等候排队不容易”的接访理念,热心处理每一起群众来访。针对接访中经常会遇到访者东奔西撞,诉求迟迟不得解决、上访者怨天怨地就是没有怨到自己的情况,原定宇通过分析总结归纳出:“要找对门,以证据线索说话,文字材料表述清楚,如实反映不走样”信访举报材料四要素,并指导来访群众将撰写材料格式化,分项提示列开,并将内容制板悬挂于接待室。来访者纷纷举起手机拍照,连说:“这太好了,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近四年来,通过他指导修改的群众信访举报件2400余件,更好地发挥了信访举报发现问题线索的作用。
耐心化解矛盾纠纷
从事信访接待工作后,原定宇发现,在日常的接待中,属于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接访大约只占来访的百分之十。访民来自不同地方、阶层、行业,其年龄、个性、文化程度,认知能力千差万别,其间不乏因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的。
2015年6月的一天,原定宇接待了一位来自某干休所80多岁的团职独居离休干部,他反映个人1.2万元报销款被该所会计贪污。经过了解,老人就此事向有关民政部门举报反映了近三年,其反映的问题可能是一场误会。在与离休干部的交谈中,原定宇仔细研判,得知被反映会计能够提供凭据证明等情况。看到老人满脸愤懑,原定宇从化解心结入手,将事情认真分析,再设法缓和老人与会计的关系,做工作让老人认会计为“干女儿”,最终消除了老人的疑惑,老人还向他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通过多年的接访,原定宇透过现象看本质,总结出上访目的无非是“利益”二字,和追求心态的平衡;吃饭、乘车、住宿、摊时间,是有成本的,当然还有群众上访中个别工作人员存在“人难见、脸难看、事难办”的作风问题相互纠葛,才最终导致群众出现越级上访、长期上访缠访等问题。为此,他将心比心化解群众怨气。“现在国家关心民生,要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经济损失可以通过自己劳动创造财富,何必这样无意义地浪费时间精力?”“上有规定,历史具有时效,一般情况下不再折腾”等细致贴心的劝说。通过他的努力,4年间共有20余人在他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下,自愿息诉罢访,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与上访群众交朋友
工作中,原定宇充分认识到市纪委信访接待是一线岗位,同时他也以老党员的情怀,面向基层、机关部门以岗代培。四年多来,经他言传身教者有数十名同事,大家相互之间彼此信任,相互尊重,都已成为忘年之友。他常以接访经历、心身感受启迪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每遇问题相互及时研究应对之策,处理事务配合默契。通过他的“传、帮、带”,这些年轻同志返回工作岗位,大多成为接访骨干,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在来访群众中,经他指点有近百人受益,还与他成为朋友,经常保持联系,不时有人重来故地,专门看望他这位“特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