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引证概念模型建构与分析

2017-03-23朱大明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论著科技期刊参考文献

■朱大明

《防护工程》编辑部,工程兵科研三所,河南省洛阳市龙门西山路3号 471023

”“引文”“引用”“引证”“引文分析”等是论著创作、编辑出版、期刊评价以及文献分析、科学计量学等领域广泛使用的基本概念。诸如参考文献的检索与引用动机,引文在论文中的引证作用与稿件质量鉴审,引文标注和文献著录格式规范化问题,文献引用与抄袭剽窃的界定问题,以及科技期刊引文计量分析和科技期刊评价等问题,都与这些概念密切相关。然而,学术界对这些基本概念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和严格的界定,尤其是“参考文献”与“引文”“引文内容”“引用内容”等概念的模糊、混淆或歧义[1],以及概念体系和思维框架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科学论著中引证的失范,影响了文献检索、参考文献引用和引文分析的实效性,进而降低了基于参考文献统计和引文分析的影响因子等学术评价指标的可信度。新版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修订了“参考文献”的定义[2],并补充了阅读型参考文献和引文参考文献这2个重要概念,而如何正确理解、明确区别并进行相应的标注和著录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新问题。

Garfield[3]开创性地提出了引文索引应用于科学评价和引文之间知识联系的最初思想。Small[4]则提出了引用内容分析的概念,指出了引用内容分析的研究方向。刘则渊等[5]系统构建了基于引文分析学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理论和方法,认为从Price、Garfield到Small,已确立起日臻完备的引文分析理论和方法。马凤等[6]采用问卷调查实证法研究引文动机,并指出应进一步明确参考文献和引用的定义、特征、界限、标注方式。 梁永霞等[7]基于引文之间知识联系与流动的思想,论述知识流动理论是引文分析学的理论基础。李正风等[8]借用生态学原理阐释了引文动机,指出引文与论文是一种共生关系。Zhang等[9]提出引文内容的语法和语义分析框架,指出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描述施引文献与被引文献之间具体的情景关系,弥补传统引文分析中忽视引文语义的不足。齐燕[10]初步探讨了引用语义化相关问题,指出应基于引文及其上下文语义关联并针对引文内容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分析被引文献对施引文献支持的作用和程度。陈丹等[11]论述了基于引文的参考文献评价功能的实现及其正确途径,指出目前在学术评价和文献计量学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被引参考文献的数据表象,缺少对引文内容的审查。陆伟等[12]为引文内容分析设计了面向引用关系的引文内容标注框架,包括引文分类标注体系、引文对象(内容)标注体系和引文属性标注体系,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刘盛博等[13]从引用内容分析的概念、范畴、步骤和功能等4个方面构建了引用内容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赵永青等[14]采用随机抽样等实证法分析期刊论文参考文献著录准确度、引文内容的准确度,以及引证有效性等学术引证状况,揭示了仅采用参考文献引用率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的缺陷。祝清松[15]以全文本内容引文分析的视角,从语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归纳了影响引文价值测度的引用频次、引用位置、引用类型和引用主题等关键因素,提出科技文献引文价值测度的改进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上述有关引文分析学的研究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单纯的引文计量分析,但多是从科学学、科学计量学或文献情报学角度对引用内容分析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探讨,其中文献[14-15]则为学术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引证内容实证性微观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先例。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科技编辑出版视角,通过“科学引证”的概念分析[16],构建一个能综合且简明表达科学论著、参考文献、引文内容等相关概念及其内在关系的系统性概念模型,以期为参考文献检索引用、引文内容鉴审、引用格式规范化、科技期刊引证分析和基于引证分析的期刊评价、期刊选题策划等提供一个整体性的思维框架和理论。

1 科学引证的基本概念

科学发展史和科研实践表明,科学的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的连续性、继承性、交叉性和批判性;在科学文献体系中,各文献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即文献之间存在相互引证。“引证”,即引用事实或文献资料作为确立论点、参订疑难的证据。“科学引证”(有时称学术引证,简称引证或引用)的概念可定义为在科学论著中引用参考文献的相关信息内容(即引文或引语)所作的学术论证。引用自参考文献的相关信息内容,包括论题、观点、概念、理论、方法、结果、结论、事实、数据、图、表等;学术论证,则是引文为论著的创新性、科学性、可靠性或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比较或数理推导等发挥论据、借鉴、参照或批评(反证)等学术论证作用。

科学引证的概念源于科学著述。在科学研究和著述活动中检索、引用、标注并著录相关文献,是科学交流传播的途径,体现着科研成果的效用和价值,反映了科研工作和专业学科之间的继承、交叉、渗透和批判关系。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引证和标引规范随着科学著作权制度的确立而逐渐形成,参考文献的引用及其标注和著录已经成为科学论著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分析,科学引证反映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表达了对前人或他人学术成果的尊重,也体现了对著作权的保护;同时,以被引文献为参照系,对论著进行学术鉴审也是编辑和专家审稿的一个重要途径[16-18];参考文献的引用鉴审和著录格式的规范化更是科技编辑出版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实践内容。

有关科学引证的量化研究已确立了一些经典的理论和方法。Garfield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是科学文献计量学的标志性成果。科学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相关文献检索系统;SCI等引文数据库和引文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学术交流研究、科学史研究、学科知识交叉渗透关系分析,以及科学发展预测等,并可作为科研和期刊评价的参考和工具等。科学引证有着丰富的科研、著述和编辑出版实践基础,不断探索科学引证的理论、方法和规范以完善其理论体系,对科技创新发展、学术交流,尤其是科技编辑出版都具有积极作用。

2 科学引证三要素

基于科学引证的概念可以认为,科学论著、参考文献和引文内容是构成科学引证概念内涵的3个基本要素。

2.1 科学论著

科学论著是指科学领域带有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学术论文、著作的统称(简称论著),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学术性和创新性的基本特征。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19]。学术专著则是系统、深入论述某一研究专题或研究对象的科学著作。科技期刊论文是数量最多、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科学论著发表形式。创新性内容是论著的发表价值所在;但由于科研的继承性、交叉性和批判性,任何新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已有知识基础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取得的,任何论著都不可能是绝对意义上的“全新”,其内容必然由基础知识内容、引用参考文献内容和学术创新内容3部分按照其内在的逻辑思维和论证关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20]。

2.2 参考文献

《规则》对参考文献的定义为对一个信息资源或其中一部分进行准确和详细著录的数据,位于文末或文中的信息源,分为“阅读型参考文献”和“引文参考文献”(有时简称文献)。阅读型参考文献是“著者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阅读过的信息资源,或供读者进一步阅读的信息资源”;引文参考文献是“著者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信息资源”[2]。参考文献按其出版形式划分,包括普通图书、报纸、期刊、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电子资源等;按参考文献的著录对象划分为专著、专著中的析出文献、连续出版物、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专利文献、电子文献6大类型[21]。参考文献也称被引用文献,是论著作者检索、筛选的供创作引用或参考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对于完整的论著,参考文献是其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编辑或审稿专家核实引文内容的依据,是引文分析者编制引文索引或进行引文计量分析的基础[21]。

2.3 引文内容

引文内容是根据学术论证的需要在论著中表述的引自参考文献的具体信息内容,可简称为引文。“引文”可定义为学术论著对引用自参考文献的信息内容所作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人们往往将引用参考文献的行为、被引用的参考文献及引用内容统称为“引文”。对此,建议统称的科学引文或学术引用概念宜由“科学引证”表达,而“引文”应专指在论著中对引自参考文献的具体信息内容的表述。引文类型一般简单分为直接引文和间接引文;按目的和作用,可划分为继承性引文、指示性引文和批判性引文[22]。按表述形式可具体分为摘录式引文、复述式引文、报道式引文和指示式引文[23]。其中,摘录式引文和复述式引文与引文参考文献相对应;报道式引文和指示式引文由于只是在论著中提示为撰写论著而阅读过或供读者进一步阅读的信息资源,因此与阅读型参考文献相对应,也可理解为广义的引文内容或引文。引文内容包括参考文献中概念、观点、见解、理论、假说、原理、技术、方法、图表、公式、数据、现象以及事例等。

3 科学引证的概念模型及其解析

3.1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是用文字、符号、图表等描述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联系及逻辑关系的具有独立含义的思想模型,其目的是确定某领域内公认的基本概念、术语,并以显式方式描述这些概念及其联系,从而为实现人们对事物和领域知识的共同理解提供概念基础。以科学论著、参考文献和引文内容三要素为顶点,以科学引证动因、科学引证规范、科学引证效能为三边构建科学引证的三角形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科学引证的概念模型示意图

3.2 模型解析

科学引证概念模型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一是科学论著与参考文献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是参考文献与引文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三是引文内容与科学论著之间的相互关系。

3.2.1 科学论著与参考文献

科学论著与参考文献的相互关系是基于科学研究的继承性、交叉性和批判性动因的文献论题相关联的双向互动关系。科学论著的选题和创作需要检索、分析相关参考文献并引用其中的信息内容,作为论著学术论证的论据进行必要的论证和阐述;基于相关文献的检索、分析,则可启发新的论著选题和思路,并提供研究基础和起点。科学论著与参考文献的相互关系对应于科学引证的语义相关性。参考文献检索引用应遵循代表性和相关性原则。科学论著与参考文献的交互关系涉及科学引证的文献检索、参考文献引用动机和引用原则、参考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基于引文计量分析的学术评价、科学交流与学科结构关系分析、学科发展趋势预测等。在科技编辑学领域,主要涉及论著参考文献引用动机和引用原则、科技期刊参考文献计量分析,以及基于引文计量分析的科技期刊评价和科技期刊选题内容分析等研究方向。

3.2.2 参考文献与引文内容

参考文献与引文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基于学术规范和著作权保护的参考文献信息资源著录与其中引用内容表述和标注的规范化双向互动关系。论著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在文后(或章节后等)的著录是在论著正文中引用信息的来源(即提供引文的信息资源);引文内容在论著中的表述和标注(引文)是对参考文献的合理、合规、合法引用。参考文献著录和引用内容的标注构成完整的参考文献著录和引文标注体系(如“顺序编码制”或“著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与引文内容的相互关系对应于科学引证的语法规范性。参考文献著录和引文标注应遵循合法性、合规性原则。参考文献与引文内容之间的交互关系涉及著述与编辑中参考文献引用行为规范、文献著录和引文标注规则、著作权保护、抄袭剽窃的检测鉴定等。在科技编辑学领域,主要涉及参考文献引用和著录的规范与规则、著作权保护,以及对论著抄袭剽窃的检测、鉴定等研究方向。

3.2.3 引文内容与科学论著

引文内容与科学论著的相互关系是基于科研创新的学术论证的必要性和充分性的双向互动关系。论著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应用价值等需要引文内容作为论证依据;引文内容则对论著具有学术论证和阐述功能,在论著中发挥必要和充分的学术论证作用。引文内容与科学论著对应于科学引证的语用有效性,即引证内容分析。论著中的科学引证应遵循必要性和充分性原则。引文内容与科学论著之间的交互关系涉及引文类型与内容分析、引文的学术论证功能、引文-正文的语义关联和引文的语用效果分析等。在科技编辑学领域,主要涉及基于引文的论著创新性和科学性评审、引文-正文的语义关联分析、引文的语用效果鉴审,以及基于数字化科技期刊语义出版的知识分析、知识关联和知识挖掘等研究方向。

4 科学引证概念模型的启示

基于科学引证概念模型解析,有助于科技期刊编辑进一步明确科学引证与科学论著、参考文献、引文内容(引文)等概念内涵及其逻辑关系,从科技期刊论文(论著)系统整体的内容创新性、论证科学性和表达规范性方面,高度认识和把握参考文献的引用动机和行为,注重论著中引文的合理表述及其学术论证作用,强化科学引证规范,拓展引文分析和鉴审的内涵,完善编辑理论和方法。

科学论著与参考文献的语义关联是双向互动的。论著作者需要检索、引用参考文献用于学术论证,编辑和审稿专家则能以参考文献为参照鉴审论著学术质量;而基于已有相关文献则可从多方面启发论著的选题。如:以参考文献的研究空白点为选题;以对文献内容作深化或拓展研究为选题;以参考文献中的理论、方法或技术等应用研究为选题;以基于不同学科文献内容之间的交叉问题为选题;以参考文献内容的比较研究为选题;以基于文献的论题、观点、思路或论据、结论的借鉴、类比确立选题;以文献提出的问题或课题为选题;以对大量文献的综述为选题;以针对文献内容展开质疑或商榷为选题;以对文献论题的争鸣为选题。这一方面提示作者应注重广泛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以确定有学术价值的论题,另一方面有助于编辑、审稿专家以参考文献为参照系,对论著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给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更启发了科技编辑基于参考文献的统计和内容分析策划选题、组稿和设计期刊栏目,主动组织和引导学术交流,提高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此外,还为科技情报人员基于科技期刊分析某学科专业的发展脉络和趋势提供文献依据。

引文内容源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对论著的“参考”作用是通过具体的引文内容在语法、语义和语境上融入论著的文脉,并通过引文与论著正文的逻辑关系体现。引文与正文的逻辑关系主要有归纳推理关系、演绎推理关系、比较分析关系、类比分析关系、因果论证关系、解释说明关系、评价商榷关系、举例说明关系,以及类型分析关系。其核心作用是为论著的创新性、科学性或应用价值提供必要的背景、论据或论证(阐述)。目前,在科技期刊编辑领域,对引文的语义、语用即有关引文内容和引证实效的研究和编辑鉴审十分欠缺。考量引文的正确性,除了关注宏观或表象数据外,更要从微观层面审查具体的引文内容及其真实效果,即进行引文内容分析,通过引文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分析被引文献对施引文献支持的作用和程度及其语义关联,进而揭示引证行为的本质[11]。审稿专家和编辑不仅要看参考文献是否具有新颖性、代表性和著录的规范性,更应关注引文与论著正文的具体语义关系和语用效果,明确引证功能,实证性地探究引证动机和行为[11],鉴审引文是否对论著创新内容起到了必要和有效的“学术论证作用”[24],即考察引文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以便更深入地评审论著的学术质量。同时,在实现参考文献引证功能有效性的前提下,提高基于论文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或影响力评价结果的可信度。

论著中引文的具体表述方式,对体现参考文献作用及其与论著内在学术论证的逻辑关系十分关键,各种引文表述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目的、语境和相应的语用效果。无论采取何种引文表述方式都必须遵循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原则,并明确界定合理引用与抄袭剽窃,即引文的目的和作用仅限于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使引文发挥“引证”作用,避免“无效引用”;引文不得构成论著的主要或实质内容,避免“过度引用”[25];不能损害被引用参考文献著作权人的利益,更不得以引用为幌子变相抄袭剽窃;准确、扼要地表述引文,并按《规则》做到引文表述与参考文献著录的格式规范。应特别指出的是,科学引证规范不仅仅是引文标注和参考文献著录的形式规则,更应研究制订从内容到形式的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引证规范体系,以便更好地规范科技论著的科学引证实践。

引文除了采用报道式引文模式对被引参考文献的主题内容进行整体概述(相当于论著中提及的阅读型参考文献)之外,多数引文都是摘录或复述参考文献中的“只言片语”,引用内容往往并非参考文献的主体或主要内容,并不都能全面反映被引参考文献的主题内容及其整体学术质量水平。而基于科技期刊参考文献数量、类型、语种、国别、年代等统计的“引文计量分析”,尤其是基于参考文献被引频次计量的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由于缺乏引证内容分析和鉴审而难以全面、确切地反映期刊、论著的学术质量水平。因此,应重视基于引文与论著正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引证的语用有效性,拓展科技期刊“引文分析”的内涵,深入展开“引证内容分析”。广义的引文分析(即科学引证分析),应该包括引证动机和行为分析、引文内容与被引用参考文献关系的分析、引文在论著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具体引证作用分析、引文与论著正文的语义关系和语法结构分析、引文的语境和语用分析、引文对论著创新性作用强度分析等,从而使引证计量分析与引证内容分析有机结合,完善科学引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发挥引文分析在科技期刊编辑和科技期刊评价等方面的作用。

5 结语

探讨科学引证的基本理论,对分析科学引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科学引证规范化,提高论著学术质量尤其是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出版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基于科学引证概念及其构成要素的阐述,提出了由科学论著、参考文献、引文内容三个要素为顶点,以引证动因、引证规范、引证效能为三边构成的科学引证三角形概念模型,旨在确立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思维和论证框架,以利于科技编辑全面理解科学引证的概念内涵,正确把握科学引证的基本规律,揭示科学引证及其相关理论,尤其是在科技编辑出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拓展和完善科学引证分析理论和方法,促进科技编辑出版的健康发展。后续研究还可考虑基于科学引证概念模型进一步研究适用于科技编辑出版的科学引证内容分析应用性理论,制定便于操作的鉴审或评价指标(包括参考文献数量、参考文献质量、文献著录正确度、引文表述规范度、引文分布特征、引证功能类型、引证价值测度分级等),并通过典型实例进行实际验证,为科学论著(期刊论文或学术专著等)中的科学引证动因、引证规范和引证效能(即科学引证的语义关联性、语法规范性和语用有效性)进行系统鉴审或综合评价提供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用方法,以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科学专著的编辑出版质量,同时增强基于科学引证计量分析的影响因子等学术评价指标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朱大明. “参考文献”与“引文”概念辨析[J]. 编辑之友,2013(11):81-83.

[3] Garfield E. Citation indices for science[J].Science,1955,122(3159):108-110.

[4] Small H. Citation context analysis[J].ProgressinCommunicationScience,1982,3:287-310.

[5] 刘则渊,陈阅,侯海燕,等. 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 马凤,武夷山. 关于论文引用动机的问卷调查研究——以中国期刊研究界和情报界为例[J]. 情报杂志,2009,28(6):10.

[7] 梁永霞,刘则渊,杨中楷. 引文分析学的知识流动理论探析[J]. 科学学研究,2010,28(5):668-674.

[8] 李正风,梁永霞. 引文动机的生态学解释[J]. 科学学研究,2012,30(4):487-494.

[9] Zhang G, Ding Y, Milojevic S. Citation content analysis (CCA):A frame work for syntactic and semantic analysis of citation content[J].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2013,64(7):1490-1503.

[10] 齐燕. 引用语义化相关问题初探[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8):15-20.

目前,通州道路交通环境日趋复杂,交通流量不断增加,急需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解决其交通需求和经济发展需要.

[11] 陈丹,刘应竹.基于引文的参考文献评价功能的实现及其正确途径[J]. 编辑学报,2014,26(2):107-109.

[12] 陆伟,孟睿,刘兴帮. 面向引用关系的引文内容标注框架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6):93-104.

[13] 刘盛博,丁堃,唐德龙,等. 引用内容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8(10):27-32.

[14] 赵永青,邓耀臣,牛向敏,等. 高校学报外语教育实证类论文学术引证状况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2):217-222.

[15] 祝清松. 科技文献引文价值测度的改进方法[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7):793-798.

[16] 朱大明. 科学引证学构想[J]. 科技导报,2007,25(4):57-62.

[17] 沈志宏. 参考文献与编辑的学术鉴审[J]. 编辑学报,1989,1(4):199-201.

[18] 朱大明. 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与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评审[J]. 编辑学报,2004,16(2):91-92.

[19] 新闻出版总署科技发展司,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 7713—87[S]//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514.

[20] 朱大明. 基于学术论文内容构成分析的学术质量鉴审[J]. 编辑之友,2015(5):81-84.

[21] 段明莲,陈浩元.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指南[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1.

[22] 刘雪立. 参考文献的继承性、指示性和批判性引用与影响因子的标准化[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3):251-252.

[23] 朱大明. 略论引文表述的基本模式及注意事项[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430-432.

[24] 朱大明. 应注重参考文献引用的学术论证功能[J]. 科技与出版,2008(12):43-45.

[25] 朱大明. “过度引用”辨析[J]. 编辑之友,2010(2):105-106.

猜你喜欢

论著科技期刊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The Muted Lover and the Singing Poet:Ekphrasis and Gender in the Canzoniere*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Study o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its receptors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
本刊对论著类文章的一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