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大学生心理健康和阅读心理与图书馆服务

2017-03-23王华

商情 2016年4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图书馆大学生

王华

(唐山学院)

【摘要】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和保存图书、各种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利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及良好的服务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此达到每一个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图书资料阅读心理之目的。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阅读心理 图书馆

一、图书馆的发展概况与职能

所谓图书馆就是收集、整理和保存图书、各种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宣传和教育基地。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以前,当时的位于伊拉克境内和叙利亚东北部地区的美索不达米亚,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以有保存泥板文献的图书馆。18~19世纪,西方的国家图书馆开始出现并获得较大发展,19世纪中叶出现了由政府举办的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图书馆。20世纪,图书馆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多,向社会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提供的服务更趋多样化。因此,为便于图书馆统计和图书馆界的交流,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于1966年开始制订并于1974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国际图书馆统计标准》,将图书馆分为国家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其他主要的非专门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等六种类型。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保存文献资料和提供这些文献资料的使用;其次是社会教育职能;第三是传递科学情报和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是由很多相互联系的工作环节组成。一般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典藏和服务4个部分?。文献收集是整个图书馆工作的基础。文献整理包括文献的分类、主题标引、著录和目录组织等内容。文献典藏主要包括书库划分、图书排列、馆藏清点和文献保护等。图书馆服务工作是一项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工作。它包括发展读者、读者研究、文献流通和推广服务、馆藏报道、阅读辅导、参考咨询和文献检索、读者教育等。

就现代大学生而言,笔者认为学生在校期间首先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帮助自己学好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其次通过图书馆这个信息知识的海洋来巩固和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不断补充和更新知识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大学生要利用好图书馆,第一、要通过入馆教育和文献检索课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和掌握图书馆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如了解图书的分类方法、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使用计算机、各种检索工具书进行文献检索等;第二、要了解和多接触图书馆,并通过图书期刊的借、阅与图书館馆员的交往中领悟图书馆的职能和作用;第三、要明确入学的目的,有自己培养自己的意识,在种类繁多的纸制、电子图书资料或各种报刊杂志中收集与自己学业、生活有关的信息知识,而且认真研读、筛选保存学以至用。大学生若能够做到以上三个方面就要有正常的阅读心理,正常的阅读心理取决于良好的心理健康,但是也离不开专业教师、图书馆馆员不厌其烦的正确引导。使大学生们真正领悟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的内在涵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标准

1、健康新概念的提出

所谓健康:传统的健康概念认为,就是一个人没有毛病。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类医学模式的发展,又经过大量的医学实践表明:很多疾病都不是纯生物学的因素造成的,而是由于紧张的社会压力所致。我国的医学专家预测,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增强,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的排名中以跃居首位。因此,传统的健康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必须赋予新的内涵。1998年联合国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概念进行了新的解释。(如图一)

(图一)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过种种的阐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和密特而曼(Mittelman)提出过10条被认为是最为经典的标准:①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⑨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⑵、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黄希庭、马建清教授根据我国大学生这一 特殊群体的年龄、心理和社会角色特征,提出了八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智力正常:是能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最需要的心理保证,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②情绪健康:主要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③意志健全:是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④人格完整:主要标准是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⑤自我评价正确:是对自己的优点感到欣慰但不狂妄自大,对自己的缺点不回避,也不自暴自弃,而是善于正确的“自我接纳”。

⑥人际关系和谐:A 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的朋友;B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C 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于取长补短;D 宽以待人,乐于助人;E 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的交往态度;F交往动机端正。

⑦适应能力强:就是在认清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逃避现实,更不妄自尊大、一意孤行,与社会需要背道而驰。

⑧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具有与自己的年龄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有了正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图书馆的服务就有了正确的服务方向,笔者认为应由图书馆办公室协调各系部、学生处、学生社团组建一个联合机构“大学生之家”。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图书馆大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趋势
图书馆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去图书馆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