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经管生态圈”在经管类专业校内综合实训中的功能

2017-03-23朱娜张俊杰贾利娜

商情 2016年47期
关键词:功能

朱娜+张俊杰+贾利娜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管学院校内实训基地的调研,分析其目前国内(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为例)校内综合实训存在的不足及产生的消极影响,以此提出建设“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在经管类专业校内综合实训中发挥的巨大的功能,如推进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完善校内实训软、硬件设施的功能、培养校内实训专业师资队伍等等。

【关键词】大经管生态圈 实验实训基地 校内综合实训 功能

1.“大经管生态圈”的内涵与实质

1.1“大经管生态圈”的内涵

“生态圈”一词首先出现在生物科学领域,指的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圈中应包含有若干个生物群体和与之相适应的自然环境。所谓“大经管生态圈”是在借鉴生物学“生态圈”的思想并融入经管学院的文化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的形象比喻和内在界定。大经管“生态圈”中的“生物群体”是经管学院的全体学生、教师和职员及工人;“自然环境”喻为大社会背景下的微观社会环境和我院本身所处的地域环境。

1.2“大经管生态圈”的实质

“大经管生态圈”的物质和实际作用体现就在于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该实训基地的建设基于VR技术和jet技术,通过b/s架构网络结构模式构建的最新的大经管类跨专业综合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它将企业置于一个社会的生态环境之中,构建“企业经营环境仿真运营”的全景实践教学环境。 既满足了高校对校内实训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高校就人才的培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训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突出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2.经管类专业校内综合实训的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的发展对高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虽然在积极改变传统教育方式及方法如加大对高校的实验实训的建设和使用,来迎合新世纪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做好各方面。但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尤其是经管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仍然存在规模小,重复建设,公用性差及实验室专门教师人才匮乏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管类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应发挥的作用。以下本文通过对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管学院校内实训的研究,总结出目前我国经管类专业校内实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2.1无法满足应用型大学转型对校内实训的迫切需要

为积极响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号召,众多的高校提出了向应用型大学转变的口号,为此我校也设定“建立应用型大学,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发展目标。应用型高校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培养能快速与企业对接的应用型人才,亦或直接为企业提供成型成熟的科研成果。这些可以直接与企业对接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高校为其提供一个专业的实训场地。而目前我院建立的校内实训场地不管从规模、数量还是与企业的仿真度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校内实训是除企业之外培养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最重要的渠道,目前我校校内实训的发展现状远远满足不了我校发展目标的要求。

2.2目前经管类专业校内实训设施不完善的现状

2.2.1实验室的投入量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学生需求

目前我院各专业仅仅拥有4个实验室,随着近几年我校招生规模的扩张,我校的学生数量尤其是我院今年的招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再加上我校在努力推进“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的诉求,现有的实验室建设远远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学生规模及实验需求。

2.2.2已经投入使用的实验室没有得到持续的更新

我院目前已投入使用的4个实验室,由于资金投入等等原因没有进行对各个实验室的软硬件设施及时地更新。实验室设施的陈旧不利于我院学生对于现代不断更新知识的掌握。如我院现在正在使用的拥有“ERP模拟沙盘”的软件还是最初的手工软件,而现在绝大多数的高校逐渐采用电子沙盘。手工沙盘的速度和准确性远远低于电子沙盘,不利于我院学生经营理论的掌握和经营实践的更新。

2.2.3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各实验室的通用性和共用性,实验室之间的系统性有待提高。

目前我院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建设基本是针对各自专业的需求,如我院的会计专业实验室基本上就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做;国贸专业的实验室也主要为本专业的学生服务,各个实验室的共通性和共用性較小。并且各个实验室主要培养学生某一专业技能很难做到与其他专业技能相结合,系统性有待提高。

2.2.4各个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仿真度不够,企业氛围真实体验度不够。

我院各个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虽然以尽量保持与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环境相一致,但由于软件设计、实验室实际建设等等导致目前我院的各专业实验室建设虽然可以满足教学实验需要,但带给同学们的企业氛围真实体验度相对较低。实验室的真实体验度较差对学生操作积极性和掌握实际的操作能力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3我院校内实训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虽然我院各专业的校内实训实验室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但专业从事校内实训建设的专业教学、科研的师资队伍还没有形成。现在我院各专业的实验室实训教师多数为本专业的普通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实验室教学、科研方面的培训或培训的时间较短,对校内实训的教学、科研的专业技能掌握度还有待提升。没有专业的校内实训师资队伍必然会影响校内实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3.“大经管生态圈”在经管类专业校内综合实训中的功能

“大经管生态圈”覆盖了我院大经管类的全部专业,适应了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它的建设也可以解决大经管类各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得到社会生态系统中各个工作岗位上锻炼的机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大经管生态圈”在经管类专业校内综合实训中发挥的功能具体如下:

3.1推进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功能

“大经管生态圈”在范围上覆盖了大经管类的全部专业,并在后期建设使用中欲逐渐把全校的学生纳入。在知识探索上,包含了企业在“业务管控”和“战略管控”方面延展应用,为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之间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必将可以推动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

3.2完善我院校内实训软、硬件设施的功能

目前我院的校内实训是软、硬件设施无论从规模、数量还是更新度上远远无法满足我院学生教学实训的需要。而“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室实训基地从建设规模上和每次可容纳148位学生同时进行实验、实训的数量,以及所使用的软件设施是目前全国较为先进的、基于VR技术和jet技术,通过b/s架构网络结构模式构建的最新的大经管类跨专业综合虚拟实践教学平台。它将企业置于一个社会的生态环境之中,构建“企业经营环境仿真运营”的全景实践教学环境。

“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将大大完善我院校内实训的设施建设,也必将提高我院校内实训的效率和成效,为我院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为校内实训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功能。

为完成我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发展目标,具有应用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关键。让学生掌握最新的实用技术和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应用型大学的教学使命和特色。要培养出掌握失业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也必然需要具有更高实践实验和知识水平的师资队伍。

为“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的顺利建设,我院挑选出9名骨干教师从基地建设的前期考察、论证到后期施工到培训进行了全程跟进学习。尤其在软件使用的培训方面,在校、院的支持下,9名骨干教师分批次远赴全国各个省份参加培训、交流学习,为大经管生态圈的建设和教学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师资储备工作。被挑选的9名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普通教学的知识储备,也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培训,实现了实践能力的转变和提高。这种既具备了普通教学的渊博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应用的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关键,也为我院校内实训的不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师资队伍储备。

3.4培养应用型人才功能。

企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最佳实训基地,但由于受企业对在校学生的容纳度的限制,无法实现高校所有学生都参加在企业实训。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可以解决大经管类各专业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得到社会生态系统中各个工作岗位上锻炼的机会。

大经管生态圈通过建设完全仿真与企业生产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完成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学会基于岗位的基本业务处理,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理解岗位绩效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真实感受企业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流动过程;全面认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主要业务流程;体验企业内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及其与企业外围相关经济组织与管理部门之间的业务关联等等实践学习,在实训基地的学习和培训学生通过全仿真的多种实践能力,经过培训的学生基本完成毕业上岗的准备和训练。

3.5技术交流、资源共享的功能。

应用型大学所实施的教育应是以企业实际需求为中心的教育,这也证明企业参与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我校及我院应做到密切学校与企业、行业的联系。这也有利于有效地解决高校和我院是解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脱离实际的问题。

我院通过大经管生态圈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和实训工作,可以密切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发挥实训基地的窗口作用。通过此窗口积极与各行业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一方面有利于與企业不更新的先进技术交流,另一方面也有有利于不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的针对性,使教学环节始终把握住行业改革和发展的脉搏。同时,大经管实验实训基地的适用范围是针对全院所有专业,并在未来有可能向全校各学院各专业进行开放,基地的利用度较高,各专业设施共通性高,避免了重复建设,实现了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1]揭红兰,刘海涛.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研究[J].2016(3):147-152.

[2]吴兆奇.基于高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与研究—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为例[J].2011(12):117.

[3]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变革的整体构想[J].中国高教研究,2015(7):75-78.

[4]黄晓全.经济管理类高校实验室建设问题的再探讨[J].吴兆奇2010(1):149-153.

[5]郭静.北京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 2014(1): 38-46.

作者简介:1.朱娜.安徽省宿州人,硕士,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2.张俊杰.江苏省泗洪人,硕士,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3.贾利娜.讲师,河南开封人,硕士,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Marvelous mural 神奇的壁画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一种电磁炉的功能设置方法
2IN1厨房漏斗
作为一种文化的校庆:本质、功能及其发挥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如何激活手机里面的Doze模式功能
户外也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