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教学资源体制分析

2017-03-23贞颖颖李贵波

商情 2016年47期
关键词:共享体制教学资源

贞颖颖+李贵波

(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学与教的需要,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发展,然而共享需要质量保障。本文进一步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对策,分析了目前优质教育资源面临的困惑与挑战。以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性差为出发点,探讨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以期给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质量。

【关键词】教学资源 共享 体制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离开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信息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就成了“无源之水”。优质教育资源是学校教学、管理和科研的重要支撑,也是缩小城乡教育在内涵、质量上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载体。教育资源是从事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的条件和基础,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前提,也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

1.共享主体与客体的不对称——共享的观念差

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看成是搭顺风车的行为,只愿共享,不愿共建。认为优质教育资源一旦共享,就具有公共行为,是一种纯粹的免费、无偿的行为。并且有相当大一部分共享主体认为:只有优质教育资源彼此拥有者之间才能共享。这种主客体的共享不对称,导致了客体完全依赖于主体,并认为主体是自然行为;而主体认为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客体才能具有某种行为,把很大一部分客体排除共享的范围之外。

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的目的是使优质教育资源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充分和深入的应用,发挥最大效益和效能,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很多人认为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唯一解决途径就是搭建标准化的、可操作的共享平台,却忽视了需求者的需求导向。这种共享的“不对等”性,把需求者作为一个“客体”看待,所以国家花大力度开发和搭建共享平台,其结果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需求者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因为“优质”往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种相对性就说明在进行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应该按需配置,而不是把优质教育资源按“超市”一样放在一个平台上。

2.共享中介的失衡——国家政策、体制和制度障碍

教育不均衡的差距在逐渐的扩大,这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议题。这种不均衡的差距已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不和谐。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而教育政策是影响教育资源配置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政府是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政府的角色定位對教育政策取向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格局,政府必须有所作为。优质资源的建设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没有政府财政的政策性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就是“纸上谈兵”。之所以几乎所有的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发达地区,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发达地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比例相对较大。并且,政府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多元化行政管理体制、互相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没有统一的协作协调方案、缺乏权威的组织机构进行统筹规划等都是体制和制度性障碍。但应注意,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不仅仅是政府与学校的事情,应引导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支持资源的开发与推广。建立起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政府与学校主要是公益性,中央财政应对优质教育资源建设给予补助,而地方学校得到中央财政补贴建设的优质教育资源应递交到国家资源中心,供全国人民使用,这也是实现全民学习的有力保障。

3.共享客体与中介之间的不协调——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标准化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不仅要考虑平台的整体性、目的性、层次性和稳定性,还要考虑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自身的基本规则,即应是内因和外因统一协调的规则。但目前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标准化。国内在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过程中做了很多实践性的努力,例如中央电化教育馆开发建设的优质教育资源库、上海教育资源库等,都通过各自的平台对外选择性开放,也就是说不同的发达地区都有各自的优质教育资源库和优质教育教育共享平台。虽然不同地域选择的新课程改革的教材版本不同,但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的内容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这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活动,即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成为标准化。在进行现阶段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经验总结时,应制定未来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标准,有了标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就有了秩序,有了秩序就能使优质教育资源最大化地重复使用,而不是重复性建设。

4.共享客体的自身发展——优质教育资源的不断演化与更新问题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对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地自我更新,优质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应是一项持久的、动态的系统化工程。我们应以社会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不断地更新优质教育资源库,使优质教育资源能真正体现促进学生真实的发展。整合师生需要的生成性资源,建成与各学科门类相配套、动态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例如广州市天河区“天河部落”区域学科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与传统思路有很大区别,侧重于建设面向学科实用价值的生成性资源(教学设计、反思日志、主题资源包等),而不是简单地建成各种静态资源(课件、素材等),这样就给教师提供了达成学科目标而进行深层次加工的实用型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建立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仅能够极大地缓解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避免办学资源重复配置,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的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1]陈振华.关于优质教育资源发展方式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5):44-48.

[2]熊才平,何向阳,吴瑞华.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J].教育研究,2012(6):22-29.

[3]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缩小政策差距政策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备注:本论文用于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青年专项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题名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质与机制的研究》;课题编号《16Q326》。

猜你喜欢

共享体制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经典来信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对南方城市分流制排水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