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与解决路径
2017-03-23毛新平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摘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当代金融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发展的关键一步,本文从必要性、现存问题、解决对策等三方面提出了重视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为改革创新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 金融专业 应用型 实践教学
为了适用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更好培养符合现代金融行业发展特点的应用型人才,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的金融专业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更是落后,所以如何创建符合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下我院金融专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适应我国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
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对高等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等应用型院校的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首先,现代金融行业的应用型特点要求培养应用综合型人才。现代金融业已经不是以前狭义银行业,还包括证券、保险、信托甚至新兴的金融衍生品行业等,所以不仅要求金融人才既要熟悉银行业务,又要熟悉资本运作、理财顾问等业务,既要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和研究,又要为社会微观经济主体提供更加方便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上,现代金融人才同时还要具备投资顾问、理财规划、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知识,才能够顺应现代金融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其次,现代金融开放化要求培养开放型人才。随着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开放,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呈现出国际化开放型的趋势。2013年十八大对金融行业进一步开放做出了进一步解释,鼓励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也鼓励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金融行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应用型高等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培养出高层次的应用型金融人才,既熟悉本国金融行业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又熟悉国际金融规则和惯例。最后,现代金融网络化要求培养信息化人才。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金融业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以及信息产业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日新月异。去年以来“余额宝”等网络金融产品的火爆就是最好的证明。现代计算机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行业的运行方式,使远程交易更加安全顺畅,成为金融网络化的巨大推动力量,传统方式进行的融资和支付业务被电子化、信息化、系统化的现代金融工具所取代,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金融时代。培养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成为应用型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2、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趋势
近年来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数量急增,广东省境内就达17所,其中有7所独立学院开设了金融相关专业,如何探索适用于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成为目前的关键任务。目前多数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参考主办方母校或相关
重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相适应的,需要研究出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这种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把实践教学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真正成为社会大量急需的金融人才。
3、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特点要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應用型独立学院金融专业有如下特点:第一,办学经验不足。我国高校的大多数独立学院办学历史不久,虽然硬件上能基本满足教学,但在软件和办学经验上远不及其它高校。金融专业一般为独立学院新设立的专业,其办学经验更是不足。第二,实践教学条件有限。由于办学时间的短暂,加上独立学院属于民营运作模式,极力控制办学成本,导致多数独立学院在实践教学上节省开支,进而使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一句口号。金融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没有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的提升,就决不会培养出符合我国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第三,学生人数急增。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与一般公办高校不同,导致近年独立学院招生计划迅速扩展,特别是一些热门专业如金融专业等更是急剧猛增,如我院的金融专业12级、13级招生均超过800人,创历史之最。在这种学生人数急增的背景下,为学校增加了生源,创造了经济效益,但对金融专业的长远发展没有规划,对金融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更是无从谈起。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教学模式必然失败。当务之急应高度重视金融专业等学生报考热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为学院的长远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石。
二、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1、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足,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尚不成熟。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的最新精神,独立学院均属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等院校,各独立学院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特别注重应用型特点。突出应用型、实战型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重点来抓,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院最终目标,探索一套适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重中之重。而现有各独立学院的实践教学模式与理想的应用型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特别是经管类新兴热门专业如金融专业等更是初探阶段,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各独立学院在民办机制运营和母校公办机制主导的冲突下,对经管类实践教学投入经费严重不足,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属于口号阶段,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急需建立。
2、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待改进,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有国内独立学院的金融专业大多是由主办方母校引导创办,人才培养计划也大多照搬或参考重点高等院校,重点突出知识掌握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重视不足,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严重背离。主要表现在:一是理论课程偏多,总课时占到九成以上。二是部分专业课程的深度难度与学生能力不匹配,如金融工程、计量经济等课程。经笔者调查,金融专业学生反映,由于数学基础不牢,加上没有电脑软件配套练习,此类课程基本上是听天书,考试也是应付了事,实际作用不大。三是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是与理论课程安排有冲突。虽然我院实施了集中学生2周时间参加实践教学,但时间安排有时会与理论课冲突,与期末考试冲突,使得很多实训课程被耽搁。另外,大多实践教学课程课时为20课时,课时量偏小,远远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师资严重不足,金融实验室配置落后
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特别是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师资严重不足,几乎都是由理论课老师兼任,没有专职的实践教学老师,在很大程度上老师只是为了完成课时任务,教学质量难为得到保证。独立学院的金融实验室配置更是严重缺失,大多数独立学院是由学院的公共实验室来承担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既造成了排课的困难,又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近两年金融专业的学生人数骤增,但目前我院仍没有属于金融专业的专用实验室,严重影响和阻碍了金融专业的正常教学和长远发展。
4、校企合作难以开发,实践教学成果难以转化
由于大多数独立学院的金融专业正处于兴办阶段,校企合作问题仍处摸索阶段,实践教学成果更是无从谈起。首先是学院对校企合作的意义认识不足,大多是一种形式,应付了事。其次是校企合作的经费严重不足。由于校方的认识不足导致校企合作的经费受到抑制,严重打击了系部建立实践基地和进行校企业合作的积极性。最后是大多数金融企业特别是银行对高校的合作不感兴趣,原因在于目前中国的金融业处于兴起时期,金融机构是卖方市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的是高校求企业的人才招聘战略,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想靠自己的单打独斗进入银行工作难度很大。
三、改革创新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1、重视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明确实践教学目标,紧跟现代金融业人才需求
独立学院各级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金融专业的重要性,把实践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未来经济的金融化趋势不可阻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金融专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调整办学战略方针,明确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具有新时代金融意识的应用型、操作型人才,而非与名牌高校去争所谓的高级理论型金融人才。只有这样独立学院的金融专业才会培养出符合现代金融业发展趋势的人才,才能使独立学院的金融专业走出特色办学道路。
2、完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目标、学生构成等与其他高校有差距,使得独立学院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必须做到不一样。我们只能参考但决不是抄袭名牌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独立学院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笔者的建议是提高到总课时的30--40%。另外,在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上也必须改革,老师必须经常下去调研金融机构,看看现时代金融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应用型人金融人才,根据现实的要求及时调整我们的实践教学课程。最后可以增设一些有实际意义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实践教学课程,比如投资理财、银行理财、证券投资、金融产品创新等,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3、建设现代金融仿真实验室,真正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目前多数独立学院的金融实验室是利用学院的公共实验室,虽然起到了资源共享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特别是随着金融专业学生人数的急增,难以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要求,必须建立金融专业的专用实验室,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需求,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另外,现在金融机构招聘人才时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建立仿真金融实验室如模拟银行、虚拟交易所等,紧跟现代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使学生提前熟悉金融业务和金融机构运作过程,培养真正具备实战操作能力的现代金融人才。
4、培养专业型实践教学老师,加强校外企业实践教学合作
首先,要积极建设金融实践基地。每个系部委以专任老师与校外企业联系,重点培育金融实训实习单位,定期派学生前往实训基地实习锻炼。其次,长期聘用校外金融机构管理层为系部兼职老师。既可以及时了解金融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教授学生最新金融知识,又可以加强金融专业老师与外界的交流,进而提高老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第三,定期邀请校外合作金融机构知名专家到金融专业讲座报告,增加和提高学生的金融知识和金融意识。第四,定期委派金融专业老师去金融机构任职锻炼,及时提高老师的专业水平和金融职能,培养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学队伍。第五,加强与金融机构横向项目合作,消化项目成果,促进实践教学深化发展。最后,设立系部校外企业合作基金。可以通过自留、捐助、赞助等形式募集,以满足系部的实践教学经费需求。
参考文献:[1]陈莹,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12月
[2]毛莹、陈會荣,论新形势下高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年第3期
[3]毛蓓蓓,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3年增刊
[4]郭建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策略选择——以邵阳学院金融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年第20期
作者简介:毛新平(1976-),男,湖南邵阳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财政、金融、投资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