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及创新的几个原则的思考
2017-03-23刘超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职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几乎被完全忽略、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缺乏教学创新是大学语文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大学语文教学要创新,必须遵循民族性与世界性并重、传统性与时代性并举、基础性与应用性并存等幾个原则。除此以外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引下所应该具备的现代教学观:以能力为重点的素质观、以学生为本的人才观。
【关键词】高职高专 大学语文 创新 现代教学观
一、在高职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前面临的问题
1.大学语文几乎被完全忽略。 从目前高职院校的现状看,由于长期以来受重工轻文的影响,大学语文的教育一直存在着被忽略的倾向,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没有兴趣。高职教育也随着市场和就业导向,增设应用性学科,压缩和减少基础性学科的课时。高职教育在高度专业化、市场经济化环境中,使作为基础课程地位的大学语文,逐渐被边缘化,从中小学时期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走到了几乎被完全忽略的地位。
2.大学语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滞后。在高职实际的教学中,大学语文教学很多教法与中学时期没有多大差别,“要防止将大学语文变成高四语文!”大学语文不能是高中语文的机械复制,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语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要想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作用,必须改革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3.大学语文教学缺乏创新。随着市场化、网络化速度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语境受到冲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是文理学科交叉,中西文化交融,互联网发达的时代。然而,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语文课程面对这样的大众文化语境,依然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缺少创新,成了制约大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二、创新大学语文教学要注意遵循的原则
l,强调民族性与世界性并重的原则。世界性的文化首先是民族性文化,没有民族文化的存在就没有世界文化的存在,文化的世界性不过是民族性文化融入世界文化中的结果和产物。民族性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现在我国提倡的人文素质,多数人还主要是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认识来获得。大学语文来源于优秀的民族文化,让学生通过对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学习,去感受凝聚在这些文化精品中的民族感情,培育热爱祖国的思想和健康向上的情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从整体上去提高人文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2.强调传统性与时代性并举的原则。有很多传统观念是深入我们血液中的,永远去掉不了。所以,对待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完全抛弃,也不能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而要把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很多解释应该是古为今用的,所以对传统的选择主动权还是在我们自己手上,能不能很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方面,这个责任也在我们自己。中国文化的内容都是相通的,我们现在学习它一定要融会贯通。
大学语文课程目前收录的作品,大都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其高雅的艺术趣味、经典的审美取向、严肃的创作动机、深刻的思想意义,作为语文课程文化资源,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内容需要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去挖掘创新,如人们对《孙子兵法》的认识已不仅仅局限于兵法本身,企业界、商业界、外交界都把它视若宝典。可见,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文本的时代性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经典作品同样可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带给我们全新的审美感受,启迪我们的灵感与智慧。
3.强调基础性与应用性并存的原则。现在人们谈到大学语文,总觉得没有谈及专业课程那样有底气。尽管这样,我们依然认为,大学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课程,其基础性地位是不应该动摇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重任很大一部分需要通过大学语文教学传授给学生。大学语文不像一些应用学科那样可以学以致用,它需要有一个潜移默化的知识内化过程,只有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文化修养、基础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实的挑战,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
三、在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引下所具备的现代教学观
1.树立大学语文以能力为主的素质教学观
高职高专院校的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特点,考虑学生专业学习和就业的需要,把提高分析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写作能力列为大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与思维训练、演讲口才、写作训练等相结合,满足学生对于提高自身多方面能力的需求。
未来社会不仅需要电脑作为工具,需要数字与符号来表达意思,还需要用语言、文字与人和社会交流。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大学语文必须树立以能力为主的素质教学观,给学生切实可用的语文能力,为学生们以后的工作与生活境界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帮助。
2.树立大学语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
大学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是应该成为积极学习的主动者。大学语文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推行多样式活动教学,倡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中的语境进行引领和启发,把语文课堂与社会相结合,与学生的文学社团相结合,唤醒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如果活动教学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语文给学习、生活带来的收获和乐趣,那么大学语文必定能承载起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使命。
总之,要提高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具体的改革方式和方法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探索出一条更适应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的道路。
参考文献:[1]彭裕丹 论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及创新思维的几个原则 教育与职业 2006-4-11.
[2]赵丽萍 让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引领中国汉语地位 华章2011-4-20
[3]浅析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及创新思维的几个原则 网络www.reader8c 2010
[4]刘超 试论大学语文教育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天津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