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控中心运行值班模式的若干研究
2017-03-23严志亮
严志亮
(青海华电大通发电有限公司)
【摘要】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电力系统运行只想息息相关,所以必须要保证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集控中心运行值班,是提升变电站运行效率的关键要素之一。以当前集控中心运行值班发展的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集控中心运行值班模式进行研究,旨在提升集控中心运行值班模式的科学性,提升工作质量。
【关键词】集控中心 运行模式
引言:变电站运行管理,是当前我国变电部门主要开展的业务之一。从前些年的有人值班办公到如今的无人值班办公、从前些年的分站管理到如今的多站集中监控式管理,各地区的变电站都在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变化中。随着集控中心运作模式的产生与发展,如何利用当前已有资源做文章,发挥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已经成为相关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文将进行分析。
1、当前国内变电站工作开展的情况
前些年国内一般都采用两班倒的值班模式,不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值班人员的人数基本是相同的,并没有根据用电情况来合理调配工作人员,很容易造成不同时段、相同人员的情况,影响人员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变电站的运行人员每个月综合工作时间比较长,部分地区工作人员工作时长可以达到每个月260h,这是一种十分不科学的工作强度。因为人在长期受到高强度精神压力影响的情况下,身体容易发生疲劳,精神状态也不理想,工作效率较差。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发现,传统的值班模式除了站长之外,其余所有工作人员都固定倒班,整体上管理力量比较弱。工作人员有时会连续工作很多天,不仅工作时长超标,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个人工作效率。两班倒的工作模式,不同班组上班时间不同、上班习惯不同、上班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也不同。人员调配模式比较生硬,难以保证人员的使用效率。这种工作模式,变电站的工作人员长期处在高强度精神压力以及高强度的工作时长中,非常容易产生安全问题。
从上文提出的各种情况来看,电网行业的不断发展,为变电站发展提供了土壤。集控中心的规模日渐增加,导致传统值班模式难以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加以完善。
2、“3+2”值班模式介绍
“3+2”值班模式是一種针对传统值班模式弊端,提出的一种新的值班模式。总结提炼出三班倒+两个行政班的搭配比例。将传统两班倒作为基础,配置工作日人员31人,其中1人是站长。剩下的30人,按照不同工作人员个人习性等分成5个班组,每个班组人数为6人,并且每个班组还要配备1名值班长。除此之外,增加1名值班长。“3+2”值班模式,所有的值班工作人员都是按照不间断轮换值班方式来进行值班的,2天上班,4天休息。行政班的值班人员工作时间为每周1-每周五,早8晚5,周6周日采用轮换上班的方式到变电站上班。“3+2”值班模式每个月的整体工作时间大约在170h左右,而行政班的工作人员每月工作时间大约在200h左右。“3+2”值班模式平均值班时间可以控制到180h左右。
“3+2”值班运转方式方面,5个班组分别定义为1组、2组、3组、4组、5组,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按照定期轮换机制来工作。其中1、2、3个班组采取三班倒的方式上班,4组周1到周6白天上班,5组从周日到周5上班,每个月整体轮换一次倒班方式,具体细节如下表1所示;
表1.人员安排示意表
3.“3+2”值班模式研究
“3+2”值班模式,是近年来被提出的一种变电站直板模式,并且在部分地区取得了良好的实际使用效果。通过总结实际使用经验发现,“3+2”值班模式集控中心运行管理效果良好,有效提升了集控中心管理能力,从每周1开始直至每周5,都有行政班值班长帮助变电站站长进行管理。工作的内容包含员工培训、员工教育、基础教育、基础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有效减轻了变电站站长的日常工作压力,还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让集控中心可以更好的开展统筹、协调工作。“3+2”值班模式可以起到提升集控中心工作效率的作用。在集控中心工作量较大的高峰工作时间段,保证有1名站长以及20余名工作人员时刻在岗,让人员调配更加灵活多变,提供了技术保障以及工作人员说数量保障,全面提升工作的完成度。
“3+2”可以起到提升集控中心人员时间利用效率的作用,充分的利用电话值班以及轮转轮休等方式,控制工作人员实际上班时间,进而减少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压力。这种工作模式不仅可以体现出人文关怀精神,同时还可以防范精神麻痹。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新模式的实施,还有部分缺点需要改进;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个人综合能力以及个人的专业素养,提升其管理能力。要明确行政班、轮值班业务范围,保证人员各司其职、权责分明。从根本上深化生产信息系统功能的支持力度,让集控中心运作模式更加理想化。
结束语: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电力系统的支持,而传统变电站的电力系统虽然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问题,比如两班倒的值班制度。先进化的变电运行管理工作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水平,同时还可以让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化、合理化,提升变电站运行质量,让变电站的设备安全运行。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3+2”的值班模式是可以满足当前变电站发展以及集控中心安全生产需求的,特点比较鲜明、优势也相对比较明显,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1]舒西刚.流域集控模式下水电站运行值班方式探讨[J].水利水电快报,2015,04:72-74.
[2]付磊.贵阳北部城区110kV集控中心值班模式优化方案的探讨[J].贵州电力技术,2014,08:48-49.
[3]李宏国.水洛河流域集控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模式探讨[J].四川水力发电,2013,S1:6-11.
[4]肖奕,杨昕.国内首家省级500kV集控中心信息采集与运行管理模式[J].大众用电,2008,07:24-25.
[5]詹钟涛.集控管理模式下变电站应急操作的解决措施[J].科技信息,2010,35:1139+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