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息技术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应用研究
2017-03-23尹晓科
尹晓科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数字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能再依靠老办法,必须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不断的拓宽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展开。在信息化时代,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如何建立完善的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在数字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模范带头效应,已经成为高校现今面临的重要问题。
1.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概念
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性发展,更多的是中共中央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设的工作指示,具有极其强烈的实践特性。因此,当理论界开始对这一工作指示进行理论的抽象和提升时,会因对信息数字技术特性的理解分歧而对这一工作指示产生不同的解读。因此造成了对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概念解释的多样性。 关于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概念的定义主要有两种,表现为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概念的技术界定和社会界定:第一种是从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角度来理解数字高校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培育,从而形成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概念的技术界定。 如果说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无所指的话,那么师进关于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涵义在技术领域层面上的认识则无疑有了更高一步的提升。师进认为,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是将党的建设领域引进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信息技术,采取高效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信息表达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其信息的传递速度以及信息沟通的难易程度天差地别,这是一种彻底的创新,使组织工作向更加广度和深度扩展,有效推动组织工作进入全面创新阶段。这一观点将信息数字技术知识理解为一种单纯、实用、便捷的技术,不可避免地就会把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信息化的另一代称,从而在长远方面对党的建设是不利的。钱结海等学者就明确指出了这一狭隘理解可能对党的建设带来影响。他说:“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通常被人们片面的认为:以数字辅佐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借助数字的方便快捷的性质来完成即定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计划。这种定位仅把数字当做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辅助手段,一味追寻数字的快捷性,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也仅是完成事先安排的工作途径。基于这种安排,在进行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履行时,互联网就成为党组织的战略发布载体、通知公告平台、新闻散播方式、电子文献资料室。这一定位的狭隘之外,就在于“不是让单纯的传统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融入数字中,而是让数字逐渐的成为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工具”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也是在基于传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基础上,植根于数字上的逐步延伸,通过数字快速地实现着传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功效,而没有把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作比较独立的新一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完成着与传统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不同成就。因此,这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并没有从根基上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一的信息传播模式得到改变,更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全体党员和社会大众的心中地位,党员的主体地位也很难得到更好的展现与维持。” 第二种是从信息数字技术的政治发展角度来理解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从而形成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概念的社会界定。马利指出,想要认识到数字建党,首先要认识到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数字技术的社会涵义。他提出,数字不仅仅是技术,它还是媒体,更是一种政治;它不仅是器物,还是产业,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因此,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党务工作电子化,亦不是实现“党的工作上网”,而是“对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党组织的形成管理方式传统的党务工作方针的一场革命和党内权势结构形成等产生透彻影响”。信息数字技术所产生的这种社会性等特征将给推动政党的“组织机构从传统的层面制向扁平化数字化转变这一现象带来深刻影响,展现出一种具有韧性的有机组织”。张德寿在承认信息数字技术的工具价值的同时,更表达了对信息数字技术对党的建设的理性价值的关注。
2.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涵
与对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概念界定的两种理解不同的是,理论界在关于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践内容上却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之所以会有这样反差,原因可能是:从理论层面上讲,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个新生事物,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观察和长期研究:从实践层面来讲,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要是以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为主体进行实际推进的。 其一是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宣传党的理论的重要阵地。董永强、邓如峰认为,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新领域,是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的新载体,可以在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的宣传党的创新思想、党的指导方针以及路线等。其二是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提升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董永强、邓如峰自始至终都认为,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建筑在互联网信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传播之上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信息发布,开展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网上党校等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阵地都是通过互联网的环境来展开的,与此同时,在互联网上发布大量日常事务,可以提升数字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事务的工作效率以及党员工作的积极性。 其三是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开展党的建设的重要平台。龚晨指出,开展党的建设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是提升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科学化水平和牢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廉政建设科学化水平、有效发挥党内监督功能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数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涵大致应该包括:电子党务、党员教育管理应用软件、党员电子身份认证及远程选举、电子党支部活动、网上民意舆情收集分析预警、有效实施党务公开,加强党内外民主及监督,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党网”系统等一系列实践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