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2017-03-23何艳黄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跨文化留学生

何艳+黄涛

摘 要:来华留学生存在着语言、学业、社会生活环境和人际互动四个方面的跨文化适应困难。它们受到留学生内部因素的影响,包括来华留学目的和期望、留学生出国经历等,也受到宗教、文化价值、人际交往、社会支持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留学生要积极融入中国文化,高校等管理机构也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双管齐下才能帮助留学生跨文化适应。

关键词:留学生 教学管理 跨文化

近年来在华留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下,留学生来源国家更加多样化,东南亚与非洲学生迅速增加。2015年来自于202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达到39.8万,其中亚洲和非洲学生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6.5%和19.5%;学历教育的比例达到46.47%,本科教育占87%左右。来华留学生呈现出文化、宗教等多元化特点,再加上学科基础参差不齐、年龄趋于年轻化等,使他们面临沟通不畅、生活不适、跨文化不适应等问题。[1]

一、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困难

处于跨文化适应情境中的个体来到新的社会文化环境,由陌生环境给他们带来的适应性压力将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适应问题。一般认为,文化冲突主要包括语言文化冲突、价值文化冲突、交际文化冲突、婚俗文化冲突、饮食文化冲突。结合来华留学生的情况,将其跨文化适应分为语言适应、学业适应、社会生活环境适应和人际互动适应四个方面来进行描述。[2]

1.来华留学生的语言适应困难

中国是高语境文化国家,而大部分留学生来自于低语境国家。无论是初来乍到的留学生,还是已经在中国待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的汉语口语相当流利的学生,语言始终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特别是在世界不同地区的留学生中,非洲地区留学生语言方面的困难最为严重,有多达78.68%的非洲区域留学生在语言交流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杨军红,2005)。其后果使得许多留学生被局限在同语种圈子里,很少与中国人进行交流,无法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由于文化差异的因素,难免产生认识和理解的偏差,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尤其是在理解和执行学校规章制度方面。[3]

2.来华留学生的学业适应困难

学业适应主要包括指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参加学术活动等导致的学业压力和适应状况。来源国家不同,留学生们在学习能力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有的留学生所在国家基础教育水平低,导致留学生学科基础相对薄弱,无法适应国内高校教学内容,造成学习成绩相对较差。例如经济学、投资学和金融学等课程的学习,需要一定数学基础,部分留学生学习吃力,课程进度总体慢于中国学生。再加上语言、文化等障碍,留学生一旦在开始不能跟上学习进度,在后续学习中将感觉无所适从,甚至会放弃学习。

3.来华留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适应

许多留学生不习惯学校的米饭为主的餐食,选择自己做饭吃,生活成本提高,学习时间不足,抱怨也多。刚来华的学生不了解外面的情况,对公交、商场、游玩地方都很陌生,在缺乏别人帮助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无所适从、满腹牢骚的状况。生病去看医生,对医生的服务态度和收费标准最难以忍受。而在校内的住宿通常是单人一间或两人一间,屋内设有电话、空调、有线电视、校园网、橱柜、独立卫生间、床上用品等,但校外设施缺乏、服务不周。

4.来华留学生的人际互动适应

对绝大部分留学生来说,父母亲人都远在其来源国,他们通过电话、电脑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从那里获得情感支持。相比之下,朋友群的功能突出出来。由于留学生读书及生活的环境,他们面临陌生的文化模式和和生活习俗,交友的难度和复杂程度大大增加。跨文化接触是两种文化观的碰撞,留学生对某种现象进行解释时常会不由自主受到自身文化视界的影响,而中国人同样以自己行事的习惯和文化标准期待他人的行为表现,当两者无法吻合时,碰撞就产生了。假如无法成功融入中国的学生群体或其他本地人的生活圈子中,他们就会面临相当大的适应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学业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二、影响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因素

1.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内部因素

(1)来华留学目的和期望

留学生的留学目的和期望不同,参与东道国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热情程度和深度不同,参与的方式也不相同,在留学过程中的适应状况也不同,收获和感受自然也不同。一般来说,有着明确来华目的的留学生常能以主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文化冲击,他们甚至很早之前就已做好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如查询中国的资料,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人文环境,参加语言辅导,接受一定的跨文化交流的训练等,以提高自己异域生存的能力。而那些被动的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何来到中国的留学生存在较大的侥幸心理,他们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较大的文化冲击,有时会被突如其来的差异打个措手不及,悲观失望。[4]

(2) 留学生出国经历

留学生曾有过出国经历使他们对陌生文化中人们的交际方式和行为模式有一定心理准备。因此,相对于那些第一次来中国留学的学生,有过出国经历的留学生对文化差异造成的交往风格和方式差异更有容忍心、更积极乐观,人际交往情况也就更好。

(3)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外部因素

(4)宗教和文化价值的因素

价值观及其形成的处世态度和处事方式的差异深刻地影響着与来自他文化中的人们的交往。西方以宗教信仰为本位,其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人本主义,宣扬个人主义至上,“Individualism”是英美人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在这样的文化环境里,每个人都学着体现个性化的自我:自信,自我肯定,自由表达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束,以及公开发表不同见解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己。而中国以伦理为本位,中国人在儒家的道德伦理规范的影响下,以自我贬低的思想作为处事经典,以儒家“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它是人本主义的,注重群体间的相处关系,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至上的,因而中国文化把“个人主义”等同于“利己主义”、“自以为是”、“自负”,都带有贬义的色彩。

(5)人际交往因素

中国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看重关系的“亲疏远近”,在人际交往中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按照“家人——朋友——熟人——陌生人”三个圈子,从内到外,越来越生疏。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自己人”和“圈外人”区别对待。留学生在与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被中国人当作“陌生人”或者“圈外人”来对待,他们感到非常失落;但是如果被中国人当作“自己人”或者“圈内人”,也会给他们带来的困扰和造成不适应。而西方人以自我为中心,讲求自己为自己负责,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习惯关心他人、帮助别人,不过问他人的事。对西方人来说,主动帮助或接受别人的帮助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

3.社会支持因素

来华留学生所获得的来自中国的社会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留学生所在国与中国的关系。如果中国对留学生所在文化群体的评价是积极的,那么留学生在中国就受到较多的社会支持。反之,如果中国对留学生所在文化群体的评价是消极的,有很多的刻板印象和偏见,那么留学生获得的中国的社会支持就非常少,甚至会受到排斥和歧视。

三、提高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度的对策

1.来华留学生积极调整适应

(1)努力融入新文化

来华留学生不要固守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要积极主动地了解新文化,学习新的生活习惯,努力使自己融入到新环境中来。出现困难和适应问题时不要偏执,不要心烦意乱,怨天尤人。不要总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周边的事物,要学习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只有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了解中国的文化价值、生活习惯和独特的风俗文化,才能逐步克服“文化休克”。

(2)尽量求同存异

尽量理解其他国家留学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一般的差异,可以适应的尽量适应。对于宗教,他们表示要尊重其他国家留学生的宗教信仰和宗教仪式。同时也要利用合适的机会向其他国家留学生介绍自己国家的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习俗。例如利用课堂报告和演示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宗教,让其他国家留学生明白各自的不同,争取达到相互理解和尊重。对饮食方面的差异,由于宗教和长期养成的原因往往很难改变,因此必须采取理解和尊重的方式。只有双方互相理解才能使得交往能长久下去。在和其他国家留学生的交往中,既不强求他人接受自己的习俗,也不一味迁就自己完全无法接受的一些习俗和做法。

(3)争取中国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支持

组织留学生和中国师生参与的活动,如中国文化讲座、对外汉语教育专业的读书报告会、野餐、文化考察等。在这些活动中,参加活动的中国师生往往会不失时机地介绍一些跨文化差异的内容,自己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同时这样的介绍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也是很有启发作用的。

2.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服务

(1)树立跨文化管理服务意识

高校管理者应首先做好角色定位自己,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对于中国学者,管理仰视权威,敬重师长;而外国学生更重视个性的发挥。来华留学生管理者不仅作为管理者,也应该是服务者;既要坚持“以人为本”,也要摒弃“保姆式”的管理理念。面对来华留学生在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管理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热情服务,这不仅要树立职业的服务理念,更需要奉献精神和人性关爱。同时,也要认识到,来华留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外国人。来华留学生因学习问题或者违反校规校纪的时候,应该和中国学生受到一样的对待,而不应搞“特殊化”,或受到“特殊照顾”。

(2)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借鉴国内外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定期参加高校间开展的来华留学管理经验交流。高校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完善并落实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招生、教学管理、出入境管理、奖学金管理等各个方面,做到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利用有效的手段,如网站、手册等形式,使来华留学生了解这些管理规章制度。除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约束和要求学生外,还要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渠道,提高留学生管理的服务水平,改进和完善留学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

(3)深入了解留学生

留学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除为了学习更多知识技能外,他们还为了一种中国生活经历与体验。在教学管理中,无论是行政部门还是教学岗位上的教师,都应真正了解留学生的需求。例如,能否适应中国的教学及生活模式,能否与其他留学生和中国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等。通过了解留学生的国籍和文化背景,在理解他们差异性基础上,鼓励他们,让他们用更加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此外,提高行政效率和教学质量,切实帮助解决留学生的困难,让他们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设立留学生认可和接受的奖学金、助学金体系,才能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上进心,从而激发荣誉感。

参考文献

[1]陈慧. 留学生中国社会文化适应性的社会心理研究[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6):135-142

[2]李宇明. 轉变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观念[N]. 社会科学报, 2016-8-4,(5)

[3]杨军红.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05

[4]杨国枢,余安邦.中国人的心理与行动——本土化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通讯作者

何艳(1979-),经济学博士,湖北仙桃人,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黄涛(1979-),男,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跨文化留学生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