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语智慧”,哪里来?

2017-03-23陈卫东

关键词:言语文体文本

陈卫东

摘要:笔者以文本作为“例子”,从“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这一核心的“教学价值”出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形式、结构、意义进行分析解码,体会作品的深层意义以及作者的实际意图,来学习表达,学习语文,落实语言的运用。

关键词:言语智慧;研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66-1一、立足文体样式,发现语言学习的价值

入选小学教材的课文,文体类型很丰富,不仅有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还有小说、散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和剧本等。不同文体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开发不同文体课文的教学内容、研读教材时和阅读教学中自觉关注文体特点,把握文体分类,从而确定教学方向。我们首先要依据课标界定其文体特征。阅读教学一要能引导学生抓住要点,二要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至于诗歌和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对其文体则毋庸置疑。其次,在大的框架关照下再做细致区分。教学中,教师准确把握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就能比较容易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作者的思路,乃至谋篇布局、用词造句的特点,由此才能开发出合宜的教学内容。

二、立足文本词语,触摸词语散发的温度

文本以文字为载体,词句是文本的基本构件,是文本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支点。如何品析词语,如何在理解其意思的基础上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这都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练就一双“慧眼”。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富含文本“特质”、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关键词句,学会咀嚼和品味,学会从平常的字眼中体会内含的真意品词析句是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作者跳动的思想,揣摩作者思维的过程。教师通过词语“类比”,在情境切换中咬文嚼字、品词析句,体会内涵的深邃,感受、品味语言之奥妙和规律。在具体语境的推动下,在“润物无声”的教学中,巧妙地引、深入地读、大胆地想,让孩子们入其境,悟其意,学其言,培养敏锐的语感能力。

三、立足句子表达方式,感受句子表现的力度

关键语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无论是在文章的结构上、内容上还是艺术效果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要关注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其次,要关注句式特点,感受句子表现的力度。这种有价值的言语形式可能是一个标点符号的超常规用法,可能是一个词语的匠心独用,可能是一个(组)修辞巧妙运用的句子(句群)。教师要凭借敏锐的专业目光,精准地发现句式特点及语言特色,引领学生感悟体会句子表达的方式和效果。这些独特的言语形式在转化成教学内容时,落脚点不在言语内容的体会、感悟上,而在对言语形式的技巧和效果的体验上。

四、立足段落结构的机理,领悟段落起承的粘合度

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绝不乱走的”。文章的结构层次犹如人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行文的思路。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师通过“剥笋法”引领学生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把握段落的主要内容,获得了描写的具体方法,才可谓既“得意”又“悟法”。

五、立足文本表现形式,发掘教学本质语料

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关注其独特的言语表现形式。它是文章思想内容变成具体存在现实的一种藝术形式、一种艺术手段。教师要有清晰的结构意识,深入破解作者布局谋篇的秘妙,方能发掘出主旨性教学材料。识文先辨体,解文先理序。叙事性作品中凡侧重叙事的一般会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展开,这和说明性文章中说理类课文例举的事例的高度概括是有本质区别的。除此之外,在文章结构上的总分、分总、总分总关系,材料安排上的详略、主次、繁简以及开头悬念的设置、结尾与开头的照应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在表达技巧角度的关注点。用“结构”,化“结构”,指向“言语智慧”结构内化的教学内容板块。其次要关注表现手法,所有手法的掌握,不仅是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结论,给表达贴上一个标签,更重要的是依托文本,紧扣语言文字,深入阅读体会,感知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储备作文时运用的技巧。

六、立足课后习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课后练习题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反映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靠读懂是不行的,到理解截止是不行的。教师充分研读课后练习题,有助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例子,一节节阅读课就应指向表达、运用、习作。个人主张学以致用、当堂练笔,要教孩子学会运用课文表达,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作文的方法应该在语文课中来完成。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的言语生长的土壤就是课堂——阅读课就是作文方法的指导课。教师在备课时把课后练习题恰当地融入教学设计中,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可以实现“言语智慧”的有效达成。

七、立足学生的现实起点,把握语言生长的基础

教师在解读时,教师还应以文本价值、教学功能和学生需求为标准,从学生生活出发,用学生的眼光解读课文。用学生的眼光解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打开与文本对话的窗口,贴近学生语用的最近发展区,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起点,找准学习的起点,进而创设具体的语用情境,为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写作心理建立一个发展平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独特的结构形式,推敲语言表达的妙处,迁移从文本感受到的言语现象,加强言语实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努力实现课文被赋予的教学价值。

文本阅读是生命的活动,文本是进行人文教育和生命教育的天然的、生动的材料。教师语言意识的强弱,决定着阅读教学行为向度。教师行为意识的强弱,决定着阅读教学效率的高度。方向正确,方法恰当,教学中依托文本的语言特质,围绕对主题的理解与脉络的把握,指向表达,指向运用,服务语言成长,积极展开言语实践,方能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猜你喜欢

言语文体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另类文体巧谋篇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