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元璋绝不得罪厨子

2017-03-23胡丹

特别文摘 2017年5期
关键词:剃头匠厨子秦王

胡丹

洪武三年,朱元璋第一次大封诸王,将他已经出生的十个孩儿(包括一个侄孙)一体封王,其中最小的才几个月,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八年之后,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把那些已经长成大小伙子的儿子们打发到他们的封国去,让他们在各自的封地建藩立国,以屏翰他朱家的王朝。

儿子们在文武官员及大势军马的护卫下上路了,朱元璋洒泪而别,转回宫去。忽一日,他接到密报,说秦王朱樉在到西安就藩的路上,因为一点小不如意,鞭打了厨子。这让朱元璋大感恐惧,急忙铺纸提筆,亲自写来一份敕谕,令人急送到秦王处,向他这位次子指出侮辱“造膳者”的危险性。

看官或奇了,堂堂王爷,还怕一个厨子么,打了也便打了,能咋的!

朱元璋可不这么看,他说:“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人之荣华富贵,不过吃穿住行,而以吃为首。他对秦王说:小子你听着,你的吃食,掌于厨子之手,你不把厨子当人,“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为何?吃食是要入口的,你若得罪了厨子,他往你饮食中吐口水,或弹点鼻屎什么的,你哪里知道!“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听说你动不动打他,厨子虽是小人物,你把他打狠了,他豁出去,在你食物中下毒,你小命也就没了!

依我说,朱元璋的批评与分析,虽然有些龌龊,但可谓鞭辟入里!

好像朱家孩子都喜欢跟厨子过不去,与秦王同一年就藩的晋王朱棡(老朱第三子),在去封国太原的路上,也笞辱了膳夫。

朱元璋不愧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西北警报刚息,又闻晋中警声大作,他着急死了,孩子们咋都这么任性、不懂事呢!他立刻派人,以八百里加急的快马,星夜传谕晋王(“驰谕”),让他对厨子好些——真比兵火还急。

在给晋王的教训里,朱元璋拿自己举例,说道:

“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

老朱一生,杀人无数,他为何独独对一个厨子如此高看?难道一介“膳夫”,比被他杀掉的那些老哥们和勋戚重臣还要紧?朱元璋没有明言,只向老三抛出这样一句:“怨不在大,小子识之。”此事见《明史·朱棡传》。

令人莫名其“妙”!我想,朱元璋一定把给秦王讲过的那一番道理,也给晋王讲了。只是修《明史》的史官们,可能觉得那道理,其理虽真,却不似帝王口吻,很难复述,所以便来个“吾不言,请亲爱的朋友自察之”来了账。

亲王之国,是多么隆重之事,一路上军马浩荡,事体繁多。朱元璋唯独对两位皇子殴打厨师之事,耿耿于怀,专门派飞马前去,晓以利害。可见他很明白一个道理,像陈友谅、张士诚这样的对头,像胡惟庸、蓝玉这样的“奸臣”,要想谋弑他,并不容易,总得起大势军马来杀,他怎么也可以抵挡一阵子,总不至于亏输。就怕这些对头、奸臣,不起军马来杀,而是买通他身边的亲信之人,取他首级于睡梦之中。

看官,不妨猜一猜,除了侍寝的宫女妃子,还有哪些人应该格外防范?朱元璋认为,身边有两种人绝不可得罪:一是剃头匠(栉工),一是厨子(膳夫)。为何不能折辱厨子,朱元璋把道理讲得很清楚了。那为什么剃头匠也不敢得罪呢?朱元璋的原始讲话没有录音,但应该很好理解:除了带刀侍卫,能够在御前动刀子的,不是只有剃头匠么?侍卫们的刀,都藏在鲨鱼皮鞘里,轻易不拔。可剃头的来见,有哪次不亮刀的?一把利刃,在龙喉前横飞,刀光闪处,胡子茬啪啪飞落,朱元璋能不惊恐?

朱元璋的厨子徐兴祖、井泉,都做到光禄寺卿;剃头匠杜安道、洪尚观,做到太常寺卿,都是从三品的皇皇京卿(光禄寺卿与太常寺卿,皆为“九卿”)。

一声怒吼半边天都要塌下来的老父亲尚且如此谨慎,他的不肖之子,竟敢随便笞辱,还要小命不要?

朱元璋让儿子们小心庖厨,敬重厨子,在他眼里,厨子就是潜伏的忍者和杀手,一定要收买他们,他不想自己的孩子被厨子所毒害。

(摘自《大明王朝家里事儿》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 图/陈明贵)

猜你喜欢

剃头匠厨子秦王
再議新疆吐魯番出土“秦王鏡”
不想当厨子的大师不是好吃货
铁厨子
铁厨子
剃头匠
小“恐”成像,观微知著
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