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速度滑冰研究可视化分析

2017-03-23陈月亮

冰雪运动 2017年5期
关键词:滑冰冰雪速度

陈月亮

(厦门医学院 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100)

1 引言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以及“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为我国发展好冬季体育运动增添了巨大精神动力,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冰雪体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的推进,我国冰雪运动的热潮已悄然兴起,这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冬季群众体育的发展,夯实冬季运动群众基础[1],而且还有利于我国冬季冰雪运动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我国冬季项目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2]、培养与储备。对于我国传统冰上优势项目的速度滑冰而言,虽然在冬奥会等各级国际大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来说,与荷兰等欧美强国还存在不小的差距[3]。实现我国速度滑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且长期保有强势的竞争力,除了要解决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和专项训练外,更要突出以科研为推动力,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提升速度滑冰训练科学化水平,进而促进速滑项目整体竞技水平的全面提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CNKI数据库收录的1997~2016年有关速滑的专业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我国速度滑冰领域的相关研究概况、前沿和热点等问题进行梳理,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期为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信息参考,进而为推动速滑项目的发展贡献力量。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全部来自CNKI数据库1997年至2016年间收录的文章。为保证文章的质量和专业水准,检索共分为两部分:一是以“速度滑冰”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和CSSCI,共检索到190篇文献,剔除无效文献后获得满足条件的文献177篇;二是以“速度滑冰”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来源期刊选定《冰雪运动》(我国唯一的冬季体育运动期刊,本文视为专业期刊),共检索到792篇文献,剔除无效文献后获得满足条件的文献743篇;因此最终获得920篇文献作为本文研究对象,且每一篇文献数据都包括该文献的题名、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刊名、发表年,检索时间为2017年2月7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速度滑冰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数理统计法

本研究采用美国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III可视化分析软件,导入920篇检索文献绘制我国速度滑冰研究的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其中阈值c:cc:ccc选取默认值,以1年为1个时间片段,且每个时间片段选择前50条数据进行显示,同时根据研究内容对图谱的空间分布做相应调整,并进行剪裁。采用词频分析方法,展示我国速度滑冰研究领域文献的发文量、核心作者、科研机构及高频关键词等内容信息,最后梳理、归纳并总结出我国速度滑冰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脉络。另外,研究还借助EXCEL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文献信息量分析

发文量的历时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历史、发展速度等动态演进过程[4]。如图1所示,总体来讲近20年我国有关速度滑冰的科研文献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高质量的科研文献寥寥可数。就发文量整体趋势来看,整体呈趋于下降的波浪态势。令人匪夷所思的是,2014年冬奥会我国速度滑冰实现金牌零的突破,这理应是激发我国有关速度滑冰科研活力进而转化成科研成果的最佳时机,然而由图1不难看出近3年不论是有关速度滑冰高质量文献还是发文总量都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且发文量在总体上已达到近20年的最低点。

图1 速度滑冰研究领域年发文量分布图Figure 1.Annual volume distribution map of speed skating researches

在当前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背景下,在国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以及《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等相关政策大力支持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应积极深入加强有关速度滑冰训练规律、训练理念、训练方法以及该项目国际发展潮流和趋势等相关内容的研究,真正实现以科研带动运动训练水平提高,进而促进我国速度滑冰竞技水平全面提升。

2.2 核心作者与主要科研机构

一个研究领域的作者发文量可以从一定程度代表该作者在该领域的贡献程度以及学术影响力[5]。表1显示,来自湖北理工学院的陈月亮(23篇)、东北师范大学的陈民盛(21篇),以及来自中国石油大学的夏娇阳(16篇)是该领域发文量排名前三的作者,排名4~10位的作者发文量差别不大,均在9~14篇,因此可以将他们看作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人员。

通过CitespaceIII绘制了速度滑冰研究领域的作者网络共现图谱(图2),每个节点代表一名作者,发文量越多则节点和字体都越大,而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该研究领域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连线的颜色表明合作的时间,同时连线越多,则代表合作越密切。

表1 1997~2016年速度滑冰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统计Table 1 Core author statistics of speed skating researches from 1997 to 2016

图2 1997-2016年速度滑冰研究领域作者网络图谱Figure 2.Author network map of speed skating researches from 1997 to 2016

由图2可知,我国关于速度滑冰研究目前形成了以陈月亮和黄达武,陈民盛、邹晓峰和张强,夏娇阳、关成雪和任慧莹三组研究团队为核心的合作团体。这三组科研团队不论从发文量还是在核心期刊载文数量都遥遥领先其他作者,因此这些作者代表了速度滑冰这一研究领域的主体,可视为我国速度滑冰研究的引领者。其中,陈月亮和黄达武这一研究团队主要以速度滑冰运动员的速度节奏和肌肉用力特征等内容为主,且陈月亮作为中国速度滑冰队的科研教练员,长期跟随速度滑冰队训练、比赛,能站在国际的视角上探讨速度滑冰运动训练实践中的问题;陈民盛、邹晓峰和张强这一研究团队则侧重于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支撑技术以及步频和步数之间关系等内容,陈民盛和邹晓峰作为我国运动生物力学专家,与作为我国从事冰雪运动项目教学、训练、科研的首位博士研究生导师的张强教授共同合作,其科研成果定会在冰雪界享有较高的认可度,可以实现速度滑冰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的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进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实践;而夏娇阳、关成雪和任慧莹这一团队则主要以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和训练体系等为核心研究内容,且夏娇阳作为速度滑冰国际级裁判,可以通过国际赛事更加直观地了解与掌握当前速度滑冰项目的发展潮流与趋势,有利于开拓研究视野,能够从较为宏观的视角给予速度滑冰队伍长远发展提供更为科学、前沿的指导信息。另外,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从事速度滑冰一线的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发文量太少,应多鼓励速度滑冰从业者在进行运动训练之余在速度滑冰科研工作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这样不仅有利于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可以通过国际赛事在训练理念、方式和方法等方面,与国际知名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进行更好地、更为直接地交流和沟通,从而加以借鉴与完善,进而更有利于指导速度滑冰运动训练实践。

然而,由图2中的数据也不难发现,通过科学知识图谱绘制的速度滑冰研究领域中共出现709个节点,而节点之间的连线仅有623条,表明大部分相关科研人员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相互之间缺乏明显的合作与交流,不利于在对速度滑冰项目进行科学研究的思维中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表2 1997~2016年速度滑冰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机构Table 2 Major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speed skating researches from 1997 to 2016

由表2和图3可知,目前发文量排名前11位的科研机构全部来自东北地区,一方面说明这一结果与我国冰雪运动开展和冰雪运动整体竞技水平的现状相一致,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局限性很强,导致其他天然条件先天不足的地区很难接触冰雪运动,因此也更谈不上对速度滑冰等冰雪运动的科学研究。

进一步分析得知,上述主要研究机构近80%来自黑龙江,而作为我国冰雪运动传统强省吉林和辽宁的科研贡献率则相对较低,且作为东北地区承担冰雪运动教学、训练的专业性体育院校(尤其是吉林体育学院)发文数量和质量都相对较少,这与作为冰雪大省的吉林和辽宁,以及竞技体育依托体育院校的实际情况不吻合,应鼓励相应地区的科研机构和体育院校对速度滑冰这一研究领域的加以重视,利用区域优势加强相应的科学研究,为促进速度滑冰项目整体竞技水平的快速提升贡献力量。

同时,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背景下,还应鼓励南方地区体育科研机构、高校体育学院以及专业性体育院校加强对冰雪运动(尤其是速度滑冰)的科研力度,有条件的机构还可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发展冰雪运动的政策红利,选派相应的科研工作者前往速度滑冰开展较好的东北地区进行实地跟队学习与了解,一方面可有利于在全国扩大研究速度滑冰的范围,另一方面还可以汇集各方人才增加速度滑冰项目的研究实力,从而更有利于速度滑冰项目整体竞技水平的快速提高。

图3 1997~2016年速度滑冰研究领域科研机构网络图谱Figure 3.Network map of research institutes in the field of speed skating from 1997 to 2016

然而,由图3中的数据也不难发现,通过科学知识图谱绘制的速度滑冰研究领域中共出现478个节点,每个节点代表1个科研机构,然而节点之间的连线仅有394条,表明大部分相关科研机构缺乏足够的合作,且合作相对密切的机构也主要体现在同一地区或同一体育系统之间(即体育局下属的体育科学研究所、训练中心和体育院校),难以实现科研资源共享,不利于科研成果转化,无法全方位的提升速度滑冰项目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关于速度滑冰的整体科研实力较弱,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和机构太少,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省市过于局限,且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科研机构之间明显缺乏交流与合作。因此,在当前我国冰雪运动繁荣发展的背景下,要号召全国范围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冰雪运动爱好者积极投身于包括速度滑冰等项目在内的冰雪运动研究,倡导他们加强学术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探讨,鼓励不同学者、科研机构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促进速度滑冰运动研究取得突破式的发展,进而为提升我国速度滑冰整体水平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2.3 研究热点

研究普遍认为关键词是论文的核心,是文献主题内容最主观、最直接、最集中的表述。通过关键词可以清晰的描绘出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并通过关键词共现可以挖掘出各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6]。运用CiteSpaceIII统计软件,从速度滑冰相关文章的题目、摘要、关键词等信息提取主题词,能够清晰地体现出研究文献的主题思想和主要研究内容,对主题词词频变化的分析可以了解速度滑冰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使该领域科研人员更准确地把握速度滑冰研究的发展态势。通过CiteSpaceIII绘制的速度滑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4)中共有665个节点,节点间共有1059条连线,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节点和字体的大小与关键词的频次成正比,节点之间连线表明关键词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连线颜色表示关键词之间相互关联的时间。

图4中,速度滑冰、短道速滑、速滑运动员和冬奥会为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印证了作为我国冰上传统项目、且彼此之间无论从选材还是训练方式都具有许多项目共通性的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这两个项目在冬奥会历史中取得了较为优异成绩的这一现况。同时,对图4和表3中排序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之间联系以及同类关键词合并进行归纳,发现目前我国关于速度滑冰的研究共有3个热点内容,分别是:速度滑冰体能训练、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以及速度滑冰教学。通过分别对这4个热点研究内容的相关高被引和经典文献分析,得知这4个研究热点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表3 1997~2016年速度滑冰研究领域排序前20位高频关键词Table 3 Top 20 high-frequency keywords of speed skating researches from 1997 to 2016

2.3.1 速度滑冰体能训练

刘俊一和隋力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构建了以速滑专项综合素质、爆发力力量素质、速度素质、速度耐力素质为核心的专项身体素质结构模型,对我国优秀短距离女子速滑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形成了新的认知理念[7];陈小平[8]等人通过“最大力量能力阈”的测试方法,对我国20名优秀男女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力量耐力进行测试与研究,提出优先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的力量训练指导思想,并在接下来备战2006年都灵冬奥会的训练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严力[9]等人研究认为,通过改进速度滑冰的有氧训练,有效提升运动员个体血乳酸清除效率,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将运动员血乳酸水平有效降低,从而有利于运动员在冬奥会比赛中处于最佳竞技状态;陈月亮[10]等人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短距离速度滑冰运动员体能构成指标进行测试,在通过对测试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优秀男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建立了具有针对性的体能特征结构模型,这不仅能够为该项目的科学选材提供指引,而且还能够使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体能训练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方向性。

2.3.2 速度滑冰技术训练

陈民盛[11]等人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世界知名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弯道蹬冰技术从三维角度进行分析,得出滑步长度和宽度的组合应为3.6∶1,蹬冰时运动员重心的横向位移幅度要明显小于纵向等结果,在此基础上提出运动员起蹬条件可以用作为评判蹬冰初始条件的方法,同时也对下肢关节的有效蹬伸范围做出推测;李凤丽[12]等人通过三维摄像方法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时间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在一个单步滑行中,左单步支撑时间要小于右单步,从踝关节缓冲时间来看则是左腿踝关节明显短于右腿,从下肢三大关节伸展角速度达到最大值的时机上看,髋、膝关节具有相对的同步性,但踝关节却具有一定的延迟性;李巧玲[13]通过比较分析发现,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这两个项目在的技术动作结构、运动生物力学基础、训练周期、供能方式、比赛形式等方面极其相似,并提出速度滑冰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可以多方面借鉴速度轮滑。

2.3.3 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

夏娇阳[14]等人通过我国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青少年比赛在比赛形式、次数和参赛人数上与冰上强国存在差距,且女子比男子成绩好,短距离比长距离成绩好,成绩逐年提高但是名次不变或是下降的结论;王红[15]等人通过对我国速度滑冰发展现状分析,认为体育场馆设施不足、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教练员综合水平欠缺、训练方法与手段落后等,且这些方面的差距与国际高水平国家明显,因此是制约速度滑冰运动员培养的关键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为我国速度滑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吴玉国[16]研究发现以心理能力、专项运动能力等诸多因素为代表的自身因素、环境因素和训练因素是影响我国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成长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建议,来推动运动训练科学化以及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成材率。

2.3.4 速度滑冰教学

张春林和许振松针对北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对速度滑冰课上学习兴趣不高、课后锻炼效果不佳的现状,提出通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和培养大学生上冰上课的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7];靖文和陈玲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掌握速度滑冰技术动作的层次性和个体差异性,将“分层教学法”引入日常教学课堂中,实验结果表明灵活地运用分层教学法使各层面学生尽快地掌握所学动作,其中教学效果在初学者中体现地更加显著[18];王丰秋、顾鑫[19]通过发现速度滑冰和速度轮滑无论是在技术结构还是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都具有高度相似性,建议黑龙江省中小学冬夏体育课程设置中应在夏季开展速度轮滑的教学内容,在冬季开展速度滑冰,有利于学生冬季体育教学内容与其他季节体育教学内容良性互补。

上述内容结合高频关键词知识图谱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对于速度滑冰的研究范围较广,研究内容涵盖竞技、群众、学校三大领域,有利于我国速度滑冰的全方位发展。然而结合我国速度滑冰开展现状以及研究内容进一步分析了解到,目前我国速度滑冰研究成果较少,关于速度滑冰体育产业的研究无人问津,从整体上来看研究内容、方法比较单一,研究层次较浅,研究领域需要拓宽,尤其是对于速度滑冰在技术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损伤与康复、队伍建设与训练评价体系等方面内容涉及较少,且研究深入不够,缺乏从多维视角来引进、探索和提出速度滑冰训练的新思路和新内容。

2.4 研究前沿与研究演化

突现词是指通过监测频率增长快速的关键词,以此来判断研究兴趣的突然增长,因此关键词频率激增可视为这一领域的新兴研究前沿,从而便于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新趋势和热点动态[20]。运用CiteSpaceIII测算出1997-2016年间速度滑冰研究领域共有9个突现词(图5),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研究者对该领域关注的热点及持续时间,进而确定当前速度滑冰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沿。

图5 1996~2015年速度滑冰研究领域9个突现关键词知识图谱Figure 5.Nine key word know ledgemap of speed skating researches from 1996 to 2015

由图5可知,“竞技体育”和“冬奥会”这两个关键词突现至2016年仍未结束,且从突现的起始年份可以发现持续时间都超过6年。进一步分析了解到,通过科学化训练提升速度滑冰的竞技水平进而争取在冬奥会的大舞台中取得更大的成就,以此来切实提升我国冰上项目竞技水平是现阶段该领域科研工作者主要关心的热点话题。针对近几年速度滑冰运动训练的经典文献分析发现,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主要体现在腿部肌肉肌电特征和能量代谢等方面。腿部肌肉肌电特征这一研究前沿问题,研究者主要通过对我国优秀速度滑冰运动训练、比赛实践采用将表面肌电遥测系统和高速摄像机进行同步的技术,分析单步周期腿部肌肉肌电特征揭示腿部肌肉发力规律[21],得出当前我国速度滑冰腿部力量训练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且专项化程度不高[22],并对腿部力量训练实践过程中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能量代谢这一研究前沿问题,研究者主要是以6种不同周期性体能运动项目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生物学基础(能量供应和能量代谢)为视角进行国内外文献梳理,总结出类似速度滑冰等周期性耐力项目在训练过程中,有氧训练应以持续的低强度训练为主,无氧训练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且更倾向于采用高强间歇的方式进行无氧训练[23]。

在当前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取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的影响下,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的推进,我国开展冰雪运动的地域不断扩展,这不仅有利于速度滑冰项目在群众中的普及与推广,更为速度滑冰竞技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竞技体育”和“冬奥会”这两个突现词持续时间仍将继续,且围绕这两个关键词来展开的有关速度滑冰的研究不仅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更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前沿。

图6通过时区视图展示了我国速度滑冰研究热点在1997-2016年间随时间的转移和演进过程。虽然关键词大都聚积,但我们仍可以看出从1997年至今该领域学者主要关注的内容为:普通高校、冰上课、优秀运动员、专项训练、力量训练、可持续发展、竞技体育、青少年、速度节奏、肌肉用力特征等。

图6 1996~2015年速度滑冰领域研究热点演进时区图谱Figure 6.Hotspot evolution time-domain map of speed skating researchesfrom 1996 to 2015

如果用每个时间阶段出现的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代表该阶段的研究主要内容,则速度滑冰这一研究领域核心研究主题的演进过程大致可以描述为:大学生-初学者-优秀运动员-训练方法-力量训练-青少年-速度节奏-肌肉用力特征-表面肌电-供能方式。这一演进过程与图5关键词突现知识图谱显示的研究前沿内容相吻合,由此可以推断当前在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背景下,通过对速度滑冰运动员的关键技术、腿部肌肉肌电、能量代谢等方面训练科学化的研究,从而力图提升速度滑冰的整体竞技水平,是目前这一领域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研究主题思想。

2.5 核心期刊与《冰雪运动》载文内容对比分析

介于本文纳入的文献中有177篇来源于核心和CSSCI期刊,其余743篇来源《冰雪运动》杂志,因此运用CiteSpaceIII对这两部分的来源文献分别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7),试图发现这两部分文献研究主要内容的侧重点,以期为广大学者在今后了解相关知识与论文投稿提供信息参考。由图7可知,核心期刊载文的研究内容比较具体、深入,以速度滑冰的体能训练内容为主;《冰雪运动》载文的研究内容多以速度滑冰教学、速度滑冰项目发展等为主;进一步分析发现,核心期刊载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较为科学、严谨,研究内容针对性强且更有深度,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运动训练实践,有助于提升速度滑冰的研究水平;而《冰雪运动》载文期刊研究内容比较宽泛,研究方法相对比较多样,研究结果则以分析、归纳和总结性质的居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提高教练员、体育教师的认知、训练和教学水平。

图7 1996~2015年速度滑冰研究领域核心期刊与《冰雪运动》载文中关键词共现对比图谱Figure 7.Contrastm ap of concurrence key words in the papers from the core journals of speed skating research and<China Winter Sports>from 1996 to 2015

相信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的推进,速度滑冰运动将会在全国逐步得到开展和普及,同时将会有更多的科研工作者投身于速度滑冰这一研究领域。因此,作者呼吁无论是从事速度滑冰教学、训练、普及与推广、以及速度滑冰体育产业等内容的研究,今后都应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不断提炼、总结出更有针对性和深度的结论与建议,真正做到科研服务于速度滑冰运动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速度滑冰运动广泛、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速度滑冰竞技的整体水平快速提升。

3 研究展望

在当前我国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以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战略为平台,以实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目标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背景下,结合本文梳理出速度滑冰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内容,认为未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

3.1 当前速度滑冰研究领域科研成果较少

一是研究热点中速度滑冰技术训练和教学中都提到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两个项目可以相互借鉴,且已经作为训练和教学的重要手段加以运用,加之国家体育总局为“打通冬季运动项目与夏季运动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鼓励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的人才共享,促使冬季项目后备人才结构更加优化,后备人才素质逐步提高,实现轮滑与滑冰的人才共享,还会有效扩大冰雪运动的人口数量”提出“轮转冰”计划,因此今后“轮转冰”将成为在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中研究的新热点。

3.2 研究领域深入性的探讨

二是作为我国冰上传统项目,作为体能类周期竞速项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速度滑冰的整体竞技水平,因此围绕速度滑冰针对不同距离的体能训练(尤其是有氧、无氧供能等方面)和技术训练这两个核心内容,将成为今后广大科研究工作者采取更为科学且有针对性的手段从多角度、深层次进行研究的重点。

3.3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三是要想真正实现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全面可持续发展,无论是竞技体育(包括后备人才培养、体能、技术等)、群众体育、学校体育还是体育产业等所包含的各个层面都离不开评价,所以针对速度滑冰不同的研究领域构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很有必要,这不仅可以反映速度滑冰不同领域发展的客观现状,而且有利于制定具有针对性且科学性的发展决策,因此围绕速度滑冰不同领域来展开的评价研究将会受到相关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4 结语

本文通过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1997-2016年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速度滑冰的科学知识图谱,得出如下结论:当前我国关于速度滑冰的科研文献处于较低的水平,整体发文量呈现下降的态势;相关科研人员以及科研机构相互之间缺乏明显的合作与交流,无论作者还是科研机构之间,多数处于“少部分合作、整体分散”的局面。通过对高频关键词的归纳与总结得出速度滑冰领域的研究热点为速度滑冰体能训练、技术训练、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以及速度滑冰教学4个方面。

结合突现词与研究热点演进时区图谱,发现围绕“竞技体育”和“冬奥会”两个关键词来展开的有关速度滑冰的腿部肌肉肌电特征和能量代谢研究是当前的研究前沿,大学生-初学者-优秀运动员-训练方法-力量训练-青少年-速度节奏-肌肉用力特征-表面肌电-供能方式这一主线则是速度滑冰研究领域近20年的研究演进脉络。

通过对核心期刊与《冰雪运动》载文内容分析,发现核心期刊载文的研究内容以速度滑冰的体能训练内容为主,《冰雪运动》载文的研究内容则主要体现在速度滑冰教学、速度滑冰项目发展等方面。

总体来看,当前速度滑冰研究领域科研成果较少,涉及面较窄,研究内容单薄且深度不够,研究主题相对单一,同时研究缺乏长期性、追踪性,不利于该研究领域系统性深入地发展,不利于速度滑冰相关研究领域研究体系的形成,这些现象可能与我国冬季项目的普及度较低、竞技水平不高、从业研究人员较少、研究起步较晚有直接的关系。

[1]国家体育总局.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Z].2016.

[2]国家体育总局.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Z].2016.

[3]李雪梅,李佳军.速度轮滑转项速度滑冰的国内外现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9):133-141.

[4]王占坤,陈华伟,唐闻捷.21世纪初以来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2):110-117.

[5]何秋鸿.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教育研究领域可视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2):100-108.

[6]ZhangW,Zhang Q,Yu B,etal.Knowledgemap of creativity research based on keywords network and co-word analysis,1992-2011[J].Quality&Quantity,2015,49(3):1023-1035.

[7]刘俊一,隋力.我国优秀速度滑冰短距离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统计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30(1):1-3.

[8]陈小平,严力,季林红,等.对我国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力量耐力的研究—运用“最大力量能力阈”评价力量耐力水平的试验[J].体育科学,2005,25(12):46-51.

[9]严力,赵滨杰,米博,等.我国速滑冬奥会选手改进有氧训练的个性化研究—第20届冬奥会速滑科研攻关思考之一[J].冰雪运动,2008,30(1):1-3.

[10]陈月亮,吴瑛,张庆文.我国优秀男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专项体能结构模型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45-50.

[11]陈民盛,张云,邹晓峰.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动作结构的模式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4):31-35.

[12]李凤丽,邹晓峰,程湘南.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时间特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21(5):447-448.

[13]李巧玲.速度滑冰与速度轮滑技术及训练相互借鉴的思考[J].冰雪运动,2008,30(4):5-7.

[14]夏娇阳,张晓明.我国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与世界强国的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108-117.

[15]王红,高升,李兴国.我国速度滑冰项目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J].冰雪运动,2012,34(5):10-12.

[16]吴玉国,胡媛媛.我国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成长的影响因素[J].冰雪运动,2010,32(1):9-12.

[17]张春林,许振松.培养大学生冰上课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J].冰雪运动,2007,29(1):65-67.

[18]靖文,陈玲.探析分层教学法在速度滑冰教学中的运用[J].冰雪运动,2006,28(2):80-82.

[19]王丰秋,顾鑫.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教学的互补性研究[J].冰雪运动,2014,36(1):78-80.

[20]赵丹群.基于Cite 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若干问题探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0):57-60.

[21]吴新炎,陈月亮.优秀短距离女子速滑运动员途中滑单步周期腿部肌肉肌电特征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6):563-568.

[22]李芙蓉,吴新炎,陈月亮.我国优秀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直道滑冰腿部肌肉肌电特征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9(1):14-18.

[23]黎涌明.周期性耐力项目的训练量与强度[J].体育科学,2015,35(2):67-72.

猜你喜欢

滑冰冰雪速度
行驶速度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速度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小老鼠滑冰
“滑冰”
滑冰
图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