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3“3+X”帮扶体系补齐脱贫短板
2017-03-23
产业脱贫基础薄弱、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不足、健康扶贫资源分布不均是陕西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和主要短板。脱贫工作以来,陕西通过构建国资系统、高校系统、卫生系统“三大帮扶体系”,着力破解脱贫攻坚重点难题,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组建国企合力团,厚植产业脱贫根基
发展产业是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造血功能的关键,是持续稳定脱贫的主要依托。陕西整合省属国有企业和驻陕中央企业力量,充分发挥国企在项目、资金、技术、管理及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项目布局、技术嫁接、资金注入等形式,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助力贫困地区产业脱贫。
一是组建国企“合力团”。动员91户国有企业(省属企业42户,驻陕中央企业49户)组成九个脱贫攻坚合力团,对接宝鸡、咸阳、铜川、渭南、延安、榆林、汉中、安康、商洛九个市,以“打包捆绑”形式,面向全省55个国定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合力团”的组建,探索了一条央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开辟了央地企业互相开展业务合作的新路子,增强了县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活力。截至目前,各合力团已对接扶贫开发项目144个(其中已完成协议签署51个、开工建设31个),预期投资总额247.3亿元,通过产业布局可解决1.5万名贫困人口就业。
电商扶贫
陕西旅游集团公益旅游扶贫项目山花工程
二是精准帮扶产业发展。各“合力团”密切结合贫困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需求和帮扶企业自身特点,不断加大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力度和龙头企业、合作社、规模以上的企业培育力度,形成一批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打造一批产业链配套基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以产业扶贫助推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的解决。同时,建立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探索资源收益共享机制,将贫困户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土地入股等实现资产收益,不断拓展贫困户脱贫增收稳定渠道。
三是“三位一体”扶贫模式。国资系统构建起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包村扶贫“三位一体”新型扶贫模式,在产业项目建设中,就地吸纳部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同时将就业扶贫纳入企业用工长期规划,在企业内部预留就业岗位,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在包村扶贫“两联一包”中,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就业创业平台,实施贫困家庭学生公益性岗位托底等就业创业措施。举办了面向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首届国有企业“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首批已录用562人。
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增强智慧脱贫后劲
陕西充分发挥高校众多的优势,全省103所高校结对帮扶96个县区,实施“百所高校结对帮扶百县助力全省脱贫攻坚”的“双百工程”,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信息、文化、民生等开展全方位帮扶。
一是强化智力帮扶。各帮扶高校充分发挥高校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在受助贫困县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开展特色产业专题研究,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发展规划设计、专业技术服务、项目包装策划、产品宣传推广等帮扶服务,提升贫困地区科学发展后劲。
强化科技帮扶
铜川市耀州区兔业养殖扶贫培训班
二是强化科技帮扶。各帮扶高校以促进“产学研”相融合为纽带,充分发挥其在科研、学科、人才、技术上的优势,积极引进促进贫困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和项目,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有111个产学研示范基地或实体项目挂牌落地。
三是强化人才帮扶。各帮扶高校精准资助贫困大学生、帮助困难毕业生解决就业、面向贫困地区开展优质生源地签约、为贫困考生提供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辅导等;大力开展各类产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培训、就业创业培训、电商培训、乡村教师培训等;与贫困地区面对面签订“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合作协议”“助力脱贫攻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大力培育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2017年,全省103所高校已与96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区、市)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开展各类帮扶项目957项,指导编制县镇村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44个,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56个,建设电商平台64个,开展文化宣传活动60余次,组织1000余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各类专题辅导、专家讲座、主题报告、名师课堂、医技交流、现场讲学等活动138场次,培训培养骨干教师、医生护士、农技人员、党政干部和新型农民1.5万余人,高教系统脱贫攻坚帮扶体系初步形成,干部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干事创业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补齐健康扶贫短板
因病致贫返贫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贫困地区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直接制约着健康扶贫政策的落实及其成效。陕西坚持一手抓精准施治斩病根、减少存量,一手抓预防控制断病源、降低增量,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优势,提高健康扶贫水平。
延大附院帮扶宜川健康扶贫义诊活动
一是着力打造“医联体”。全省组建了57个“医疗联合体”,覆盖全省600多家二级医院和100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为纽带,畅通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一体化结算等渠道,同时,探索建立“整体托管”模式,三级公立医院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将受援医院纳入帮扶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从落实目标管理、促进学科建设、完善工作制度、改进操作流程、规范后勤保障等方面对受援医院实行全方位帮扶,使受援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根本提升。通过三级医院对口帮扶促进了基层医疗技术水平提升,跨区域医联体建立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同地域医共体组成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的医疗资源、人才资源、帮扶对象共享。
二是开展“组团式”帮扶。根据受援医院基础和需求,由86所省级三级医院组建112个“组团式”医疗队,采取一队一院、一院一策的帮扶办法,对口支援全省98个贫困县县医院、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和镇卫生院建设。同时,实行对口支援项目包干,签订《对口支援项目实施协议书》,派驻管理、医技护理专家开展短期支援、长期坐诊;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实行上门培训和上派进修双向循环;综合开展学术讲座、大型义诊、教学查房、手术指导、等级医院评审培训、临床教学和带教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支援贫困地区医院建设空白学科、培育重点特色专科、培训骨干医师,使“需什么”和“帮什么”紧密对接。
三是搭建远程医疗协作网。推进“互联网+”行动,面向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构建“互联网医联体平台”,城市三级医院协作县级医院,县级医院协作乡镇卫生院,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