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
2017-03-23张静通讯员靳华锋乔岩峰
本刊记者 / 张静 通讯员 / 靳华锋 乔岩峰
南郑县周家坪城关小学上操的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是管长远的,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陕西是教育大省,教育人口占全省人口总数的近1/4,有各级各类学校1.54万所。为此,陕西全省教育系统把“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作为重要使命,以严的作风、高的标准、细的举措,在教育扶贫脱贫上取得了突出成效。目前,陕西通过提高补助标准、完善资助政策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了从学前、小学、中学、大学直至就业的教育帮扶机制。
“一条龙”帮扶,教育精准扶贫全覆盖
如何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一直是陕西省教育工作的重点。陕西省加快完善出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系列帮扶政策,逐步实现全省教育精准扶贫全覆盖。
针对学前一年教育,陕西省每生每年按1300元标准,免除保教费并补助公用经费,对贫困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儿童,每生每年补助750元生活费;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寄宿生,按每生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250元标准补助生活费;全部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费,对建档立卡户学生每年按最高档2500元发放助学金;对贫困家庭职业学校在校生,除享受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外,每人再一次性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每生每年发放6000元助学金生活补助,实现学费、生活费、住宿费补助全覆盖,并落实奖、助、贷、补、勤等系列资助政策。高校扶贫专项招生录取4326人。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力度,对建档立卡家庭、低保家庭和残疾毕业生和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省内高校贫困户毕业生就业率98.69%。
贫困生资助金发放
西安市新城区为周至儿童捐书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总书记交给教育的重要使命。陕西省教育厅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把发展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教育、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省教育系统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作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底线要求和第一民生工程;作为加快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追赶超越的重要机遇,全力推进,决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近五年,陕西省累计资助各学段学生4319万人次,资助总资金343亿元,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资助,实现了全覆盖、高标准、直通车。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强教
如何确保教育“精准扶贫”,扶智先强教,无疑是当务之急。
陕西省建立了贫困地区教师省级统筹补充机制,将贫困地区县以下学校招聘教师,纳入“特岗教师”计划。2017年,陕西省为70个国定、省定贫困县区的乡镇以下学校、村小和教学点争取国家特岗教师计划4168人,同比增加1018人。“国培计划”80%的指标用于贫困县一线教师。2016—2017学年,全省共交流轮岗教师19248人,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3.38%,其中从城镇往农村学校交流教师15783人,占交流教师总数的82%。完善43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会同省财政将月人均补助标准从166元提高到400元,覆盖教师4.75万人。实施“三秦教师结对帮扶贫困户学生行动计划”,确保每一名贫困户学生都有帮扶教职工,关注其学习、关爱其思想、关心其生活,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陕西省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启动仪式在铜川市宜君县举行
大力实施“精准改造”,办好每一所学校。全省现有中小学、幼儿园1.49万所,在校学生596万人,其中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占学校总数的78.73%,在校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5%。不少农村中小学建于上世纪,薄弱学校较多。陕西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重点锁定贫困地区,“精准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着力“雪中送炭”,满足基本需要。先后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简称“全面改薄”)、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等重大工程项目,特别是“全面改薄”,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实施的资金量最大、项目数量最多的教育工程。据统计,仅2014—2016年,中央、我省财政投入93.33亿元,支持7483所项目学校改善基本条件。全省中小学信息化校校通达到95%、班班通达到70%,教师人人通平台覆盖面达到90%。全省省级标准化高中占比达到76.5%。
着力加快“义务教教育均衡发展”。 今年新增30个县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累计达标县100个、通过率达到93.45%,稳居西部地区第1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5.06%、96.4%,均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
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
陕西省依托教育大省资源优势,拓展精准扶贫的路子,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持续为贫困地区教育和产业发展“造血”。
一是以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为切入点,优化整合职业教育资源,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将全省教育系统所属的中职学校从316所整合到265所。积极对接实施苏陕职教协作计划,推进职教园区建设,推广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拓展“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范围,推动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提升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我省38所高职院校与江苏省高校建立“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关系,江苏10市区“一对一”结对帮扶陕西10市中等职业学校。经两省教育部门充分沟通,2017年江苏在陕共安排1610名本科计划,其中安排重点高校招收我省农村地区贫困学生323名,占比20.1%。
二是深化职教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建立职业教育“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机制,打通从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的上升通道,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高职院校以综合评价方式录取,今年招生5.3万人。同时,大幅增加“三校生”升入高职和应用型本科计划,今年录取3056人。
舞蹈机器人走进宁强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三是突出职教扶贫作用。陕西省推动13所高职学校与27所中职学校联合举办“3+2”高职教育,重点面向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7年招生4450名,比上年增加47.35%。开创全国高校“走出围墙办社会大学”先例,成立西北大学平利社区学院,培训茶叶加工、电商等技术人才600余人。通过举办农民学院、实用技能和特色产业免费培训等方式,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帮扶,帮助贫困家庭孩子学会一技之长,依靠技能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全年共开展各类培训3558期、30.91万人次,特别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21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07万人次,职教精准扶贫培训4.5万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3万人次。
四是拓展高等教育扶贫空间。组织83所高校面向73个县区开发特色产业培训项目182个,累计培训3.07万人次,其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1.61万人次,助力形成了“紫阳修脚师”“米脂家政月嫂”“泾阳茯茶”“洛川苹果”“周至猕猴桃”“子洲山地果业”等致富培训品牌,有效推进了“职教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五是加大教育科技扶贫。组织高校为贫困县区的城乡规划、产业布局、生态保护、社会管理等提供智力支撑。建设科研基地113个、电商平台64个、编制县镇村发展规划44个,委派驻村科技特派员175人,启动各类帮扶项目767项。特别是成功举办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中“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走进延安,接受红色思想洗礼,对接项目,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取得积极成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回信,充分肯定和勉励。9月18日,刘延东副总理来陕视察成果展。
党的十九大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了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的重要使命,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陕西省教育厅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充分发挥教育脱贫的优势特色,巩固已有成绩,发扬优良作风,动员全系统力量,进一步聚焦精准,突出重点,狠抓亮点,持续用力做好教育脱贫工作,以新成效助力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