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文献综述
2017-03-22常欢
常 欢
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文献综述
常 欢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已有10余年之久,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在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类的基础上,提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并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出建议,以期中国会计准则能够更好地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和等效。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文献综述
2001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IASB)之后,IASB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成为各国会计界关注的热点。截至2016年,全球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会计准则纷纷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中国也于2006年2月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2011年,中国制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图》,表明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渐进趋同的历程。
2017年是中国新会计准则实施第10年。在这期间,中国经济经历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如今在“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的推动下,国别会计研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以及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研究成为会计准则研究的主要方向。对会计准则研究呈现多角度、深领域和大范围的研究特点。
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水平
一般认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主要分为形式(准则)趋同和实质(实务)趋同,形式趋同是实质趋同的前提,实质趋同是形式趋同的目标和方向。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量方法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研究方法也比较成熟。目前使用最多的测量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的方法主要分为距离分析法和相关系数分析法。其中,距离分析法主要包括马氏距离测量法、欧式距离测量法以及王治安等人在改善了马氏距离法缺陷的基础上使用的平均距离测量法。该分析法被用于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程度,最终发现计量类会计准则的协调度略高于披露类准则的协调度[1]。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整理发现,在我国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学术界较多地采用距离分析法来度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程度。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在2007年实施以后,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量方法的尝试越来越多,主要是在Jaccard相似系数法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进行测量。杨钰等人修订了Jaccard系数,使用详细的准则对比点,分阶段定量地考察了自1998年以来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度变化趋势,发现目前实施的新会计准则绝大部分项目均已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整体上达到了实质趋同[2]。张国华等人针对现有度量方法的不足和会计准则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模糊聚类分析法,在对比点、度量方法以及度量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度量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3]。吴革等人则在总结前人研究方法基础上,根据多元统计分析理论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进行测量。其成果主要体现在参数设计上对Jaccard系数赋值指标进行了改良;在操作方法上,对比较过程中方法的选择、比较点的设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终发现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仍有很大差异[4]。吴革等人在之前研究基础上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法对我国35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程度进行了详细测量,发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整体上达到了中度趋同,但具体单项会计准则差异还较大,其中最新修订的准则趋同度较高[5]。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的研究对会计准则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会计准则趋同程度测量方法的总结发现,测量方法是与时俱进的。为了更好、更准确地测量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水平,国内外学者不断地改进测量方法,适时添加相关变量,使度量方法更为科学,结果更加可靠。
二、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
会计准则实质(实务)趋同是形式(准则)趋同的必然结果。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测定方法的选定方面,国际上曾经明确提出使用H指数、C指数和I指数来测定会计实务选择的相似程度。后来,有学者指出指数法缺乏统计检验,提出了采用统计检验中的非参数卡方检验的方法来衡量国际间会计实务的协调程度[6]。陈兴秀借鉴非参数卡方检验方法来研究我国会计准则的实务趋同,最终发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外币交易折算均已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取得了很好的检验效果[7]。龙月娥基于投资者反应视角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财务报告编报方式从信息观向计量观转变的同时,投资者依然关注企业的盈利指标,对会计信息的关注点并未随着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发生同步转变,说明我国投资者的反应存在滞后性[8]。国内学者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进行实证检验时较多地使用双重披露差异分析法来比较在CAS和IFRS两套会计准则规定下我国上市公司净利润、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差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综上所述,无论是基于价值相关性还是基于会计计量角度都反映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效果较好。由于投资者关注点主要是企业盈利能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并未引起投资者的足够重视,但这并不影响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进度。
三、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后果研究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会对经济后果产生影响。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更多学者将会计准则的研究重点放在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上,着重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学者们更加倾向于结合证券市场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从而为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更加有益的建议。
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实证研究主要分析不同的会计准则所产生的经济后果,主要体现在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管理和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其中,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主要是从会计信息的变化上体现的。在企业管理或是资本市场,会计信息的变化是最直观和关键的,关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后果的研究基础应该从会计信息质量开始。
(一)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信息质量研究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委员会(IASC)提出,会计信息的主要特征包括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财务报表信息的各种特征。根据美国FASB相关规定,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可证性和可理解性等方面的要求。从国内外现有文献来看,对会计准则信息质量研究角度也主要是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的。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信息质量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否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从国内外现有文献来看,这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E.Bartov等人以德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比较了在德国GAPP与美国GAPP以及IFRS不同会计准则规定下的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其研究结果发现,采用美国GAPP价值相关性最高,采用德国GAPP价值相关性最低。这说明,美国GAPP和IFRS能够提高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9];然而,M.S.Vander等人通过对德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虽然采用美国GAPP提供的会计信息比采用IFRS提供的会计信息更能增强公司盈余可预见性,但2套会计准则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差异并不显著[10]。这些研究说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对会计信息有实质性的提高还要考虑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执行环境和公司理念等因素,不能以偏概全。针对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新准则的实施是否能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由于会计信息质量不仅受到会计准则的影响,还会受到执行机制、市场环境、公司特征、股权结构和法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选取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变量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二)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盈余管理研究
提供较大选择范围和涉及较高程度主观判断的弹性会计准则为管理层进行利润操控提供了广泛空间[11]。新会计准则在会计理念上实现了三大转变:由“受托责任观”转向“决策有用观”;由“历史成本观”转向“公允价值观”;由“利润表观”转向“资产负债表观”。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有更高的要求,同时又受到资本市场完善程度的影响,因此就有学者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角度来研究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
吴克平等人认为我国的新会计准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但也存在诸多隐患,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他从实证角度基于改进的修正琼斯盈余管理计量模型,利用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从整体上揭示了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发现新会计准则并未显著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12]。陈春艳和吴革等人使用同样的模型,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来衡量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结果发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13-14]。戴德明等人通过研究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亏损上市公司扭亏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营业外收入仍是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灾区”。其中,最常见的是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而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司盈利的影响不大[15]。王建刚等人认为盈余管理对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利益的损害,使得它成为目前会计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16]。在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王建刚等人得出以下结论:整体而言,新会计准则与旧会计准则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并无明显不同;新会计准则对于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不同。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必然会对公司盈余管理水平产生影响。地区差异、公司股权性质等因素也会影响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否提升了公司盈余管理水平还应该考虑地区和公司股权性质等因素。
(三)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公司高管薪酬研究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高管薪酬的影响成为另一个研究热点。陈春艳利用2002—2006年、2008—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薪酬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企业产权制度,进一步研究了二者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的具体表现形式。研究发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降低了企业以会计业绩为基础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但提高了企业以市场业绩为基础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国有企业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没有出现显著变化,而民营企业的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出现了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二者的产权性质和薪酬形式不同[17]。罗劲博等人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4—2009年的数据,研究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使得高管的业绩薪酬敏感度得到了显著的增强;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管的业绩薪酬敏感度更高,处于东部地区的公司高管业绩薪酬敏感度明显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公司业绩薪酬敏感度;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也使得设立薪酬委员会的公司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有较高的高管业绩薪酬敏感度[18]。
(四)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资本市场研究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目的是为了使我国会计计量能够和国际会计计量方式实现一致,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市场资本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罗进辉等人从吸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的投资出发,检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否真正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认为实施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显著吸引了更多的QFII投资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19]。曾俊等人运用卡尔曼滤波和TARCH分析计算得出股市收益率的自相关系数,用以反映股市效率的高低。通过对比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前后“一带一路”亚洲地区主要资本市场效率的变化情况,他们发现趋同效果的发挥跟其实施的环境有很大关系。市场经济越完善的国家和地区越需要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也更能发挥作用,而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会计准则的作用有限[20]。
(五)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企业投融资研究
P.K.Jenice认为,很多人研究了会计准则变革,但很少有人关注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投融资效率的影响[21]。会计信息质量变化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最明显的一个结果,而会计信息质量又是影响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因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助于改善企业投资效率[22]。但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否能够直接影响企业投融资效率呢?张先治等人分别基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非预期理论分析了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路径与机理,发现新会计准则理念的转变对企业经营者经营理念产生了影响,从而引起了企业投资理念的转变[23]。顾水彬采用经典的琼斯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会计准则变革能够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并且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会计准则改革能够引导企业调整企业经营管理,更加注重价值的投资[24]。燕玲基于债权人权益保障视角实证分析了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发现新会计准则能够减少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权益。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她又以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为切入点,实证分析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后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的变化情况,发现会计准则改革对非国有控股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有影响,对国有控股公司债务融资成本影响并不显著[25]。
四、结语
笔者梳理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现状,重点参考了国内外知名学者的研究方法。总体上来讲,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济后果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实施时间较短,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新会计准则对实际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意见,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1]王治安,万继峰,李静.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度测量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5).
[2]杨钰,曲晓辉.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程度:资产计价准则的经验检验[J].中国会计评论,2008(4).
[3]张国华,曲晓辉.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度量方法拓展:模糊聚类分析法初探[J].南开管理评论,2009(1).
[4]吴革,刘经纬,黄权.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水平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1).
[5]吴革,李彤.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形式趋同程度比较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6(6).
[6]GRAY S J.EC accounting harmonisation:An empirical study of measurement practices in France,Germany and the UK[J].Accounting and business research, 1992(89).
[7]陈兴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实质性研究:基于会计计量的测度[J].财会通讯,2010(22).
[8]龙月娥.国际趋同会计准则在我国的实施效果研究:基于投资者反应视角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探索,2010(8).
[9]BARTOV E,GOLDBERG S R,KIM M.Comparative value relevance among German, US, and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A German stock market perspectiv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finance, 2005(2).
[10]VANDER M S,GAEREMYNCK A,WILLEKENS M.Attribute differences between US GAAP and IFRS earnings:An exploratory study[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2007(2).
[11]刘晓华,王华.市场环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会计信息质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7).
[12]吴克平,于富生.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2).
[13]陈春艳.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江淮论坛,2014(6).
[14]吴革,刘肇阳.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10).
[15]戴德明,陈放.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09(30).
[16]王建刚,朱金一.我国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研究:基于沪深AB股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09(2).
[17]陈春艳.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的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和数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5).
[18]罗劲博,庞仙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高了高管的业绩薪酬敏感度吗: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当代财经,2014(1).
[19]罗进辉,谢达熙,李莉.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否吸引了更多的QFII投资[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4).
[20]曾峻,伍中信.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提升了资本市场效率吗:来自“一带一路”亚洲地区主要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21]JENICE P K.Discussion of IFRS Adoption in Europe and investment cash flow sensitivity:Outsider versus insider Economie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2010(2).
[22]BIDDLE G C,HILARY G.Accounting quality and firmlevel capital invest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6(5).
[23]张先治,崔莹.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资本经营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5(11).
[24]顾水彬.会计准则变革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10).
[25]燕玲.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质量对债务融资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
(编辑:唐龙)
F233
:A
:1673-1999(2017)06-0025-03
常欢(1993—),女,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2015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会计。
2017-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