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研究

2017-03-22王艳苏龙霞苏杉

商情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王艳苏+龙霞+苏杉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省新生代农民工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一些情况特点,分别从政府、培训机构与企业等不同主体角度,对今后我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以及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提出发展性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 农民工 培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现行的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必须对原有的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创新和拓展,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主体参与、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农民工职业教育体系。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织方式较为单一,非营利组织主导的比重偏低,也缺乏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职业技能培训的提供者主要为政府培训计划、用工企业以及各种职业技术培训机構,培训的投资主体也主要各级政府、用人企业与农民工个体。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从而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新的培训格局。以下分别从政府、培训机构与企业等不同主体角度,对我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以及职业教育培训发展提出发展性建议。

一、政府主体视角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作为具有很强公共性的准公共产品,政府应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充分发挥保障、组织、服务等作用,明确责任主体的职能,营造有利于农民工培训的制度环境,从而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1.政府角色的定位强化组织、政策面的引导协调职能。在不断加快的市场化进程中,政府的角色在对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管理中应由国家控制模式转向国家监管模式。其主要体现在“政府主导型”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政府角色向市场和政府调控共同主导转变。

2.健全完善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构建多样化合作机制。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对全社会的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整合,通过创办农民工学校或进行校企协作,以使得农民工所受的职业培训与所从事的职业密切结合,更具有实用性。

3.健全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个人等多方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以中央财政增加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为主,同时建立制度化与规范化的农民工短期培训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

二、学校等培训机构主体视角

1、优化培训方式。我省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应满足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工作岗位的用工需求。首先,可以考虑把车间搬进培训学校,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实践技能水平。其次,授课方式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紧密联系各行业企业的生产实际。最后,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由于农民工所从事的行业普遍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职业操作技能,而职业培训将会在短期内较快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从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竞争力。

2、丰富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应根据农民工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文化素质以及不同的行业等特点,提供更为全面和丰富的教育培训内容,更多地提供职业技能、创业知识以及管理知识等多元化的培训,从而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首先,实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使农民工在职业技能水平得以提升的同时,法制、文化水平以及人文素养均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其转变传统观念,与实际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其次,通过创业知识培训吸引有创业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其培训应重点培养创业的思路和方法、法律知识以及如何准确把握市场方向和应对创业风险等。最后,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业务骨干等对象,应根据其实际需要,积极开展涵盖经济、法律、心理学等多领域的管理知识培训,从而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3、强化师资队伍。第一采取由多家培训机构联合聘请的方式。第二,在培训教师的选任上要本着专业性与实践性兼任的原则。第三,建立教师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及实践锻炼制度。第四,建设兼职培训教师队伍,以加强与企业的分工协作,建立和完善“校企互动”的师资培养模式和兼职培训教师的管理体制。

三、企业主体视角

1.树立正确发展理念、增强企业责任感。首先,企业要转变思想,强化认识。企业必须转变其“重使用、轻培训”的思想。其次,企业要从发展战略的视角,权衡培训成本的投入与产出。最后,作为技能培训直接受益者的企业,他们只有积极参与农民工职业培训,才可以使得农民工培训的需求与企业本身的需求相一致。

2.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共谋双臝培训效果。鼓励企业完善激励机制,直接将培训与农民工的切身收益挂钩,从而降低培训成本所引发的的外溢风险。企业要准确评估农民工培训的时间、效果以及培训后所达到的工作效率,逐步健全收入分配机制,将培训与农民工工资收入和切身利益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避免出现“道德风险”问题。与此同时,企业在宣传引导上需进一步加强,并有效地进行培训资源的整合。

3.立足于实际需求、提供多样化培训方式。企业应釆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从而对农民工进行更有针对性地职业教育培训。“师带徒”能让新生代的农民工尽快成长,熟悉业务,掌握技能,熟悉岗位。还可以进行委托培养,引入第三方培训机构,使其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为农民工直接提供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此外,引进现代化的培训方式和技术,组织一流的师资力量,对农民工进行手把手地传授。

参考文献:

[1]蔡昉等.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3

[2]丁煜等.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11(3):29-36

[3]黄晓赞,马建富.基于新生代农民工需求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建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4):69-73

注:本论文是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2016年《河北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JRS-2016-1042。

作者简介:王艳苏(1966年-),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龙霞(1982年-),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苏杉(1982年-),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经济法。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员请就位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网红要逆天!开启新生代创业之道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企业新生代员工激励机制的探讨
辽源市开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
公租房计划中不能少了农民工等5则